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联硬压板及其安装操作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双联硬压板及其安装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38080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5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联硬压板及其安装操作方法,其双联旋转连片可转动地安装于压板底座上;驱动组件与双联旋转连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双联旋转连片相对于压板底座伸缩或转动,以使双联旋转连片在合位状态和分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先通过控制终端控制驱动组件的转动方向和角度而将双联旋转连片伸出到所需求的状态切换位,再通过控制终端控制驱动组件的转动方向和角度而将双联旋转连片转到合位或分位处;最后通过控制终端控制驱动组件的转动方向和角度而将双联旋转连片缩回,则完成一次变位操作流程。本装置及方法能够实现远程自动控制和监测硬压板的投退,提高了电力系统中硬压板操控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减轻了人员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联硬压板及其安装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1、变电站保护硬压板是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硬压板通过机械开关的方式实现对继电保护功能的投退控制,与软件控制相比,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防止软件故障对保护功能的影响,同时运行人员可以直观观察到保护功能的投退状态。

2、变电站保护硬压板在使用过程中依靠操作人员手动进行压板投退操作,操作人员可能因疏忽或系统不熟悉而错误投退硬压板,使设备在故障时失去保护,引发严重事故;同时硬压板的状态不能实时远程监测,需要运维人员现场检查,不仅增加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紧急情况下可能不能及时掌握硬压板的状态,影响故障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双联硬压板及其安装操作方法,其实现了硬压板自动投退和压板状态自动实时监测,降低了运维人员操作和巡视压板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压板操作的可靠性。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双联硬压板,包括双联压板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双联压板组件包括压板底座和双联旋转连片;所述压板底座安装于所述驱动组件上;所述双联旋转连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压板底座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双联旋转连片相对于所述压板底座伸缩或转动,以使所述双联旋转连片在合位状态和分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双联旋转连片包括连片本体,所述连片本体的内部平行间隔地设置有主回路压板和信号回路压板;所述主回路压板的两端均设有伸出所述连片本体外且用于与所述压板底座相连接的第一导电铜棒;所述信号回路压板的两端均设有伸出所述连片本体外且用于与所述压板底座相连接的第二导电铜棒;所述第一导电铜棒、所述第二导电铜棒分别靠近于所述连片本体的各个角端处。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连片本体的中部设置有连片转轴,所述连片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压板底座而与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连片转轴而带动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伸缩或转动。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压板底座上间隔地开设有四个合位插槽和四个分位插槽,所述合位插槽、所述分位插槽均贯穿所述压板底座的相对两侧,四个所述合位插槽分别处于所述压板底座的四个角端处,且每个所述分位插槽均处于相邻两个所述合位插槽之间;所述合位插槽中均设有导电接线柱;所述压板底座的一侧面的中部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连片本体的u型凹槽,其中两个所述分位插槽分别处于所述u型凹槽的两端处;;所述导电接线柱上套设有绝缘螺纹管,所述绝缘螺纹管安装于所述压板底座的另一侧面上;当所述双联旋转连片处于合位状态时,所述第一导电铜棒和所述第二导电铜棒均插入所述合位插槽中的所述导电接线柱内;当所述双联旋转连片处于分位状态时,所述第一导电铜棒和所述第二导电铜棒均插入所述分位插槽中。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u型凹槽的中心处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双联旋转连片的定位孔,所述压板底座的另一相对侧面的中部处具有与所述定位孔同轴设置的套管。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外壳、连接结构、传动结构、旋转驱动结构以及伸缩驱动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一外壁处;所述压板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驱动端伸进所述连接结构的内腔中并与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伸缩或转动;所述旋转驱动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传动结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结构转动,以带动所述双联旋转连片转动;所述伸缩驱动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传动结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结构伸缩,以带动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伸缩。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筒、定位法兰以及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筒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外壳的内腔、所述定位法兰中部的通孔;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筒的相对两外壁上,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外壳的一外壁处、所述定位法兰;所述压板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定位法兰上;所述传动结构的驱动端伸进所述连接筒的内腔中并与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传动连接。