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694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电动马达,包括轮毂、内齿圈、贯穿所述轮毂的芯轴、固定在所述芯轴上的定子、与所述定子相配合的转子、由所述转子带动的太阳齿轮和与所述太阳齿轮相配合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同时与所述内齿圈相啮合,所述内齿圈与所述轮毂之间设置有单向器,所述内齿圈通过所述单向器带动所述轮毂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内齿圈和轮毂轮之间设置单向器,因此,行星齿轮架的强度只需要满足行星齿轮安装的问题,使得行星齿轮架的结构更加简单,重量更轻,从而降低了整个马达的重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马达,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上的电动马达。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自行车马达一般由轮毂、芯轴、定子、转子、太阳齿轮、行星齿轮,轮毂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齿圈。定子上的线圈通电后,转子的磁性组件转动,通过转子的转动使与其连接一体的太阳齿轮转动,然后带动行星轮架上的行星齿轮转动,再带动与轮毂固定一体的内齿圈,从而使马达正常运转。此马达结构噪音小,振动小,重量轻,相对市面现有马达该马达结构磁铁用量少,可大幅降低制作成本。因此,这种马达现在被广泛的应用。这种电动马达的轮毂壳体在其它外力作用下按原有方向转动(如推着车子向前走)时,马达会产生发电现象而损坏马达内部的电子零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会在马达内部装一个单向器来防止马达在不启动轮毂壳体受其它外力按原有方向转动时内部的转子转动产生发电现象。如中国专利号为ZL200320123400.9号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670155Y,授权公告日为2005年1月12日,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轮毂,包括主轴,主轴上通过轴承安装有轮毂外壳,轮毂外壳内安装有电机、行星减速结构和离合器,所述电机采用内定子外转子结构,转子上固定有套在主轴上的太阳齿轮,太阳齿轮啮合有行星齿轮,行星齿轮与固定在轮毂外壳上的内齿圈啮合,行星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行星轴上,行星轴固定在离合器上,离合器固定在主轴上。上述结构是通过将行星轴安装在离合器上,使得行星齿轮同时自转和公转,从而不带动太阳齿轮转动,解决马达发电问题。但上述方案中的离合器结构复杂,另外,行星齿轮架需要做的较大,强度要求高,以此满足行星齿轮和离合器安装配合所需要的强度。这种结构也致使马达的重量增加,也产生较大的机械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工作稳定、重量轻、噪音低、使用寿命长的电动马达。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电动马达,包括轮毂、内齿圈、贯穿所述轮毂的芯轴、固定在所述芯轴上的定子、与所述定子相配合的转子、由所述转子带动的太阳齿轮和与所述太阳齿轮相配合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同时与所述内齿圈相啮合,所述内齿圈与所述轮毂之间设置有单向器,所述内齿圈通过所述单向器带动所述轮毂转动。 '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电动马达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所述单向器包括与所述轮毂相固定的定位块、安装在所述定位块上的定位滚珠和推动所述定位滚珠的弹簧,所述定位块的侧面上成形有斜底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滚珠和弹簧安装在所述定位槽中。所述定位块的侧面与所述内齿圈的定位侧面相贴合,所述定位滚珠和弹簧位于所述定位块的侧面和内齿圈的定位侧面之间。所述定位块为圆环状,其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所述定位槽,每个所述定位槽中安装有定位滚珠和弹簧。所述定位槽具有大于所述定位滚珠直径的深槽和小于所述定位滚珠直径的浅槽,所述深槽和所述浅槽之间平滑过渡。所述单向器包括与所述轮毂相固定的外圈、安装在所述外圈上的定位滚珠和推动所述定位滚珠的弹簧,所述外圈的内壁上成形有斜底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滚珠和弹簧安装在所述定位槽中。所述内齿圈上固定或成形有向 一侧延伸的内圈,所述内圈套装在所述外圈内,所述定位滚珠和弹簧位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所述定位槽具有大于所述定位滚珠直径的深槽和小于所述定位滚珠直径的浅槽,所述深槽和所述浅槽之间平滑过渡。所述外圈的外侧面贴合有保护环。