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及AR眼镜制造技术_技高网

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及AR眼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41311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5 10:2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及AR眼镜,涉及增强现实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波导基底,波导基底沿中轴线划分为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第一基底设置有入瞳区、第一转折区、第一出瞳区和第二转折区,第二基底设置有第二出瞳区和第三转折区,入瞳区、第一转折区、第二转折区、第三转折区、第一出瞳区和第二出瞳区均形成衍射光栅;入射光线通过入瞳区射入,经第一转折区、第二转折区、第三转折区后,由第二出瞳区出射,形成第一光波导路径;其中,第二转折区用于将第一转折区出射至轮廓缺口的光线,转送至第三转折区。采用本申请达到了令单侧入瞳双目波导能够在佩戴者的非光源侧眼睛中展示完整图像信息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增强现实,尤其涉及一种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及ar眼镜。


技术介绍

1、随着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ar眼镜成为了越来越多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2、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减轻ar眼镜的重量与体积,技术人员通常会在ar眼镜上配置单侧入瞳双目波导,从而令图像光线通过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内的波导基底衍射至人眼,进而在人眼成像显示。

3、然而,图像光线在衍射至非光源侧的人眼的过程中,通常会与佩戴者的鼻梁产生干涉,从而导致部分图像光线无法顺利传递至非光源侧的人眼,进而令佩戴者看到的图像存在缺陷,大大降低了ar眼镜的佩戴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图像显示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图像光线在衍射过程中会与佩戴者的鼻梁产生干涉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单侧入瞳双目波导,所述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具有匹配佩戴者鼻梁的轮廓缺口,所述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包括:

3、波导基底,所述波导基底沿中轴线划分为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

4、所述第一基底设置有入瞳区、第一转折区、第一出瞳区和第二转折区,所述第二基底设置有第二出瞳区和第三转折区,所述入瞳区、所述第一转折区、所述第二转折区、所述第三转折区、所述第一出瞳区和所述第二出瞳区均形成衍射光栅;

5、入射光线通过所述入瞳区射入,经所述第一转折区、所述第二转折区、所述第三转折区后,由所述第二出瞳区出射,形成第一光波导路径;

6、其中,所述第二转折区用于将所述第一转折区出射至所述轮廓缺口的光线,转送至所述第三转折区。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入瞳区的中心到所述第二转折区的第一目标点的连线高于第一方位角方向,所述入瞳区的中心到所述第二转折区的第二目标点的连线低于第二方位角方向;

8、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点为所述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在佩戴状态下,所述第二转折区在竖直方向上最高的点,所述第二目标点为所述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在佩戴状态下,所述第二转折区在竖直方向上最低的点;

9、所述第一方位角方向为所述入瞳区的中心到所述轮廓缺口顶部的连线方向,所述第二方位角方向为所述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在佩戴状态下,所述入射光线耦后最靠近竖直向下的光线的方向。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入瞳区的光栅矢量、所述第二转折区的光栅矢量、所述第三转折区的光栅矢量,以及所述第二出瞳区的光栅矢量之间的矢量和为零。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底还设置有形成衍射光栅的第四转折区;

12、其中,所述入射光线通过所述入瞳区射入,经所述第一转折区、所述第二转折区、所述第三转折区、所述第四转折区后,由所述第二出瞳区出射,形成所述第一光波导路径;

13、所述入瞳区的光栅矢量、所述第二转折区的光栅矢量、所述第三转折区的光栅矢量、所述第四转折区的光栅矢量,以及所述第二出瞳区的光栅矢量之间的矢量和为零。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入射光线还通过所述入瞳区射入,经所述第一转折区、第四转折区后,由所述第二出瞳区出射,形成第二光波导路径;

15、所述入瞳区的光栅矢量,所述第四转折区的光栅矢量,以及所述第二出瞳区的光栅矢量之间的矢量和为零。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入射光线还通过所述入瞳区射入,经所述第一转折区后由所述第一出瞳区出射,形成第三光波导路径;

17、其中,所述入瞳区的光栅矢量,所述第一转折区的光栅矢量,以及所述第一出瞳区的光栅矢量之间的矢量和为零。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转折区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所述轮廓缺口的正上方。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瞳区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出瞳区的中心沿所述中轴线对称设置。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入瞳区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底上远离所述第二转折区的一侧,其中,所述入瞳区的中心到所述中轴线之间产生的垂直距离,大于任一区的中心到所述中轴线之间产生的垂直距离。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入瞳区的光栅矢量平行于所述中轴线;