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结构包括动力主轴,所述动力主轴的一端与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传动连接;所述动力主轴上依次套设有传动齿轮、第一套环以及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二套环间隔设置并形成环形限位槽;所述旋转驱动结构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用于驱动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动力主轴转动;所述环形限位槽与所述伸缩驱动结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伸缩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环形限位槽带动所述动力主轴伸缩。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旋转驱动结构包括第一步进电机和旋转动力齿轮;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旋转动力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转轴上,并与所述传动结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结构转动。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伸缩驱动结构包括第二步进电机、伸缩动力齿轮、螺母齿轮、转动环、支撑架、伸缩丝杆以及卡接头;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伸缩动力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转轴上;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且中部开设有卡槽;所述转动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卡槽中并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伸缩丝杆上,且固定安装于所述螺母齿轮上;所述螺母齿轮与所述伸缩动力齿轮相啮合,且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伸缩丝杆上;所述卡接头固定安装于所述伸缩丝杆的一端上;所述环形限位槽可转动地卡接于所述卡接头的端头上,且所述第一套环处于所述卡接头的端头外、所述第二套环处于所述卡接头的内腔中。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上还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指示灯和控制接口,所述指示灯用于指示所述双联硬压板的通电状态,所述控制接口用于电源和控制信号的输入。

14、一种如上所述的双联硬压板的安装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s1,将所述双联硬压板安装在屏柜内的面板上;将所述驱动组件的控制接口与控制终端连接,将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上的主回路压板位于合位上时所对应的两个导电接线柱接入主回路,将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上的信号回路压板位于合位上时所对应的两个导电接线柱接入监测回路;

16、s2,进行变位操作时,先通过所述控制终端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转动方向和角度而将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伸出到所需求的状态切换位;再通过所述控制终端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转动方向和角度而将所述双联旋转连片转到合位或分位处;最后通过所述控制终端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转动方向和角度而将所述双联旋转连片缩回,则完成一次变位操作流程。

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8、(1)本装置通过驱动组件的转动来实现双联压板组件中的旋转连片结构在合位状态与分位状态之间的自动切换,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防止了操作人员的误操作,有效地提高了压板变位操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联压板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双联压板组件包括压板底座和双联旋转连片;所述压板底座安装于所述驱动组件上;所述双联旋转连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压板底座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双联旋转连片相对于所述压板底座伸缩或转动,以使所述双联旋转连片在合位状态和分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联旋转连片包括连片本体,所述连片本体的内部平行间隔地设置有主回路压板和信号回路压板;所述主回路压板的两端均设有伸出所述连片本体外且用于与所述压板底座相连接的第一导电铜棒;所述信号回路压板的两端均设有伸出所述连片本体外且用于与所述压板底座相连接的第二导电铜棒;所述第一导电铜棒、所述第二导电铜棒分别靠近于所述连片本体的各个角端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片本体的中部设置有连片转轴,所述连片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压板底座而与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连片转轴而带动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伸缩或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底座上间隔地开设有四个合位插槽和四个分位插槽,所述合位插槽、所述分位插槽均贯穿所述压板底座的相对两侧,四个所述合位插槽分别处于所述压板底座的四个角端处,且每个所述分位插槽均处于相邻两个所述合位插槽之间;所述合位插槽中均设有导电接线柱;所述压板底座的一侧面的中部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连片本体的U型凹槽,其中两个所述分位插槽分别处于所述U型凹槽的两端处;所述导电接线柱上套设有绝缘螺纹管,所述绝缘螺纹管安装于所述压板底座的另一侧面上;当所述双联旋转连片处于合位状态时,所述第一导电铜棒和所述第二导电铜棒均插入所述合位插槽中的所述导电接线柱内;当所述双联旋转连片处于分位状态时,所述第一导电铜棒和所述第二导电铜棒均插入所述分位插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凹槽的中心处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双联旋转连片的定位孔,所述压板底座的另一相对侧面的中部处具有与所述定位孔同轴设置的套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外壳、连接结构、传动结构、旋转驱动结构以及伸缩驱动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一外壁处;所述压板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驱动端伸进所述连接结构的内腔中并与