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减震器感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43475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8 18:45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减震器感应结构,同轴套设在减震器的活塞杆上,且位于减震器的弹簧内;包括活塞杆上的环形卡板、位于环形卡板加压方向一侧的环形缓冲器件、传感器;受压位移方向朝向减震器的外筒,本技术通过在减震器上设置传感器,利用传感器的电压变化体现是否有人乘坐,能够有效辨别是骑乘者发出的指令,还是误操作发出的指令,使骑乘行为更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减震器,尤其是一种电动车减震器感应结构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路上两轮车越来越多,骑行安全问题被广大用户重视。

2、在非骑乘状态下,有时用户会无意中拧动调速转把,造成车子失控飞出去;有时调速转把被外物剐蹭,造成车子失控飞出去。但此时用户明显没有骑行意图,而这就需要一套用户行为判断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

3、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无钥匙出行,用户希望不用拧钥匙就能启动车辆,特别是到了晚上看不见的情况,要把钥匙对准钥匙孔也是有一定难度,当用户已经完成车辆认证(如人脸、声纹等)之后,用户希望能快速进入骑行状态,而这也需要一套用户行为判断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电动车减震器感应结构,便于安装在电动车减震器上,并且能够有效感知承重情况。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电动车减震器感应结构,同轴套设在减震器的活塞杆上,且位于减震器的弹簧内;包括套设在在活塞杆上并与减震器固定的环形卡板、位于环形卡板加压方向一侧的缓冲器件、传感器,所述缓冲器件、传感器的受压位移方向朝向减震器的外筒。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5、环形卡板、缓冲器件、传感器的组合安装方式包括:

6、缓冲器件安装在环形卡板面向外筒一侧,传感器安装在缓冲器件与环形卡板之间,

7、缓冲器件安装在环形卡板面向外筒一侧,传感器安装在缓冲器件面向外筒一侧的端面上,

8、缓冲器件安装在外筒顶座上,传感器安装在缓冲器件面向外筒一侧的端面上,

9、缓冲器件安装在外筒顶座上,传感器安装在缓冲器件背离外筒一侧的端面上。

10、环形卡板固定安装于活塞杆或上支撑上;初始状态下,环形卡板与外筒顶座之间的距离越大,减震器所能检测的载荷范围越大。

11、所采用的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或电阻应变计传感器。

12、采用压力传感器时,具体结构设置如下:

13、传感器包括同轴设置的环形卡板、缓冲器件、绝缘防护上垫片、绝缘隔离面板、绝缘防护下垫片;绝缘防护上垫片上设置导电片,绝缘防护下垫片上设置另一导电片,

14、初始状态时,两导电片之间间距设置,两者处于断电状态。

15、绝缘防护上垫片、绝缘防护下垫片采用的结构为以活塞杆为圆心的环形,环形结构包括闭口环形件、开口环形件,或由若干扇形件拼接所得。

16、采用电阻应变计传感器时,具体结构设置如下:

17、传感器内设有电阻丝敏感栅,电阻丝敏感栅呈环形套设在活塞杆上,或采用安装在器件表面的u形结构,

18、电阻丝敏感栅两端各引出导线,与车身计算机连接。

19、传感器在初始状态时,具备实验室标定的初始阻值;

20、活塞杆运动至最大行程时,缓冲器件的形变量小于其极限形变量。具体为:缓冲器件的轴向饱和形变量的95%,大于等于活塞杆运动至最大行程时的缓冲器件形变量。

21、处于初始状态时,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为0。

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3、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在减震器上设置传感器,利用传感器的电压变化体现是否有人乘坐,能够有效辨别是骑乘者发出的指令,还是误操作发出的指令,使骑乘行为更安全。

24、本技术中公开了数种安装方式,都基于传感器受力发出信号的原理设计。其中,技术要点在于传感结构内置于弹簧内部、同轴套设在活塞杆上,利用环形卡板或外筒顶部作为活塞杆上的安装基准,可以适用于正装减震器或反装减震器。

25、本技术的传感结构便于在减震器上安装,额外占用的空间更小,对整车改动较小,适用于多种规格的车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减震器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同轴套设在减震器的活塞杆(3)上,且位于减震器的弹簧(2)内;包括套设在活塞杆(3)上并与减震器固定的环形卡板(4)、位于环形卡板(4)加压方向一侧的缓冲器件(7)、传感器(8),所述缓冲器件(7)、传感器(8)的受压位移方向朝向减震器的外筒(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减震器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环形卡板(4)、缓冲器件(7)、传感器(8)的组合安装方式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减震器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环形卡板(4)固定安装于活塞杆(3)或上支撑(1)上;初始状态下,环形卡板(4)与外筒(5)顶座之间的距离越大,减震器所能检测的载荷范围越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减震器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压力传感器时,具体结构设置如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减震器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绝缘防护上垫片(801)、绝缘防护下垫片(805)采用的结构为以活塞杆为圆心的环形,环形结构包括闭口环形件、开口环形件,或由若干扇形件拼接所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减震器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电阻应变计传感器时,具体结构设置如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减震器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传感器(8)在初始状态时,具备实验室标定的初始阻值;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减震器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同轴套设在减震器的活塞杆(3)上,且位于减震器的弹簧(2)内;包括套设在活塞杆(3)上并与减震器固定的环形卡板(4)、位于环形卡板(4)加压方向一侧的缓冲器件(7)、传感器(8),所述缓冲器件(7)、传感器(8)的受压位移方向朝向减震器的外筒(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减震器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环形卡板(4)、缓冲器件(7)、传感器(8)的组合安装方式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减震器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环形卡板(4)固定安装于活塞杆(3)或上支撑(1)上;初始状态下,环形卡板(4)与外筒(5)顶座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雅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