22、所述第一转折区的光栅矢量、所述第二转折区的光栅矢量、所述第三转折区的光栅矢量均与所述中轴线呈夹角;

23、所述第一出瞳区的光栅矢量、所述第二出瞳区的光栅矢量均与所述中轴线垂直。

24、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ar眼镜,所述ar眼镜包含如上述的单侧入瞳双目波导。

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具有匹配佩戴者鼻梁的轮廓缺口,包括:波导基底,所述波导基底沿中轴线划分为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所述第一基底设置有入瞳区、第一转折区、第一出瞳区和第二转折区,所述第二基底设置有第二出瞳区和第三转折区,所述入瞳区、所述第一转折区、所述第二转折区、所述第三转折区、所述第一出瞳区和所述第二出瞳区均形成衍射光栅;入射光线通过所述入瞳区射入,经所述第一转折区、所述第二转折区、所述第三转折区后,由所述第二出瞳区出射,形成第一光波导路径;其中,所述第二转折区用于将所述第一转折区出射至所述轮廓缺口的光线,转送至所述第三转折区。

26、在本实施例中,单侧入瞳双目波导主要包括:波导基底,其中,波导基底沿中轴线划分为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第一基底中设置有入瞳区、第一转折区、第一出瞳区和第二转折区,第二基底中设置有第二出瞳区和第三转折区,入瞳区、第一转折区、第一出瞳区、第二转折区、第三转折区、第二出瞳区均形成衍射光栅,入射光线经过入瞳区射入波导基底,并在波导基底中传播,入射光线在波导基底内依次经过第一转折区后进入第二转折区,由第二转折区将出射至轮廓缺口的光线转送至第三转折区,入射光线经过第三转折区后进入第二出瞳区,并由第二出瞳区出射从而形成第一光波导路径。

27、如此,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图像光线在衍射过程中会与佩戴者的鼻梁产生干涉的技术问题,即,本申请通过在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内的波导基底中配置第二转折区,以通过第二转折区将波导基底内射出至和佩戴者匹配的轮廓缺口的入射光线转送至波导基底内的其他转折区,从而令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在佩戴状态下,图像光线能够绕开佩戴者的鼻梁,避免了光线在佩戴者的鼻梁区域产生干涉的情况出现,进而达到了令单侧入瞳双目波导能够在佩戴者的非光源侧眼睛中展示完整图像信息的技术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具有匹配佩戴者鼻梁的轮廓缺口,所述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瞳区的中心到所述第二转折区的第一目标点的连线高于第一方位角方向,所述入瞳区的中心到所述第二转折区的第二目标点的连线低于第二方位角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瞳区的光栅矢量、所述第二转折区的光栅矢量、所述第三转折区的光栅矢量,以及所述第二出瞳区的光栅矢量之间的矢量和为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还设置有形成衍射光栅的第四转折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光线还通过所述入瞳区射入,经所述第一转折区、第四转折区后,由所述第二出瞳区出射,形成第二光波导路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光线还通过所述入瞳区射入,经所述第一转折区后由所述第一出瞳区出射,形成第三光波导路径;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折区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所述轮廓缺口的正上方。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瞳区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出瞳区的中心沿所述中轴线对称设置。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瞳区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底上远离所述第二转折区的一侧,其中,所述入瞳区的中心到所述中轴线之间产生的垂直距离,大于任一区的中心到所述中轴线之间产生的垂直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瞳区的光栅矢量平行于所述中轴线;

11.一种AR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AR眼镜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侧入瞳双目波导。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具有匹配佩戴者鼻梁的轮廓缺口,所述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瞳区的中心到所述第二转折区的第一目标点的连线高于第一方位角方向,所述入瞳区的中心到所述第二转折区的第二目标点的连线低于第二方位角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瞳区的光栅矢量、所述第二转折区的光栅矢量、所述第三转折区的光栅矢量,以及所述第二出瞳区的光栅矢量之间的矢量和为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还设置有形成衍射光栅的第四转折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侧入瞳双目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光线还通过所述入瞳区射入,经所述第一转折区、第四转折区后,由所述第二出瞳区出射,形成第二光波导路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侧入瞳双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如东程鑫范真涛张灵浩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