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切,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模切废料辅助排废的工艺。
技术介绍
1、模切加工在消费电子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笔记本、平板等消费电子终端设备基于轻薄化、设计简约等考虑,产品逐渐趋向于多体集成化、结构复杂化,因此实现经济且高精度加工的模式是模切加工首要任务。
2、作为制约模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纽带,模切排废是模切加工在保障高效率、高质量生产下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当前对于不同产品衍生出了多种排废方式,且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如顶针刀排废(如图1(a))、提取辊排废(如图1(b))、落料式排废(如图1(c))、吹气/吸气排废(如图1(d))等等。此外,各种新型排废装置也如雨后春笋般得以发展,如中国专利cn217807855u中提出的一种用于压敏不干胶标签模切排废的辅助机构、中国专利cn117863280a提出的一种自动排废模切机等等。
3、然而,从相关专利文件提出的新型排废方式中均可以发现,模切排废十分依赖于各种排废模具(如提取辊、顶针刀辊、吸/吹废辊、新型排废装置等等),具有单一性、多样性,以致于不同产品的废料需要使用特定的排废模具进行排废,普适性极差。同时,增加排废模具会使模切加工更为复杂,工位用量增加,生产速率下降,进一步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且各种排废模具的添置会影响模具的管理和存放空间的占用。因此,合理有效地进行模切排废是极其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模切废料辅助排废的工艺,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模切废料辅助排废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一、提供第一刀辊和第二刀辊;所述第一刀辊上设置有用于模切第一材料的第一外形刀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外形刀线外围的至少一条封闭刀线;
5、二、所述第二刀辊上设置有用于模切第二材料的第二外形刀线;
6、将第一材料送入第一刀辊进行模切,形成第一材料外形和位于所述第一材料外形外部的第一材料模切废料;
7、所述封闭刀线在所述第一材料上形成封闭的切痕,将所述第一材料模切废料分割成第一内部废料和第一外部废料;其中,所述第一内部废料由所述封闭刀线限定,所述第一外部废料位于所述封闭刀线与所述第一外形刀线之间;
8、三、将第二材料复合到经过第一刀辊模切后的第一材料上;
9、四、将复合有第二材料的第一材料送入第二刀辊进行模切,形成第二材料外形;所述第二外形刀线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外部废料的区域,且所述第二外形刀线的尺寸大于所述封闭刀线的尺寸;
10、五、通过排废机构将所述第一内部废料以及与所述第一内部废料相连的第二材料外形外部的废料一同排出。
11、进一步地,第一排废模式:当所述第二材料外形废料与托底膜之间的粘合力小于所述第一内部废料与所述托底膜之间的粘合力时,利用所述第一内部废料与托底膜之间较高的粘合力辅助将所述第二材料外形废料排出;
12、第二排废模式:当所述第二材料外形废料的形状不规则,且所述第二材料外形废料与托底膜之间的粘合力较大时,通过所述第一内部废料遮蔽部分所述托底膜,减少所述第二材料外形废料与所述托底膜的接触面积,降低其与托底膜之间的分离力,辅助将所述第二材料外形废料排出。
13、进一步地,粘合特性包括粘合力和/或废料形状。
14、进一步地,当执行第一排废模式时,通过所述第一内部废料与托底膜之间较高的粘合力辅助将所述第二材料外形废料排出。
15、进一步地,当执行第二排废模式时,通过减少所述第二材料外形废料与托底膜的接触面积,降低其与托底膜之间的分离力,辅助将所述第二材料外形废料排出。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材料为单/双面胶或未背胶材料。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材料为主材或产品上盖膜。
18、所述封闭刀线为连续的封闭曲线或由多个不连续的刀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
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1)现有技术依赖于各种专用的排废模具或装置(如顶针刀辊、提取辊、吸/吹废装置等),需要针对不同的产品和废料形状设计和制造专用模具,模具成本高。同时,使用排废模具通常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投入。而本专利技术 巧妙地利用模切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本身作为辅助排废的工具,无需设计和制造专用的排废模具,大幅降低了模具成本。同时,该方法可以直接在现有的模切设备上实施,无需增加额外的设备投入,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21、(2)现有技术中使用排废模具通常会增加模切加工的工位数量,延长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不同产品需要更换不同的排废模具,也增加了换模时间,进一步影响了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 减少了模切加工的工位数量,简化了模切流程,缩短了生产周期。同时,该方法对不同产品的适应性更强,无需频繁更换模具,提高了生产效率。
22、(3)现有技术中对于一些特殊材料(如粘性较小的离型膜或粘性较大且形状不规则的箔材等)或异形产品,现有的排废方式可能会出现排废困难、废料漏排、废料断裂等问题,影响了产品良率。
23、本专利技术: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粘合力强弱以及废料形状规则与否),采用不同的工作原理(粘结或遮蔽)来实现辅助排废,有效解决了特殊材料或异形产品的排废难题,避免了废料漏排、难排、断裂等问题,提高了产品良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模切废料辅助排废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模切废料辅助排废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二材料外形废料与承载材料的托底膜之间的粘合特性,选择执行第一排废模式或第二排废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模切废料辅助排废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特性包括粘合力和/或废料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模切废料辅助排废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执行第一排废模式时,通过所述第一内部废料与托底膜之间较高的粘合力辅助将所述第二材料外形废料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模切废料辅助排废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执行第二排废模式时,通过减少所述第二材料外形废料与托底膜的接触面积,降低其与托底膜之间的分离力,辅助将所述第二材料外形废料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模切废料辅助排废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为单/双面胶或未背胶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模切废料辅助排废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为主材或产品上盖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模切废料辅助排废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模切废料辅助排废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二材料外形废料与承载材料的托底膜之间的粘合特性,选择执行第一排废模式或第二排废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模切废料辅助排废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特性包括粘合力和/或废料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模切废料辅助排废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执行第一排废模式时,通过所述第一内部废料与托底膜之间较高的粘合力辅助将所述第二材料外形废料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珺,严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宇隆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