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防雨百叶组件及采用该防雨百叶组件的敞口风亭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严宇婷专利>正文

一种防雨百叶组件及采用该防雨百叶组件的敞口风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7199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5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雨百叶组件及敞口风亭,包括百叶框以及百叶框内的多个倾斜布置的百叶,百叶包括第一引导板和从第一引导板的底部向上折弯的第二引导板,第二引导板与第一引导板之间形成用于雨水排出的排水沟,相邻百叶之间设置有引流网,其中一个百叶的第一引导板的水平投影覆盖倾斜侧的相邻百叶的第二引导板的水平投影,百叶包括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在打开状态时,百叶之间形成百叶框的通风路径,在关闭状态时,百叶转动,其中一个百叶的第一引导板与倾斜侧的相邻百叶的第二引导板贴合,对所述百叶框的通风路径进行封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了一种具有排水沟、引流网和配重件的百叶结构,能够在保证有效通风的同时,避免雨水进入地下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通风排水,尤其涉及一种防雨百叶组件及采用该防雨百叶组件的敞口风亭


技术介绍

1、在地下工程设计中,敞口低风亭通常成为首选的通风设计方案,其高度较低,通常设计为高出地面1米至1.2米。这类设计能够较好地与周围景观融合,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被广泛应用。然而,敞口低风亭在防雨性能方面存在显著缺陷,特别是在雨天,雨水容易直接进入地下空间,给地下设施带来积水的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工程设计通常需要在地下空间内设置集水井、排水泵及相关的排水系统,以便排出进入地下空间的雨水,这些设施的增加,不仅显著提高了工程造价,还增加了后期维护和运营的成本。

2、在现有设计中也会使用百叶窗来确保通风量的同时提供一定的防雨功能,但这类设计往往欠缺精确性,防雨效果不理想,也有现有技术中的一些防雨设计采用通过移动上下百叶来封闭或开启通风口,达到在不同天气情况下调节通风量和防雨效果的目的。然而,这类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对机械移动的调节要求较高,操作不够方便,且在实际应用中易出现故障,这些现有的设计大多缺乏灵活性和稳定性,无法在不同工况下提供有效的防雨保护,无法满足地下工程中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防雨百叶组件及采用该防雨百叶组件的敞口风亭,通过设计一种具有排水沟、引流网和配重件的百叶结构,能够在保证有效通风的同时,避免雨水进入地下空间,从而减少工程造价及后期运维成本,该防雨百叶组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应性强的优点,能够灵活应对不同工况的通风和防雨需求,提供了更加可靠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防雨百叶组件,包括百叶框以及所述百叶框内的多个倾斜布置的百叶,所述百叶包括第一引导板和从第一引导板的底部向上折弯的第二引导板,所述第二引导板与第一引导板之间形成用于雨水排出的排水沟,相邻所述百叶之间设置有引流网,所述引流网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百叶的第一引导板的顶端,另一端连接有配重件与倾斜侧的相邻百叶的第一引导板的中间部分接触,其中一个百叶的第一引导板的水平投影覆盖倾斜侧的相邻百叶的第二引导板的水平投影;所述百叶包括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在打开状态时,所述配重件与第一引导板的接触位置所在的水平面为所述排水沟的最高水位线,所述百叶之间形成所述百叶框的通风路径,在关闭状态时,所述百叶转动,其中一个百叶的第一引导板与倾斜侧的相邻百叶的第二引导板贴合,对所述百叶框的通风路径进行封闭。

4、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导板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引导板的1/3-2/3。

5、优选地,所述引流网采用30%开孔的柔性面料。

6、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导板的顶端和所述第一引导板的顶端之间设置漏水板,所述漏水板上设置有多个漏水孔,雨水经过所述漏水孔流入所述排水沟内。

7、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板包括上侧的折弯部,在关闭状态时,倾斜侧的相邻百叶的第二引导板的顶端与所述折弯部抵接。

8、优选地,多个所述百叶通过连接杆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百叶的旋转轴心位于中间或底部。

