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然灾害科普,具体为一种自然灾害科普用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1、地震的破坏极大,因此人们要了解地震的危害,以及是如何的生的,发生时地壳是如运动的,这些离普通人群很远,但又需要普通人对地震有一定的了解,由于现代社会提倡保护人身安全的普及教育,模拟地震这样的设施经常需要在各地巡回展示,以便更多人能够体会、了解和学习防止地震侵害的知识;
2、经查公告号:cn 216083988 u,公开了一种自然灾害模拟装置,此技术中公开了“包括固定台,还包括调节机构和基座,所述固定台的顶部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由固定板、电动伸缩杆a、调速器、电动伸缩杆b、对射光电传感器a和对射光电传感器b组合构成,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壁安装有电动伸缩杆a,所述电动伸缩杆a的输出端安装有对射光电传感器a,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壁安装有电动伸缩杆b,所述电动伸缩杆b的输出端安装有对射光电传感器b,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壁安装有调速器,所述调速器的输出端与电动伸缩杆a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等技术方案,具有通过调节机构能够调节振动幅度适合人员模拟等技术效果”;
3、但是现有技术还存在如下问题:
4、首先,此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够真实的模拟出地震时出现纵波时的情景,不具有震动机构,由于在出现地震时,纵波产生时会使得房屋产生上下震动的情况,不具有震动机构,从而不便于较好的还原出地震出现纵波时的情景,降低了科普模拟装置的使用效果;
5、其次,此装置在使用时,不具有摆动机构,由于在地震时,出现横波时,会使得房屋进行左右晃动,因此还需要对地震出
6、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自然灾害科普用模拟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自然灾害科普用模拟装置不便于较好的还原出地震出现纵波时的情景和不便于较好的还原出地震出现横波时的情景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然灾害科普用模拟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然灾害科普用模拟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震动机构,震动机构起到便于模拟出地震出现纵波时的情景,所述震动机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起到连接的作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摆动机构,摆动机构起到便于模拟出地震出现横波时的情景,且摆动机构的一端和第一连接板的顶端共同设置有基座,基座运动便于还原出地震的真实情景,所述基座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且第一连接板的顶端开设有两个配合卡块使用的卡槽,卡槽配合卡块使用,起到便于对基座移动导向的作用,两个所述卡块均呈倒“t”型,使得卡块与卡槽卡接更稳固的作用,所述震动机构包括第一支座,第一支座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第一支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起到驱动震动机构的作用,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便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便于第一锥齿轮旋转旋转带动第二锥齿轮旋转,且第二锥齿轮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便于第二锥齿轮旋转旋转带动连接杆旋转,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连接杆旋转带动转盘旋转,且转盘的底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呈圆环状,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三个圆杆,且三个圆杆的一端上部外表面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贴合,滑槽配合圆杆使用起到圆杆对转盘支撑时并不影响转盘旋转,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杆,支撑杆起到支撑的作用,且四个支撑杆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贯穿设有三个竖杆,且三个竖杆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便于竖杆上下移动带动第二连接板上下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端与第一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三个所述竖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转盘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三个配合滚轮使用的斜板,便于转盘旋转带动斜板旋转配合滚轮使用,使得竖杆上下移动,三个所述斜板和三个滚轮均呈环形阵列分布,便于斜板配合滚轮使用。
3、优选地,所述摆动机构包括竖板,竖板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竖板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板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竖板的一端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座,第二支座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第二支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起到驱动摆动机构的作用,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竖板并固定连接有圆盘,便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圆盘旋转,所述圆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拨杆,圆盘旋转带动拨杆呈环形轨迹转动,且拨杆的外表面套接有拨框,所述拨框的一端下部通过转轴与竖板的一端下部转动连接,且拨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拨杆配合拨框使用,起到便于扇形齿轮左右摆动,所述扇形齿轮的底端啮合连接有齿条,便于扇形齿轮左右摆动带动齿条左右移动,所述扇形齿轮的齿牙与齿条的齿牙形状相同,便于扇形齿轮与齿条啮合,且齿条的一端下部固定连接有长板,便于齿条移动带动长板移动,所述长板背向齿条的一端与基座的一端固定连接,便于长板移动带动基座移动,且齿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端一侧开设有配合导向杆使用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杆的外表面与导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导向槽配合导向杆使用起到对基座移动导向的作用,基座左右移动便于模拟出地震出现横波时的情景。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5、1、本技术通过设置震动机构,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第一锥齿轮旋转带动第二锥齿轮旋转,第二锥齿轮旋转通过连接杆带动转盘旋转,转盘旋转带动斜板旋转配合滚轮使用,使得滚轮连接的竖杆带动第二连接板进行上下震动,从而起到便于较好的还原出地震出现纵波时的情景的作用,提高了科普模拟装置的使用效果;
6、2、本技术通过设置摆动机构,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圆盘旋转,圆盘旋转带动拨杆配合拨框使用,使得拨框来回摆动带动扇形齿轮摆动,扇形齿轮摆动带动齿条左右移动,齿条移动通过长板带动基座移动,从而起到便于较好的还原出地震出现横波时的情景的作用,提高了科普模拟装置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然灾害科普用模拟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震动机构(2),所述震动机构(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摆动机构(3),且摆动机构(3)的一端和第一连接板(4)的顶端共同设置有基座(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灾害科普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3)包括竖板(303),所述竖板(303)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板(4)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竖板(303)的一端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座(32),所述第二支座(3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1),且第二电机(31)的输出端贯穿竖板(303)并固定连接有圆盘(301),所述圆盘(3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拨杆(302),且拨杆(302)的外表面套接有拨框(39),所述拨框(39)的一端下部通过转轴与竖板(303)的一端下部转动连接,且拨框(3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37),所述扇形齿轮(37)的底端啮合连接有齿条(36),且齿条(36)的一端下部固定连接有长板(38),所述长板(38)背向齿条(36)的一端与基座(6)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灾害科普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01)呈圆环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灾害科普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斜板(22)和三个滚轮(23)均呈环形阵列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灾害科普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6)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7),且第一连接板(4)的顶端开设有两个配合卡块(7)使用的卡槽(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然灾害科普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块(7)均呈倒“T”型。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然灾害科普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34)的外表面与导向槽(35)的内壁滑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然灾害科普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齿轮(37)的齿牙与齿条(36)的齿牙形状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灾害科普用模拟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震动机构(2),所述震动机构(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摆动机构(3),且摆动机构(3)的一端和第一连接板(4)的顶端共同设置有基座(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灾害科普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3)包括竖板(303),所述竖板(303)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板(4)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竖板(303)的一端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座(32),所述第二支座(3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1),且第二电机(31)的输出端贯穿竖板(303)并固定连接有圆盘(301),所述圆盘(3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拨杆(302),且拨杆(302)的外表面套接有拨框(39),所述拨框(39)的一端下部通过转轴与竖板(303)的一端下部转动连接,且拨框(3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37),所述扇形齿轮(37)的底端啮合连接有齿条(36),且齿条(36)的一端下部固定连接有长板(38),所述长板(38)背向齿条...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