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抗渗结构及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7917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5 09:54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抗渗结构及建筑,解决了地下室等位置发生渗水时,现有手段防水效果差的问题;该防水抗渗结构包括结构体、防水固结浆料部和柔性密封浆料部,结构体内设置有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第一孔道连通结构体的背水侧和迎水侧,防水固结浆料部填充于第一孔道内和结构体的迎水侧;第二孔道连通结构体的背水侧和结构体的拼接缝,或第二孔道连通结构体的背水侧与结构体的起鼓开裂处,柔性密封浆料部填充于第二孔道内、结构体的拼接缝处或结构体的起鼓开裂处。防水固结浆料部、柔性密封浆料部强制充填并占据存水空间,将结构体迎水侧的水、气通过第一孔道、第二孔道排挤释放出去,保障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抗渗结构及建筑


技术介绍

1、高层建筑一般均设有一层或多层地下室。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地下室渗漏水是常见现象,地下室背水面负水压防水是防水领域里的难点。容易渗水的部位有后浇带、变形缝、集水井等薄弱环节。

2、现有技术中,当建筑地下室等发生渗水时,仅在背水面表面涂覆防水材料等。

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上述防水处理的方式,防水效果差,建筑短时间内容易继续发生渗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抗渗结构及建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地下室等位置发生渗水时,现有手段防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水抗渗结构,包括结构体、防水固结浆料部和柔性密封浆料部,其中:

4、所述结构体内设置有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结构体的背水侧和迎水侧,所述防水固结浆料部填充于所述第一孔道内和所述结构体的迎水侧;

5、所述第二孔道连通所述结构体的背水侧和所述结构体的拼接缝,或所述第二孔道连通所述结构体的背水侧与所述结构体的起鼓开裂处,所述柔性密封浆料部填充于所述第二孔道内、所述结构体的拼接缝处或所述结构体的起鼓开裂处。

6、优选的,所述第一孔道的数量为一个或至少两个,当所述第一孔道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所述第一孔道在所述结构体上呈矩阵式分布。

7、优选的,所述防水抗渗结构还包括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连接相邻两块所述结构体。

8、优选的,所述第二孔道连通所述结构体的背水侧和相连所述结构体之间的拼接缝,所述柔性密封浆料部填充于所述止水钢板的上下两侧。

9、优选的,所述防水抗渗结构还包括防水浆料层,所述防水浆料层位于所述结构体的背水侧,并覆盖相邻两块所述结构体的拼接缝。

10、优选的,所述防水抗渗结构还包括闪凝浆料部,所述闪凝浆料部填充于承台柱的根部并与所述结构体的背水侧表面齐平。

11、优选的,所述防水浆料层位于所述结构体的背水侧,所述防水浆料层覆盖于承台柱的根部。

12、优选的,所述闪凝浆料部的厚度为5-10cm。

13、优选的,所述防水浆料层的厚度为2-5mm。

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建筑,包括结构体和上述防水抗渗结构。

15、本技术提供的防水抗渗结构及建筑,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防水固结浆料通过第一孔道挤压入结构体的迎水侧,强制充填并占据存水空间,将结构体迎水侧的水、气通过第一孔道排挤释放出去,形成防水固结桨料部;柔性密封浆料通过第二孔道挤压入结构体的拼接缝、起鼓开裂处,将拼接缝、起鼓开裂处的水、气通过第二孔道挤压释放出去,形成柔性密封浆料部。防水固结浆料部、柔性密封浆料部与结构体固结为一体,满足结构立体防护需求,保障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耐久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抗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体、防水固结浆料部和柔性密封浆料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抗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道的数量为一个或至少两个,当所述第一孔道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所述第一孔道在所述结构体上呈矩阵式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抗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抗渗结构还包括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连接相邻两块所述结构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抗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道连通所述结构体的背水侧和相连所述结构体之间的拼接缝,所述柔性密封浆料部填充于所述止水钢板的上下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抗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抗渗结构还包括防水浆料层,所述防水浆料层位于所述结构体的背水侧,并覆盖相邻两块所述结构体的拼接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抗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抗渗结构还包括闪凝浆料部,所述闪凝浆料部填充于承台柱的根部并与所述结构体的背水侧表面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抗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浆料层位于所述结构体的背水侧,所述防水浆料层覆盖于承台柱的根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抗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凝浆料部的厚度为5-10c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抗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浆料层的厚度为2-5mm。

10.一种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体和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防水抗渗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抗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体、防水固结浆料部和柔性密封浆料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抗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道的数量为一个或至少两个,当所述第一孔道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所述第一孔道在所述结构体上呈矩阵式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抗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抗渗结构还包括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连接相邻两块所述结构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抗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道连通所述结构体的背水侧和相连所述结构体之间的拼接缝,所述柔性密封浆料部填充于所述止水钢板的上下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抗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抗渗结构还包括防水浆料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轶庐王帅奇乔木桦刘廷意杨艳芬杨虎虎刘朋罗根平候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南昌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