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自行车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提供内变速功能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1、一般自行车变速的方式通常是借由调整炼条结合前后飞轮的不同齿盘,利用不同的齿比,进而产生不同的传动比。所谓的齿比,就是前齿盘的齿数与后齿盘的齿数的比值。例如前齿盘的齿数为36,后齿盘的齿数为18,则齿比就是36/18=2。齿比为2就代表前齿盘转动1圈,会带动后齿盘转动2圈。而由于前齿盘是被曲柄带动,后齿盘则会带动后轮转动,一般在没有变速器14的情况下齿比等于传动比,因此在前述例子中,可得知曲柄转动1圈,即带动后轮转动2圈。
2、为了使骑士能根据不同骑车状况调整自行车的传动效率,因此大部分的自行车上配置有变速器。传统的拨链式变速器可透过本身位置的改变而带动链条移动至不同的齿盘上,由于齿盘之间的大小不同,踩踏的重量会因此改变,而达到变速的效果。
3、其中,已知的后齿盘变速器通常需要搭配复数个齿盘作使用,透过后齿盘变速器的作动,可使链条在不同齿数的前齿盘之间移动。然而,如果是皮带驱动的话无法同时设置多个皮带轮。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可以使用于单一皮带轮/齿盘,且不会占用太多空间的变速器,是相关领域的开发者亟待解决的目标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可以使用于单一皮带轮/齿盘,并具有变速的作用。
2、为达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揭示一种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包含有一花毂,具有一外壳,连接一车轮,并与该车轮一起转动;一中轴,装设于一车架;该
3、在一实施例中,该花毂外壳的表面设有复数的花毂棘齿,该传动件设有若干棘轮,与该等花毂棘齿啮合,使该传动件仅可沿一特定方向转动时方可带动该花毂转动。
4、在一实施例中,该花毂的外壳上具有一凹槽,而在该凹槽的环形侧面上则设有该等花毂棘齿。
5、在一实施例中,更包含有一锁环,固定于该塔基的管部,位于该驱动件的外侧并压抵该驱动件,使该驱动件无法脱离该塔基。
6、在一实施例中,该行星齿轮组更具有一齿轮架,该等行星齿轮枢设于该等齿轮架上;该塔基的连接部则是连接于该齿轮架。
7、在一实施例中,该齿轮架具有一环壁,在该环壁上设有复数个齿轮座,供该等行星齿轮枢设;另外在该环臂上设有复数个齿轮口,使该等行星齿轮的第一行星齿轮的一部份分别由对应的该等齿轮口伸出该齿轮架。
8、在一实施例中,该齿轮架具有一环壁,在该环壁上设有复数个齿轮座,供该等行星齿轮枢设;该塔基的连接部具有复数个延伸臂,每一延伸臂分别位于相邻的二该齿轮座之间,并连接于该环壁。
9、在一实施例中,该花毂的外壳上设有一凸轴,伸入该齿轮架,以作为该齿轮架的转动枢轴。
10、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太阳齿轮的第一对接部具有若干棘齿,该切换件的第一结合部具有若干棘齿;当该切换件移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结合部的棘齿与该第一对接部的棘齿啮合。
11、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太阳齿轮的第二对接部具有若干棘齿,该切换件的第二结合部具有若干棘齿;当该切换件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二结合部的棘齿与该第二对接部的棘齿啮合。
12、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太阳齿轮与该第二太阳齿轮相距一预定距离,该切换件的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均位于该第一太阳齿轮与该第二太阳齿轮间,使该第一结合部面对该第一太阳齿轮的第一对接部,而该第二结合部面对该第二太阳齿轮的第二对接部。
13、在一实施例中,该切换件具有一管体,该管体套设于该中轴;该管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一环凸,其相反二端面上分别设有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
14、在一实施例中,该切换件具有一管体以及一栓;该中轴设有一长形孔;该管体套设于该中轴,使该栓穿过该管体与该长形孔,而使该切换件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间移动。
15、在一实施例中,该切换件更具有一弹性件,一端抵靠于该管体,使该切换件常态下是位于该第一位置。
