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45520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8 19:01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该储能系统包括电池包,电池包包括多个电芯、多个第一开关件及多个第二开关件;多个电芯依次串联设置;多个第一开关件与多个电芯一一对应,且第一开关件串联在电芯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第二开关件串联设置在相邻两个电芯之间,且第二开关件设置在第一开关件与电芯的正极或负极之间;电池包被配置为在多个电芯中至少一个电芯为失效电芯的情况下,失效电芯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开关件断开,以使失效电芯与其相邻的另一电芯断开;失效电芯对应的第一开关件闭合;在检测到失效电芯时将失效电芯断开,并将该失效电芯两侧的电芯短接,有利于降低失效电芯对电池包的影响,实现电池包的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池再利用,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电池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电池包使用时间的增长,部分电芯会因内阻增大、容量衰减等原因逐渐失效,导致整个电池包的性能下降,无法满足原设计需求,从而面临退役处理。

2、在退役电池的处理过程中,由于电池包内部结构复杂,如果需要对每个电芯进行详细检测并更换失效电芯,不仅需要高昂的成本,还可能因拆解过程中的不当操作而损坏其他未失效的电芯或整个电池包结构。如果直接对整个电池包进行筛查后整体淘汰,那么其中可能还包含大量未完全失效的电芯,这些电芯的剩余容量和性能仍然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直接淘汰将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3、因此,如何提高电池的再利用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旨在解决传统技术中的提高电池的再利用率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

3、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依次串联设置;

4、多个第一开关件,与多个所述电芯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开关件串联在所述电芯的正极和负极之间;

5、多个第二开关件,所述第二开关件串联设置在相邻两个电芯之间,且所述第二开关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关件与所述电芯的正极或负极之间;

6、所述电池包被配置为在所述多个电芯中至少一个电芯为失效电芯的情况下,所述失效电芯连接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开关件断开,以使所述失效电芯与其相邻的另一电芯断开;且所述失效电芯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关件闭合,以使所述失效电芯的正极和负极短接,进而使所述失效电芯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短接。

7、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失效电芯设置在两个所述电芯之间,所述失效电芯具有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电芯的两个所述第二开关件;其中,所述电池包被配置为在所述多个电芯中至少一个电芯为失效电芯的情况下所述失效电芯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二开关件断开。

8、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储能系统进行电芯漏液检测、机箱密封检测或温度检测。

9、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件包括铜排、铝排、功率线束或者镍片中至少一者。

10、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池包串联形成电池簇,所述电池簇连接在直流母线上;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一断路器和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断路器设置在所述电池簇和所述直流母线之间,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断路器的通/断。

11、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储能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一耦合控制单元,所述电池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耦合单元与多个所述电池簇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电池簇通过多个所述第一耦合单元并联接入在所述直流母线上。

12、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池包串联形成电池簇,所述电池簇连接在交流母线上;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二断路器和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断路器设置在所述电池簇和所述交流母线之间,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断路器的通/断。

13、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二耦合控制单元,所述电池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耦合单元与多个所述电池簇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电池簇通过多个所述第二耦合单元并联接入在所述交流母线上。

14、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方法,所述储能方法应用在上述的储能系统上。

15、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储能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和电池簇,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池簇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数据控制电池簇的充放电参数。

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一种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中,该储能系统包括电池包,电池包包括多个电芯、多个第一开关件及多个第二开关件;多个电芯依次串联设置;多个第一开关件与多个电芯一一对应,且第一开关件串联在电芯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第二开关件串联设置在相邻两个电芯之间,且第二开关件设置在第一开关件与电芯的正极或负极之间;电池包被配置为在多个电芯中至少一个电芯为失效电芯的情况下,失效电芯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开关件断开,以使失效电芯与其相邻的另一电芯断开;失效电芯对应的第一开关件闭合,以使失效电芯的正极和负极短接,进而使失效电芯相邻的两个电芯短接;也就是说,本申请通过在检测到失效电芯时,通过第二开关件将失效电芯断开,并通过第一开关件将该失效电芯两侧的电芯短接,有利于降低失效电芯对电池包的影响,并且能够实现电池包的再利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失效电芯设置在两个所述电芯之间,所述失效电芯具有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电芯的两个所述第二开关件;其中,所述电池包被配置为在所述多个电芯中至少一个电芯为失效电芯的情况下所述失效电芯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二开关件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储能系统进行电芯漏液检测、机箱密封检测或温度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件包括铜排、铝排、功率线束或者镍片中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池包串联形成电池簇,所述电池簇连接在直流母线上;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一断路器和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断路器设置在所述电池簇和所述直流母线之间,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断路器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一耦合控制单元,所述电池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耦合单元与多个所述电池簇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电池簇通过多个所述第一耦合单元并联接入在所述直流母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池包串联形成电池簇,所述电池簇连接在交流母线上;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二断路器和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断路器设置在所述电池簇和所述交流母线之间,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断路器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二耦合控制单元,所述电池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耦合单元与多个所述电池簇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电池簇通过多个所述第二耦合单元并联接入在所述交流母线上。

9.一种储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方法应用在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和电池簇,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池簇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数据控制电池簇的充放电参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失效电芯设置在两个所述电芯之间,所述失效电芯具有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电芯的两个所述第二开关件;其中,所述电池包被配置为在所述多个电芯中至少一个电芯为失效电芯的情况下所述失效电芯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二开关件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储能系统进行电芯漏液检测、机箱密封检测或温度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件包括铜排、铝排、功率线束或者镍片中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池包串联形成电池簇,所述电池簇连接在直流母线上;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一断路器和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断路器设置在所述电池簇和所述直流母线之间,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断路器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思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环宇鼎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