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交换模块领域,具体涉及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
技术介绍
1、机架网络交换模块是用于组建局域网以及对外互连的网络设备,可连通指挥所内部各作业终端、服务器和其他网络设备,构造内部局域网。该设备支持丰富的以太网二三层协议和智能的网络管理操作维护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多种组网需求。
2、授权公开号“cn218977130u”记载了“一种多接口可扩展的网络数据采集盒,包括采集盒本体,所述采集盒本体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微型驱动电机,所述微型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扇叶。本技术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设置,配合微型驱动电机、第一转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扇叶和第二转杆进行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网络数据采集盒散热功能较差,使用期间内部元件会散发大量的热量,无法有效散热会导致内部元件损坏,大大降低了内部元件使用寿命的问题”。
3、上述专利无法有效散热会导致内部元件损坏,大大降低了内部元件使用寿命的问题,但上述专利不便于进行拆卸分离,使得网络交换模块内部出现损坏时不便于快速拆卸维修,使得会降低维修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不便于进行拆卸分离,使得网络交换模块内部出现损坏时不便于快速拆卸维修,使得会降低维修速度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
3、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包括:
4、交换模块盒底;
5、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设于交换模块盒底的顶部;
6、定位机构,设于交换模块盒底和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上;
7、电源连接器,设于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的一侧端;
8、网口连接器,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网口连接器均设于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的一侧端;
9、散热机构,设于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上;以及
10、拼接机构,设于交换模块盒底和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上,所述拼接用于拼接交换模块盒底和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
1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杆和定位套,所述定位套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定位套均固定连接于交换模块盒底的顶部,且四个定位套均匀分布,所述定位杆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定位杆均固定连接于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的上内壁,且四个定位杆均匀分布,每个所述定位杆均活动插接于每个定位套内。
12、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散热机构包括:
13、过滤部件,设于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上;以及
14、散热部件,设于过滤部件上。
15、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过滤部件包括安装框和过滤板,所述过滤板活动插接于交换模块盒底的一侧端,所述安装框固定连接于过滤板的侧端,且安装框通过两个螺丝与交换模块盒底可拆卸连接。
16、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散热部件包括散热风扇和侧板,所述侧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均固定连接于过滤板的一侧端,且两个侧板对称设置,所述散热风扇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散热风扇均固定连接于每个侧板的侧端,两个所述散热风扇对称设置。
17、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拼接机构包括拼接部件,所述拼接部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拼接部件对称设于交换模块盒底和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上,每组所述拼接部件均包括l型拉板、插接块、插杆、限位板和弹簧,所述插接块固定连接于交换模块盒底的顶部,所述插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插杆均活动插接于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的一侧端,且两个插杆均活动贯穿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并延伸至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的内侧,两个所述插杆均活动插接于插接块上,且两个插杆均活动贯穿插接块并延伸至插接块的外侧,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于两个插杆的圆周表面上,所述弹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弹簧均固定连接于限位板与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的侧壁之间,且两个弹簧分别套设于两个插杆上,所述l型拉板固定连接于两个插杆的同一侧端。
1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多个所述网口连接器均安装于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的一侧端,所述电源连接器安装于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的一侧端。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方案中,通过l型拉板移动可以带动插杆移动,通过插杆移动可以带动限位板移动,通过限位板移动可以压缩弹簧,通过插杆从插接块上移走,使得交换模块盒底和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可以进行拆卸分离,从而实现交换模块盒底和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进行快速拆卸分离,从而提高维修速率。
21、2、本方案中,通过定位杆活动插接于定位套内,使得交换模块盒底和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可以更好的进行拼接,通过过滤板的设置可以过滤灰尘,防止灰尘进入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内,通过安装框便于拆卸使得过滤板也便于拆卸,通过过滤板便于使得过滤板便于进行清理,通过散热风扇的设置用于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内部进行散热,从而降低交换模块盒底内部的温度,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高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杆(12)和定位套(13),所述定位套(13)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定位套(13)均固定连接于交换模块盒底(1)的顶部,且四个定位套(13)均匀分布,所述定位杆(12)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定位杆(12)均固定连接于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4)的上内壁,且四个定位杆(12)均匀分布,每个所述定位杆(12)均活动插接于每个定位套(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件包括安装框(6)和过滤板(7),所述过滤板(7)活动插接于交换模块盒底(1)的一侧端,所述安装框(6)固定连接于过滤板(7)的侧端,且安装框(6)通过两个螺丝与交换模块盒底(1)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包括散热风扇(14)和侧板(15),所述侧板(15)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15)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机构包括拼接部件,所述拼接部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拼接部件对称设于交换模块盒底(1)和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4)上,每组所述拼接部件均包括L型拉板(5)、插接块(8)、插杆(9)、限位板(10)和弹簧(11),所述插接块(8)固定连接于交换模块盒底(1)的顶部,所述插杆(9)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插杆(9)均活动插接于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4)的一侧端,且两个插杆(9)均活动贯穿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4)并延伸至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4)的内侧,两个所述插杆(9)均活动插接于插接块(8)上,且两个插杆(9)均活动贯穿插接块(8)并延伸至插接块(8)的外侧,所述限位板(10)固定连接于两个插杆(9)的圆周表面上,所述弹簧(1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弹簧(11)均固定连接于限位板(10)与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4)的侧壁之间,且两个弹簧(11)分别套设于两个插杆(9)上,所述L型拉板(5)固定连接于两个插杆(9)的同一侧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网口连接器(3)均安装于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4)的一侧端,所述电源连接器(2)安装于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4)的一侧端。
...【技术特征摘要】
1.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杆(12)和定位套(13),所述定位套(13)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定位套(13)均固定连接于交换模块盒底(1)的顶部,且四个定位套(13)均匀分布,所述定位杆(12)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定位杆(12)均固定连接于机架网络交换模块主体(4)的上内壁,且四个定位杆(12)均匀分布,每个所述定位杆(12)均活动插接于每个定位套(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件包括安装框(6)和过滤板(7),所述过滤板(7)活动插接于交换模块盒底(1)的一侧端,所述安装框(6)固定连接于过滤板(7)的侧端,且安装框(6)通过两个螺丝与交换模块盒底(1)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包括散热风扇(14)和侧板(15),所述侧板(15)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15)均固定连接于过滤板(7)的一侧端,且两个侧板(15)对称设置,所述散热风扇(14)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散热风扇(14)均固定连接于每个侧板(15)的侧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刘巾军,张瀚文,吴韬,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海之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