16、在一实施例中,该中轴上设置有一挡止件,位于该管体的外侧,该弹性件的二端分别抵靠于该管体及该挡止件。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自行车的后驱动装置,透过移动该切换件来调整该第一太阳齿轮与该第二太阳齿轮的作动方式,以达到多段变速的效果。相较现有的后变速器需要设置复数个齿盘,且无法使用于皮带传动的皮带轮,本技术可适用于单一齿盘/皮带轮的传动结构,节省成本并提高使用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花毂的该外壳的表面设有复数的花毂棘齿,该传动件设有若干棘轮,与该复数的花毂棘齿啮合,使该传动件仅可沿一特定方向转动时方可带动该花毂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花毂的该外壳上具有一凹槽,而在该凹槽的环形侧面上则设有该复数的花毂棘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锁环,固定于该塔基的该管部,位于该驱动件的外侧并压抵该驱动件,使该驱动件无法脱离该塔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行星齿轮组更具有一齿轮架,该行星齿轮枢设于该齿轮架上;该塔基的该连接部则是连接于该齿轮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齿轮架具有一环壁,在该环壁上设有复数个齿轮座,供该行星齿轮枢设;另外在该环壁上设有复数个齿轮口,使该行星齿轮的该第一行星齿轮的一部份分别由对应的该齿轮口伸出该齿轮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花毂的该外壳上设有一凸轴,伸入该齿轮架,以作为该齿轮架的转动枢轴。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花毂的该外壳上设有一凸轴,伸入该齿轮架,以作为该齿轮架的转动枢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太阳齿轮的该第二对接部具有若干棘齿,该切换件的第二结合部具有若干棘齿;当该切换件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二结合部的棘齿与该第二对接部的棘齿啮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太阳齿轮与该第二太阳齿轮相距一预定距离,该切换件的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均位于该第一太阳齿轮与该第二太阳齿轮间,使该第一结合部面对该第一太阳齿轮的该第一对接部,而该第二结合部面对该第二太阳齿轮的该第二对接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中该切换件具有一管体,该管体套设于该中轴;该管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一环凸,其相反二端面上分别设有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中该切换件具有一管体以及一栓;该中轴设有一长形孔;该管体套设于该中轴,使该栓穿过该管体与该长形孔,而使该切换件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间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中该切换件更具有一弹性件,一端抵靠于该管体,使该切换件常态下是位于该第一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中该中轴上设置有一挡止件,位于该管体的外侧,该弹性件的二端分别抵靠于该管体及该挡止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花毂的该外壳的表面设有复数的花毂棘齿,该传动件设有若干棘轮,与该复数的花毂棘齿啮合,使该传动件仅可沿一特定方向转动时方可带动该花毂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花毂的该外壳上具有一凹槽,而在该凹槽的环形侧面上则设有该复数的花毂棘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锁环,固定于该塔基的该管部,位于该驱动件的外侧并压抵该驱动件,使该驱动件无法脱离该塔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行星齿轮组更具有一齿轮架,该行星齿轮枢设于该齿轮架上;该塔基的该连接部则是连接于该齿轮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齿轮架具有一环壁,在该环壁上设有复数个齿轮座,供该行星齿轮枢设;另外在该环壁上设有复数个齿轮口,使该行星齿轮的该第一行星齿轮的一部份分别由对应的该齿轮口伸出该齿轮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齿轮架具有一环壁,在该环壁上设有复数个齿轮座,供该行星齿轮枢设;该塔基的该连接部具有复数个延伸臂,每一该延伸臂分别位于相邻的二该齿轮座之间,并连接于该环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的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花毂的该外壳上设有一凸轴,伸入该齿轮架,以作为该齿轮架的转动枢轴...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