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伸缩或转动;所述旋转驱动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传动结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结构转动,以带动所述双联旋转连片转动;所述伸缩驱动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传动结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结构伸缩,以带动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伸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筒、定位法兰以及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筒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外壳的内腔、所述定位法兰中部的通孔;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筒的相对两外壁上,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外壳的一外壁处、所述定位法兰;所述压板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定位法兰上;所述传动结构的驱动端伸进所述连接筒的内腔中并与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动力主轴,所述动力主轴的一端与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传动连接;所述动力主轴上依次套设有传动齿轮、第一套环以及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二套环间隔设置并形成环形限位槽;所述旋转驱动结构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用于驱动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动力主轴转动;所述环形限位槽与所述伸缩驱动结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伸缩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环形限位槽带动所述动力主轴伸缩。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结构包括第一步进电机和旋转动力齿轮;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旋转动力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转轴上,并与所述传动结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结构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结构包括第二步进电机、伸缩动力齿轮、螺母齿轮、转动环、支撑架、伸缩丝杆以及卡接头;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伸缩动力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转轴上;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且中部开设有卡槽;所述转动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卡槽中并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伸缩丝杆上,且固定安装于所述螺母齿轮上;所述螺母齿轮与所述伸缩动力齿轮相啮合,且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伸缩丝杆上;所述卡接头固定安装于所述伸缩丝杆的一端上;所述环形限位槽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联压板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双联压板组件包括压板底座和双联旋转连片;所述压板底座安装于所述驱动组件上;所述双联旋转连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压板底座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双联旋转连片相对于所述压板底座伸缩或转动,以使所述双联旋转连片在合位状态和分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联旋转连片包括连片本体,所述连片本体的内部平行间隔地设置有主回路压板和信号回路压板;所述主回路压板的两端均设有伸出所述连片本体外且用于与所述压板底座相连接的第一导电铜棒;所述信号回路压板的两端均设有伸出所述连片本体外且用于与所述压板底座相连接的第二导电铜棒;所述第一导电铜棒、所述第二导电铜棒分别靠近于所述连片本体的各个角端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片本体的中部设置有连片转轴,所述连片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压板底座而与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连片转轴而带动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伸缩或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底座上间隔地开设有四个合位插槽和四个分位插槽,所述合位插槽、所述分位插槽均贯穿所述压板底座的相对两侧,四个所述合位插槽分别处于所述压板底座的四个角端处,且每个所述分位插槽均处于相邻两个所述合位插槽之间;所述合位插槽中均设有导电接线柱;所述压板底座的一侧面的中部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连片本体的u型凹槽,其中两个所述分位插槽分别处于所述u型凹槽的两端处;所述导电接线柱上套设有绝缘螺纹管,所述绝缘螺纹管安装于所述压板底座的另一侧面上;当所述双联旋转连片处于合位状态时,所述第一导电铜棒和所述第二导电铜棒均插入所述合位插槽中的所述导电接线柱内;当所述双联旋转连片处于分位状态时,所述第一导电铜棒和所述第二导电铜棒均插入所述分位插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凹槽的中心处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双联旋转连片的定位孔,所述压板底座的另一相对侧面的中部处具有与所述定位孔同轴设置的套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外壳、连接结构、传动结构、旋转驱动结构以及伸缩驱动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一外壁处;所述压板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驱动端伸进所述连接结构的内腔中并与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双联旋转连片伸缩或转动;所述旋转驱动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维纲赵胜涛陈志同梁康杨成张鹏金运玉马俊马睿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元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