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发光材料,涉及一种用于有机发光材料的化合物。
技术介绍
1、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由于具有发光柔和、响应速度快、色彩度饱满、视角广等优点。oled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极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经过传输层进入发光材料,在库仑力作用下空穴和电子结合产生激子,激子辐射跃迁回到基态从而发出光子。
2、然而,由于构成有机发光材料的共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范德华力,作用力较弱,所以激子结合能较大,发光过程主要是激子行为。根据自旋态,激子分为三线态激子(75%)和单线态激子(25%)。三线态激子为跃迁禁阻,难以辐射跃迁发出光子,这就限制了oled器件的效率。
3、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工作者提出了磷光oled材料,利用重金属原子来增强自旋-轨道耦合作用,打破三线态的自旋禁阻,实现磷光的室温发光,突破了此前荧光oled内量子效率(iqe)25%的理论极限。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磷光材料的性能,需要将磷光材料掺杂到主体材料中减少发光材料自身的猝灭效应,从而得到更高的器件性能。磷光材料本身三线态能量较高,作为磷光材料的主体,其能量必须大于发光材料,否则容易发生能量回传进而减少发光效率。近些年磷光主体材料得到较快的发展,但高三线态、高稳定性的主体材料一直是业内的热点。
4、除此之外,oled仍面临诸多挑战。有机分子的导电性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分子内载流子传输源于共轭π键,p-p电子云重叠形成成键轨道(homo能级)和反成键轨道(lumo能级),成键轨道具有更好的离域性,所以这有利于空穴在homo能级上的传输;
5、因此,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构筑一种新型化合物,既可以提升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稳定性,又能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电性能,则显得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有机发光材料的化合物,本专利技术以呫吨并五元杂环为母核,在特定位置引入不同基团,通过连接给电子基团或者拉电子基团,可以有效提高载流子迁移能力,构筑的新型有机化合物具有合适的轨道能级和三线态能量,作为第二空穴传输材料或磷光主体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亮度效率和寿命,显著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电性能。
2、本专利技术中涉及到的呫吨并五元杂环的结构如下:
3、。
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化合物,具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
5、;
6、其中,t选自c、si中的一种;
7、y选自o、s、c(r3)2、nar3中的一种;
8、m和n分别独立的选自于0、1、2、3、4中的任意一值;
9、ar1和ar2分别独立地选自c6~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含n或o杂原子且碳数为c3~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含有芳基或杂芳基的芳胺基中的一种;
10、r1、r2分别独立的选自于甲基、苯基中的一种;当r1、r2同时为苯环时,可连接成芴环。
11、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化合物中,所述r3选自于甲基、苯基中的一种;
12、所述nar3中的ar3选自于苯、联苯、三联苯中的一种;
13、m>1时,多个所述ar1彼此相同或不同;n>1时,多个所述ar2彼此相同或不同;
14、ar1、ar2、nar3中的任一氢原子均可被氘替代。
15、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化合物中,所述化合物具有如式2~式7所示的结构,
16、。
17、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化合物中,所述杂芳基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18、
19、
20、
21、
22、
23、。
24、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化合物中,所述芳胺基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25、
26、
27、
28、
29、。
3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化合物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化合物中,合成所述化合物的中间体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95、
96、
97、
98、
99、
100、。
10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的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或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的应用。
102、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空穴传输材料或磷光发光主体材料中的应用。
103、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层、阴极层以及位于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的有机薄膜层,所述有机薄膜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所述发光层含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化合物。
10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或优点:
1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化合物,呫吨并五元杂环增强了母核的刚性,在特定位置连接不同基团,通过拉电子或给电子基团修饰,构筑特定结构的化合物具有合适的homo/lumo能级和较高的三线态能量,作为磷光发光主体材料使用时,保证主客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3选自于甲基、苯基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具有如式2~式7所示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芳基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芳胺基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合成所述化合物的中间体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或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的应用。
9.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空穴传输材料或磷光发光主体材料中的应用。
10.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层、阴极层以及位于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的有机薄膜层,所述有机薄膜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
...【技术特征摘要】
1.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3选自于甲基、苯基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具有如式2~式7所示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芳基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芳胺基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丹丹,张宏科,李铁臣,田密,胡宗学,白晓林,王小伟,袁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