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起重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及电力抱杆。
技术介绍
1、随着时代发展,电力建设人力资源短缺现象愈发凸显;电力铁塔施工现场场地小、地形复杂,抱杆部件如司机室、电控柜、电阻柜等零部件分散、现场布置吊装不便、场地空间要求大,需要大量人工协助。
2、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专利公开号为cn202754668u,公开日为2013年02月27日,具体公开了一种电阻柜、电控柜与操作室一体化的施工升降机司机室,通过将电阻柜、电控柜集成在操作室的顶部,从而形成堆叠式集成。该堆叠式集成方式虽然解决了场地空间要求大的问题,但是操作室要承受来自电阻柜和电控柜的重量,这要求操作室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增加制造成本。再者导致操作室的整体高度偏高,运输时容易超出限高要求,并且前期的接线以及后续维护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及电力抱杆,实现电阻柜、电控柜及司机室的集成,用以解决现有堆叠式集成方式存在制造成本高、运输受限以及接线和维护不方便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包括:
3、安装底座,沿第一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和第三安装位;
4、电控柜,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位;
5、司机室,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位;和
6、电阻柜,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并位于所述第三安装位;
7、其中,所述电阻柜和所述电控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底座包括:
10、框架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和
11、支撑梁组架,设置于所述框架体并介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
12、其中,所述支撑梁组架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安装位,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支撑梁组架与所述第一纵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支撑梁组架与所述第二纵梁之间形成所述第三安装位。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支撑梁组架之间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控柜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一行走台;
14、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一行走台沿第二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行走台对应所述司机室的侧门位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行走台为钢板网走台。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纵梁与所述支撑梁组架之间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阻柜的第二安装座和第二行走台;
17、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座和所述第二行走台沿第二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行走台设置有两个,所述二安装座介于两个所述第二行走台之间。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行走台为钢板网走台。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梁组架包括若干纵向角钢梁和若干横向角钢梁,所述纵向角钢梁与所述横向角钢梁之间为焊接连接。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体的四角均设有吊耳。
22、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力抱杆,包括抱杆主体和根据上述提供的电气部件集成装置。
2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及电力抱杆,其中,电气部件集成装置通过将电控柜、司机室和电阻柜布置在安装底座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和第三安装位上,从而实现电控柜、司机室和电阻柜以并列的方式集成在安装底座上,并且电阻柜和电控柜分别布置于司机室的两侧并均与司机室通过电线连接。如此,本申请提供的电气部件集成装置采用的是并列式集成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堆叠式集成方式,不会占用司机室顶部的空间,因此整个装置不会存在超高风险,以便于后续的运输,同时司机室也无需承载电控柜和电阻柜的重量,从而也无需增加司机室承载强度,降低制造成本。
24、另外,电控柜、司机室和电阻柜位于安装底座所在的平面上,前期接线以及后续维护无需进行攀高作业,操作方便,更加安全。
25、进一步的,在司机室的两侧布置电控柜和电阻柜可有效防止吊装时气部件集成装置发生偏载,提高吊装的安全性。
26、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1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111)与所述支撑梁组架(120)之间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控柜(200)的第一安装座(140)和第一行走台(1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台(150)为钢板网走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梁(112)与所述支撑梁组架(120)之间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阻柜(400)的第二安装座(160)和第二行走台(17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走台(170)设置有两个,所述二安装座介于两个所述第二行走台(17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走台(170)为钢板网走台。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组架(12
9.根据权利要求2-6或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体(110)的四角均设有吊耳(130)。
10.一种电力抱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抱杆主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部件集成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1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111)与所述支撑梁组架(120)之间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控柜(200)的第一安装座(140)和第一行走台(1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台(150)为钢板网走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部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梁(112)与所述支撑梁组架(120)之间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阻柜(400)的第二安装座(160)和第二行走台(17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辉,刘毅,付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