9、优选地,所述百叶框的上侧为开口结构,下侧对接风井的进风口,前侧延伸出所述风井的水平投影面并设置有排水开口,左侧、右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封闭板。

10、优选地,所述百叶从所述百叶框的后侧斜向下延伸至前侧的所述排水开口,其坡度为2%-3%。

11、优选地,所述排水开口转动连接有挡板,当所述百叶为打开状态时,所述挡板收纳在所述百叶框的底部,在所述百叶为关闭状态时,所述百叶转动,所述挡板同步转动至封闭所述排水开口的位置。

12、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敞口风亭,所述敞口风亭包括风井以及风井上方设置的上述的防雨百叶组件,所述百叶框内的多个所述百叶的水平投影能完全覆盖所述风井的进风口。

13、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14、(1)百叶上设计了排水沟结构,能够有效地收集和引导雨水,防止雨水进入通风路径,进而排放至指定的排水开口,不仅增强了风亭的防雨能力,还减少了雨水进入地下空间的风险,降低了地下设施的积水负担,减少了后期排水系统的压力和维护成本。

15、(2)通过设置在相邻百叶之间的引流网不仅能够起到雨水的引导作用,使雨水能够顺畅流入排水沟,同时还能有效阻挡空气中携带的污染物进入排水沟和通风路径,避免堵塞。确保了通风系统的清洁性,提高了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16、(3)百叶框结构设计合理,能够直接安置在敞口风亭风口的土建基座上部,无需对现有的土建结构进行任何破坏或改动,简化了安装过程,降低了工程时间和成本,而且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尤其适用于各种工程改造和新建项目。

17、(4)百叶通过转动可实现风井进风口的有效封闭,配合四周的封闭板及挡板的使用,在极端天气或环境条件下能够确保敞口风亭的全面密封,防止外界恶劣因素对地下空间造成影响,保证了系统在应对复杂工况时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防护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雨百叶组件,包括百叶框(1)以及所述百叶框(1)内的多个倾斜布置的百叶(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板(4)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引导板(3)的1/3-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雨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网(6)采用30%开孔的柔性面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雨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板(4)的顶端和所述第一引导板(3)的顶端之间设置漏水板(8),所述漏水板(8)上设置有多个漏水孔(9),雨水经过所述漏水孔(9)流入所述排水沟(5)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雨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板(3)包括上侧的折弯部(10),在关闭状态时,倾斜侧的相邻百叶(2)的第二引导板(4)的顶端与所述折弯部(10)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雨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百叶(2)通过连接杆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百叶(2)的旋转轴心位于中间或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雨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框(1)的上侧为开口结构,下侧对接风井(11)的进风口(12),前侧延伸出所述风井的水平投影面并设置有排水开口(13),左侧、右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封闭板(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雨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2)从所述百叶框(1)的后侧斜向下延伸至前侧的所述排水开口(13),其坡度为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雨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开口(13)转动连接有挡板(15),当所述百叶(2)为打开状态时,所述挡板(15)收纳在所述百叶框(1)的底部,在所述百叶(2)为关闭状态时,所述百叶(2)转动,所述挡板(15)同步转动至封闭所述排水开口(13)的位置。

10.一种敞口风亭,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风亭包括风井(11)以及风井(11)上方设置的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雨百叶组件,所述百叶框(1)内的多个所述百叶(2)的水平投影能完全覆盖所述风井(11)的进风口(1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雨百叶组件,包括百叶框(1)以及所述百叶框(1)内的多个倾斜布置的百叶(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板(4)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引导板(3)的1/3-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雨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网(6)采用30%开孔的柔性面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雨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板(4)的顶端和所述第一引导板(3)的顶端之间设置漏水板(8),所述漏水板(8)上设置有多个漏水孔(9),雨水经过所述漏水孔(9)流入所述排水沟(5)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雨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板(3)包括上侧的折弯部(10),在关闭状态时,倾斜侧的相邻百叶(2)的第二引导板(4)的顶端与所述折弯部(10)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雨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百叶(2)通过连接杆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百叶(2)的旋转轴心位于中间或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宇婷陈旻柯丁王为鄢阳
申请(专利权)人:严宇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