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充电,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智能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智能控制插座。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设备逐渐普及,智能插座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所。然而,现有市场上的智能插座大多仅具备基本的开关控制功能,对于充电设备的充电保护功能较为薄弱,无法有效防止过充导致的电池损坏或安全隐患,存在过充、过热等风险,不仅影响电池寿命,还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2、另外,现有的充电解决方案大多缺乏针对具体设备特性的个性化充电策略,未能有效整合物联网技术进行实时监控与智能调控。例如,多个充电设备通过智能插座进行充电时,无法保证每个充电设备均按照设置的充电策略进行充电,出现充电电流波动、不稳定等情况,
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智能控制插座,在多个充电设备同时通过智能控制插座进行充电时,通过对多哥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进行调整,提高充电稳定性,并降低供电线路负载。
2、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3、获取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数据;
4、根据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电流曲线;
5、当存在多个充电设备同时进行充电时,建立横轴为充电电流、纵轴为时间的坐标轴,将全部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电流曲线输入所述坐标轴,基于时间对全部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电流曲
6、将所述总充电电流曲线和供电线路的额定电流进行对比,对总充电电流曲线大于所述供电线路的额定电流的部分进行标记,确定第一供电电流曲线;
7、将所述第一供电电流曲线所对应的时间区间确定为第一时间区间;
8、基于预设时间间隔将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分割成多个第二时间区间;
9、基于供电线路的额定电流对每个第二时间区间内每个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进行调整;
10、当全部第二时间区间分析完成后,确定每个充电设备的第二充电电流曲线;
11、根据所述每个充电设备的第二充电电流曲线对相对应智能控制插座的输出电流进行调整。
12、本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电流曲线,包括:
13、根据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充电设备的设备类型和充电参数;所述充电参数至少包括电池容量、充电电流、充电电压、充电前电量;
14、根据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参数,结合用户设定的充电偏好制定充电策略,生成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电流曲线。
15、本方案中,还包括:
16、通过所述总充电电流曲线计算每个第二时间区间的第一平均充电电流;
17、通过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电流曲线计算每个充电设备在每个第二时间区间的第二平均充电电流;
18、根据第一平均充电电流大小对所述多个第二时间区间进行降序排序;当存在平均供电功率相同的第二时间区间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19、本方案中,所述基于供电线路的额定电流对每个第二时间区间内每个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进行调整,包括:
20、基于第二时间区间的开始时间获取每个充电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区间的充电影响数据;所述充电影响数据至少包括充电前电量、预计充电结束时间、充电开始时间、第二时间区间的开始时间的累计充电电量和累计充电时长;
21、根据所述每个充电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区间的充电影响数据计算每个充电设备的充电权重;
22、计算每个充电设备的充电权重与全部充电设备中的最大充电权重的比值,确定每个充电设备的充电调整率;
23、基于充电调整率大小对充电设备进行升序排序,按照排序顺序依次对每个充电设备进行分析,将每个充电设备的第二平均充电电流和相对应的充电调整率相乘,确定每个充电设备在当前第二时间区间调整后的第二平均充电电流;
24、基于充电设备在当前第二时间区间调整后的第二平均充电电流更新当前第二时间区间调整后的第一平均充电电流;
25、当所述调整后的第一平均充电电流小于供电线路的额定电流时,结束对当前第二时间区间内充电设备的第二平均充电电流的调整;
26、根据充电设备在当前第二时间区间调整后的第二平均充电电流对相对应的第一充电电流曲线和预测充电结束时间进行更新。
27、本方案中,还包括,充电设备的充电权重的计算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28、
29、其中,pn(a)为充电设备a在第二时间区间n的充电权重、q0(a)为充电设备a充电前电量、qn(a)为充电设备a在第二时间区间n开始时间的累计充电电量、qmax(a)为充电设备a的额定电池容量、tn(a)为充电设备a在第二时间区间n开始时间的累计充电时长、t1(a)为充电设备a的预计充电结束时间、t0(a)为充电设备a的充电开始时间,k1、k2和k3均为充电权重的影响因数。
30、本方案中,还包括:
31、将充电设备的预测充电结束时间确定为相对应第三时间区间的开始时间;
32、通过充电设备的历史充电数据确定预计取用时间;
33、将充电设备在预测充电结束时间的电量设置为第一预设电量,基于第一预设电量进行充电模拟,确定模拟充电结束时间;
34、将所述预计取用时间、所述模拟充电结束时间和充电设备的最大持续充电时间进行对比,将最小时间确定为第三时间区间的结束时间;
35、通过充电设备的充电开始时间、第三时间区间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计算预警时间;
36、ty=(1-ky)(t1-t0)+ky(t2-t0)+t0;
37、其中,ty为预警时间、t0为充电设备的充电开始时间、t1为第三时间区间的开始时间、t2为第三时间区间的结束时间、ky为预警时间的影响因数。
38、本方案中,还包括:
39、当充电设备的预测充电结束时间大于等于相对应的预警时间时,结束对所述充电设备第一充电电流曲线的调整。
40、本方案中,还包括:
41、当存在某一充电设备充电结束或新增充电设备导致充电设备数量产生变化时,根据每个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电流曲线重新对相对应智能控制插座的输出电流进行调整。
42、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控制系统,包括:
43、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数据;
44、第一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电流曲线;
45、第二分析模块,用于当存在多个充电设备同时进行充电时,建立横轴为充电电流、纵轴为时间的坐标轴,将全部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电流曲线输入所述坐标轴,基于时间对全部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电流曲线进行累加,确定总充电电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电流曲线,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供电线路的额定电流对每个第二时间区间内每个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进行调整,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设备的充电权重的计算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一种智能充电控制系统,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智能控制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插座的存储介质中包括一种智能充电控制方法程序,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电流曲线,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供电线路的额定电流对每个第二时间区间内每个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进行调整,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设备的充电权重的计算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景,张军毅,薛红伟,郭立锋,朱晓冬,王龙,赵永军,张辉,田鹏程,罗萌,张靖霖,王福刚,张敬云,张思聪,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方园科技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