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勘探,尤其涉及一种常规压力恢复试井的改进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1、常规试井往往都是从均质储层开始的,其假设条件就是无限大、均质、等厚储层中,一口井以某一定产量生产,按其渗流理论,不论是压降试井还是压力恢复试井,井底压力与关井时间半对数必定出现直线段,这就是常规压力恢复试井的理论基础,但实际储层在渗流过程中假设是连续介质,因此实际的地质条件,储层不可能是均质的,可能不会出现直线段,给常规压力恢复试井分析带来困难,使得现在很多压力恢复试井解释都不能用常规试井解释,特别是低渗透储层测试要出现直线段非常难,因此只能采用现代试井解释进行分析,但现代试井解释随着解释参数的增多,导致无法克服结果多解性存在。
2、申请号cn202410363863.9,专利技术名称一种低渗非均质含水气藏起井产能解释方法,包括:构建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之间的二元函数,收集气井产能试井测试数据,计算不同测点的生产压差;确定气井的泄流半径;计算不同小层的启动压力;根据生产压差与启动压力的大小判断每个测点下各个小层是否参与流动,计算动用层厚度、地层系数和平均渗透率;计算各个测点的产能方程层流和紊流对比系数,绘制产能指示曲线,确定产能方程系数,计算无阻流量。
3、上述专利技术存在的缺点是:(1)该专利技术根本不是不稳定试井中的压力恢复试井,它是稳定试井中的产能试井,它的测试条件非常苛刻,必须达到稳定流动条件。(2)该方法根据生产压差计算,因此进行产能测试前必须用压力恢复测试获取地层压力,利用地层压力才能获得生产压差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常规压力恢复试井的改进分析方法。本专利技术属于不稳定测试,它测试流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根据流压的不稳定流理论求解。
2、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常规压力恢复试井的改进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步骤1.改进的常规压力恢复试井分析
5、首先将流动阶段进行微分均质化处理,井筒储集阶段0-δt1,看成渗透率为k1的均质流动,此时,井底流压为:
6、
7、式中:
8、pwf-关井前生产时井底流压,mpa;
9、q-关井前生产产量,m3/ks;
10、μ-流体黏度,mpa.s;
11、b-流体体积系数,无因次;
12、k1-储层渗透率,μm2;
13、h-储层有效厚度,m;
14、φ-孔隙度,小数;
15、ct-总压缩系数,mpa-1;
16、δt1-关井时间,ks;
17、pws1—关井时间δt1对应的井底测试压力,mpa;
18、tp-关井前定产量生产时间,ks;
19、rw-井半径,m;
20、γ-常数,1.78……;
21、η1-δt1时间内的导压系数,m2/ks。
22、井筒附近表皮效应流动阶段δt1-δt2,看成渗透率为k2的均质流动,此时,井底流压为:
23、
24、式中:
25、δt2-关井时间,ks;
26、pws2—关井时间δt2对应的井底测试压力,mpa;
27、k2-储层渗透率,μm2;
28、η2-δt2时间内的导压系数,m2/ks。
29、地层中平面径向流阶段δt1-δtn,看成渗透率为kn的均质流动,此时,井底流压为:
30、
31、式中:
32、δtn-关井时间,ks;
33、kn-储层渗透率,m2/ks;
34、ηn-δtn时间内的导压系数,m2/ks;
35、pwsn—关井时间δtn对应的井底测试压力,mpa。
36、理论上压降模型是建立δt1-δtn时刻流动阶段,如果k2=k3…kn-1=kn,公式(6)-(11)简化为公式(1)-(3),δt0-δt1时刻描述井筒储集效应。
37、步骤2.改进的常规试井分析求解
38、采用迭代方法求解渗透率的变化,其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39、s101.输入测试数据个数num以及储层渗透率的变化区间,假设渗透率对数在[-5,1]μm2区间变化,即lgk∈[-5,1](即渗透率的范围[0.0001,10]μm2,适合低中高等所有储层),假设循环次数为n;
40、s102.假设渗透率步长pow(10.0,0.001)增加(步长可以根据储层渗透性的高低进行设置,如果渗透率高,步长可以设置大些,反之储层渗透率低,设置小些),按对数级增加,计算η及流压pwf,并记录|pwf-pwf*|的最小值对应的k,直到k>10.0μm2(超过10达西的储层非常少);
41、s103.判断数据是否计算完成,如果n>num,完成计算输入每个数据点对应的渗透率;如果n<num,回到步骤s101计算下一个数据点,直到完成所有数据。
42、进一步的,公式(1)至(3)中:
43、常规试井分析:假设均质、等厚储层中一口井,以一定产量生产tp后开始关井进行压力恢复测试,不考虑井筒储集系数及表皮系数的影响,关井δt时间后,井底流压为:
44、
45、式中:
46、pws-井底恢复压力,mpa;
47、pwf-关井前生产时井底流压,mpa;
48、q-关井前生产产量,m3/ks;
49、μ-流体黏度,mpa.s;
50、b-流体体积系数,无因次;
51、k-储层渗透率,μm2;
52、h-储层有效厚度,m;
53、η-导压系数,m2/ks;
54、φ-孔隙度,小数;
55、ct-总压缩系数,mpa-1;
56、δt-关井时间,ks;
57、tp-关井前定产量生产时间,ks;
58、rw-井半径,m;
59、γ-常数,1.78……。
60、引入表皮系数s后:
61、上式(1)是最基本的压力恢复公式,在此基础上发展考虑井筒周围储层污染或改善的情况下,引入表皮系数s的影响,此时井底流压改写为:
62、
6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64、(1)该方法可以解释没有出现直线段的常规压力恢复试井解释。
65、(2)可以避免现代试井解释的多解性;(3)该方法能解释储层物性参数的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常规压力恢复试井的改进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公式(1)至(3)为:
【技术特征摘要】
1.常规压力恢复试井的改进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