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碳捕集,具体涉及一种分相器。
技术介绍
1、随着相变型碳捕集技术不断进一步发展,目前已完成10万吨/年相变型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工程示范工作,有望进一步实现规模化示范应用,并在百万吨级燃煤电厂碳捕集装置上实现工程示范。但相变型碳捕集技术由于自身技术限制,需在吸收塔外设置分相器以实现液液相变工艺。
2、相关技术中,分相器运行的稳定性差、占地面积大、轻相溶液和重相溶液分离效率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2、相关技术中,由于燃煤电站逐渐承担起电网调峰的作用,烟气流量会随着机组负荷的变化而波动,因此导致捕集系统内吸收剂流量也会随着波动,从而对分相器稳定运行产生影响。且百万吨级碳捕集工程示范中吸收剂流量达到4000-5000t/h,因此流量变化对分相器稳定运行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由于传统分相器设计一般多为卧式,占地面积较大、轻相和重相分离效率差。
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负荷适应性强、液位监控性能好的立式分相器。
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相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腔室、进液口、第一出口和多个第二出口,所述进液口、所述第一出口和多个所述第二出口均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进液口设在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出口设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且多个所述第二出口设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进液口适于
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相器,设置多个分隔板和缓冲板,可使得富液中的轻相溶液和重相溶液在多个腔室内进行多次分离,提高了轻相溶液和重相溶液分离效率,减小了分相器的占地面积以及富液对腔室内的冲击,以及减小分相器入口流量变化带来扰动,保证了分相器运行的稳定性。
7、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均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将所述腔室分割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一板的下端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板上设有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板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二板的下端部,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通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出口包括第一子出口和第二子出口,所述第一子出口设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以便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内的重相溶液从所述第一子出口流出,所述第二子出口设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三腔连通,以便所述第三腔内的重相溶液从所述第二子出口流出。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相器还包括第一溢流板,所述第一溢流板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溢流板设在所述第一腔内以将所述第一腔分割成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溢流板上设有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溢流板的第一溢流孔和第二溢流孔,所述第一溢流孔邻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二溢流孔设在所述第一溢流孔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溢流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相器还包括第二溢流板,所述第二溢流板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溢流板设在所述第二腔内以将所述第二腔分割成第三子腔和第四子腔,所述第二溢流板上设有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溢流板的第三溢流孔,所述第三溢流孔高于所述第一通孔。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相器还包括:第一检测件,所述第一检测件设在所述第一腔内且位于所述壳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腔内的液位和分相界面;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二检测件设在所述第三腔内且位于所述壳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二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三腔内的液位和分相界面。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相器还包括:第一泵,所述第一泵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以便所述轻相溶液通过所述第一泵从所述第一出口抽出;多个第二泵,多个所述第二泵与多个所述第二出口连通,以便所述重相溶液通过所述第二泵从所述第二出口抽出。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正交于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的投影面内,所述进液口的投影位于所述缓冲板内。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相器还包括溢流件,所述溢流件具有溢流槽且设在所述腔室内,所述溢流槽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以便所述腔室内的轻相溶液流入所述溢流槽内。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相器还包括第三检测件,所述第三检测件设在所述腔室内,所述第三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溢流槽内的轻相溶液的液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相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均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将所述腔室分割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一板的下端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板上设有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板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二板的下端部,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通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相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出口包括第一子出口和第二子出口,所述第一子出口设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以便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内的重相溶液从所述第一子出口流出,所述第二子出口设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三腔连通,以便所述第三腔内的重相溶液从所述第二子出口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相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溢流板,所述第一溢流板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溢流板设在所述第一腔内以将所述第一腔分割成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溢流板上设有沿所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相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溢流板,所述第二溢流板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溢流板设在所述第二腔内以将所述第二腔分割成第三子腔和第四子腔,所述第二溢流板上设有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溢流板的第三溢流孔,所述第三溢流孔高于所述第一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相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相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相器,其特征在于,在正交于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的投影面内,所述进液口的投影位于所述缓冲板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相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件,所述溢流件具有溢流槽且设在所述腔室内,所述溢流槽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以便所述腔室内的轻相溶液流入所述溢流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相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检测件,所述第三检测件设在所述腔室内,所述第三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溢流槽内的轻相溶液的液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相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均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将所述腔室分割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一板的下端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板上设有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板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二板的下端部,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通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相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出口包括第一子出口和第二子出口,所述第一子出口设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以便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内的重相溶液从所述第一子出口流出,所述第二子出口设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三腔连通,以便所述第三腔内的重相溶液从所述第二子出口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相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溢流板,所述第一溢流板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溢流板设在所述第一腔内以将所述第一腔分割成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溢流板上设有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牛,郭东方,王焕君,张庆文,范洪章,牛红伟,刘练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