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电动马达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技术在内齿圈和轮毂轮之间设置单向器,因此,行星齿轮架的强度只需要满足行星齿轮安装的问题,使得行星齿轮架的结构更加简单,重量更轻,从而降低了整个马达的重量;其次,马达在不启动并外力作用下向前转动时(如从斜坡上滑动下坡),不会传动到行星齿轮和太阳齿轮上,即这些齿轮不会转动,这样可以减少齿轮的磨损,提高齿轮的寿命;再次,此结构马达运转起来,由于行星支架是不可运转的,在马达时速忽高忽低的时候不会因为缓冲力量而产生反转产生噪音和摩擦振动,有效的降低了马达的噪音及振动;最后,单向机构与轮毂及内齿圈固定一体,在整个组装上更加容易实现同心的要求,可有效的让马达运转起来更加平稳。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中单向器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单向器与内齿圈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中的单向器另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7是本技术中的单向器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在本技术给出的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上的电动马达包括轮毂l、内齿圈ll、贯穿所述轮毂1的芯轴2、固定在所述芯轴2上的定子3、与所述定子3相配合的转子4、由所述转子4带动的太阳齿轮5和与所述太阳齿轮5相配合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6,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6同时与所述内齿圈11相啮合。所述芯轴2是固定在电动自行车上的,所述轮毂l是与自行车的车轮通过钢条相连接,带动车轮转动。轮毂l和芯轴2之间设置有轴承,保证所述轮毂1能够绕芯轴2转动。所述定子3固定安装在所述芯轴2上。所述定子3为线圈。所述转子4为由磁性组件组成,套装在芯轴2上,所述转子4套装在所述定子3的外部,从而形成内定子外转子结构。当所述定子3中的线圈通电后,所述转子4能够转动。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6包括固定在所述芯轴2上的行星齿轮架61和多个行星齿轮62,所述行星齿轮62分别安装在所述行星齿轮架61上。所述太阳齿轮5驱动所述行星齿轮62转动,从而所述行星齿轮62带动所述内齿圈1 l转动。参见图l、图2和图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内齿圈11与所述轮毂1之间设置有单向器7,所述内齿圈ll通过所述单向器7带动所述轮毂1转动。所采用的单向器的结构,能够保证所述内齿圈ll带动所述轮毂l沿同一方向转动,但当所述轮毂l反转时,所述单向器7发生空转,使得所述轮毂l无法带动所述内齿圈ll转动。从而防止发生马达在不启动时,轮毂l受其它外力按原有方向转动时发电的现象,起到保护马达内部零件的目的。本技术的上述结构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单向器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安装在一起的方案,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中的行星齿轮架的结构可以比较简单,减少用料,降低整个马达的重量。同时,上述结构使得马达的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参见图3、图4和图5,在本技术给出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器7包括与所述轮毂1相固定的定位块71、安装在所述定位块71上的定位滚珠72和推动所述定位滚珠72的弹簧73,所述定位块71的侧面711上成形有斜底的定位槽712,所述定位滚珠72和弹簧73安装在所述定位槽712中。所述定位块71的侧面711与所述内齿圈11的定位侧面111相贴合,所述定位滚珠72和弹簧73位于所述定位块71的侧面711和内齿圈11的定位侧面lll之间。这里所述的斜底的定位槽712是指,所述定位槽712具有大于所述定位滚珠72直径的深槽和小于所述定位滚珠72直径的浅槽,所述深槽和所述浅槽之间平滑过渡。当马达正转的时候,内齿圈ll转动,内齿圈ll上的定位侧面lll与定位块71的侧面711贴合会将定位滚珠72挤到定位槽712的浅槽中,此时因定位滚珠72的直径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电动马达,包括轮毂、内齿圈、贯穿所述轮毂的芯轴、固定在所述芯轴上的定子、与所述定子相配合的转子、由所述转子带动的太阳齿轮和与所述太阳齿轮相配合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同时与所述内齿圈相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与所述轮毂之间设置有单向器,所述内齿圈通过所述单向器带动所述轮毂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奎
申请(专利权)人:爱菲斯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BZ[伯利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