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44881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8 18:5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包括跑道、混凝土层、结构盖板、支撑件、排水层、支撑垫、防水层、盲沟以及变形缝组件,跑道设置于混凝土层上方,结构盖板设置于混凝土层下方,支撑件、排水层以及变形缝组件设于混凝土层下方,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底座,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相对设置于底座两侧,且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围合形成盲沟,第一支撑部与结构盖板的边缘连接,第二支撑部与结构盖板之间通过支撑垫连接,盲沟的两侧均设置有排水层,变形缝组件朝向混凝土层的侧面设置有防水层,且通过防水层与底座、排水层连接。本技术通过多层次的防水与排水结构,解决了屋面运动场因变形缝导致的渗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跑道,特别是涉及一种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大中城市中,土地资源珍贵,建设项目每寸空间的利用均需精打细算,为了最大化利用有限的空间并满足城市规划的多元需求,屋面因地制宜地设置了大型超长运动场。然而,此类特殊设计往往伴随着结构上的挑战,尤其是必须设置的变形缝,用以应对因建筑体伸缩变形和温度变化所导致的应力集中问题。受施工质量、屋面雨水排水等因素影响,屋面雨水排水不畅时常导致积水,进一步加剧了变形缝处的渗漏,不仅损害建筑物结构安全,还可能影响下方楼层的使用功能,修复成本高昂且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屋面运动场跑道变形缝防水差,导致屋面雨水排水不畅时常导致积水,进一步加剧了变形缝处的渗漏。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包括跑道、混凝土层、结构盖板、支撑件、排水层、支撑垫、防水层、盲沟以及变形缝组件,所述跑道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上方,所述结构盖板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下方,所述支撑件、排水层以及变形缝组件设于所述混凝土层下方,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底座,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两侧,且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盲沟,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结构盖板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结构盖板之间通过所述支撑垫连接,所述盲沟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排水层,以将渗水排至所述盲沟,所述变形缝组件朝向混凝土层的侧面设置有所述防水层,且通过所述防水层与所述底座、所述排水层连接。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内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内均埋设有导流管,以所述渗水导流至所述盲沟,所述排水层具有第一排水坡,所述第一排水坡朝靠近所述盲沟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排水坡的坡度为5%。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盲沟内具有第二排水坡,所述第二排水坡的坡度为1%。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结构盖板的连接处填充有密封膏。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层与所述结构盖板之间通过所述支撑垫连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层包括顶衬、防水组以及背衬,所述防水组设置于所述顶衬与所述背衬之间,所述背衬与所述变形缝组件连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组包括多层依次堆叠的防水卷材。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形缝组件包括变形缝主体、密封件、保温层以及排水管,所述防水层围设于所述变形缝主体朝向混凝土层的侧面,所述变形缝主体具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朝向所述防水层的一端设置有所述保温层,所述保温层朝向所述防水层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密封件,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排水沟远离所述防水层的一端。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沟具有第三排水坡,所述第三排水坡向下延伸且朝靠所述排水沟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三排水坡的坡度为5%。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沟朝靠近所述排水管的一侧设置有防火带,且所述防火带位于所述保温层背离所述防水层的一侧。

1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3、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多层次的防水与排水结构,解决了屋面运动场因变形缝导致的渗漏问题。同时,支撑件与排水层的结合解决了积水问题,而防水层和变形缝组件则确保了即便在结构变形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从而保护下层结构不受水害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跑道、混凝土层、结构盖板、支撑件、排水层、支撑垫、防水层、盲沟以及变形缝组件,所述跑道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上方,所述结构盖板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下方,所述支撑件、排水层以及变形缝组件设于所述混凝土层下方,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底座,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两侧,且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盲沟,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结构盖板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结构盖板之间通过所述支撑垫连接,所述盲沟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排水层,以将渗水排至所述盲沟,所述变形缝组件朝向混凝土层的侧面设置有所述防水层,且通过所述防水层与所述底座、所述排水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内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内均埋设有导流管,以所述渗水导流至所述盲沟,所述排水层具有第一排水坡,所述第一排水坡朝靠近所述盲沟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排水坡的坡度为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沟内具有第二排水坡,所述第二排水坡的坡度为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结构盖板的连接处填充有密封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与所述结构盖板之间通过所述支撑垫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包括顶衬、防水组以及背衬,所述防水组设置于所述顶衬与所述背衬之间,所述背衬与所述变形缝组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组包括多层依次堆叠的防水卷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组件包括变形缝主体、密封件、保温层以及排水管,所述防水层围设于所述变形缝主体朝向混凝土层的侧面,所述变形缝主体具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朝向所述防水层的一端设置有所述保温层,所述保温层朝向所述防水层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密封件,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排水沟远离所述防水层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具有第三排水坡,所述第三排水坡向下延伸且朝靠所述排水沟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三排水坡的坡度为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朝靠近所述排水管的一侧设置有防火带,且所述防火带位于所述保温层背离所述防水层的一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跑道、混凝土层、结构盖板、支撑件、排水层、支撑垫、防水层、盲沟以及变形缝组件,所述跑道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上方,所述结构盖板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下方,所述支撑件、排水层以及变形缝组件设于所述混凝土层下方,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底座,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两侧,且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盲沟,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结构盖板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结构盖板之间通过所述支撑垫连接,所述盲沟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排水层,以将渗水排至所述盲沟,所述变形缝组件朝向混凝土层的侧面设置有所述防水层,且通过所述防水层与所述底座、所述排水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内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内均埋设有导流管,以所述渗水导流至所述盲沟,所述排水层具有第一排水坡,所述第一排水坡朝靠近所述盲沟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排水坡的坡度为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沟内具有第二排水坡,所述第二排水坡的坡度为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运动场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结构盖板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君潘诗弦张伟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