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紧固、拆卸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不同规格螺纹件紧固或拆卸的扳手。
技术介绍
1、内六角扳手是一种用于紧固、拆卸内六角螺纹件的工具,为对应内六角螺纹件的多种规格,内六角扳手通常需要相应成套设置,存储和携带均存在不便。同时,使用成套设置的内六角扳手紧固或拆卸内六角螺纹件时,首先需要确认内六角螺纹件规格,再取用型号对应的内六角扳手进行紧固或拆卸工作,过程较为繁琐,工作效率不理想。此外,现有的内六角扳手并不能较好地适用于如狭小空间的工作环境,存在施力困难及操作不便的问题,导致拆卸工作困难甚至难以进行。
2、现有技术1:一种扳手
3、申请号:201510223782.x,申请日:2015.05.05,公开(公告)日:2016.12.07。
4、现有技术1公开了一种扳手,用于扳动工件,其包括单向传动机构。单向传动机构包括滚子、第一部件和至少部分地套设在所述第一部件中的第二部件 ;第一部件固定设置在扳手的扳动部,第二部件用于与工件配合。来自于扳动部的转动力矩的方向为沿第一部件的转动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对于第一方向的转动力矩和第二方向的转动力矩中的一个,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部件静止以将转动力矩输出到工件 ;对于其中的另一个,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部件转动而不将转动力矩输出到工件。本专利技术的单向传动机构没有高速旋转要求,所以其扭矩可以达到扳手的使用要求,由此本专利技术的扳手可以跟现有技术的板手媲美。同时,单向传动机构在使用中保持静音,且具有轴承耐磨的特点。
5、但现有技术1自身的长度
6、现有技术2:一种扳手
7、申请号 202111522102 .6,申请日 2021 .12 .13,授权公告日 2024.01.26。
8、现有技术2公开了一种扳手,包括用于旋拧紧固件的扭矩输出组件和可旋转的设置于扭矩输出组件上且用于确定紧固件回退角度的回退角度确认组件,回退角度确认组件的表面上设置多个刻度线,扭矩输出组件的表面上设置用于指向刻度线的标识箭头。本专利技术的扳手,集成了角度输出与扭矩输出两种输出模式,可做到将工件先拧紧到指定力矩后,再回退指定角度,节省了更换工具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9、但现有技术2扳手依然使用固定口径,在安装不同尺寸螺丝的时候,仍需要频繁更换不同口径的扳手,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10、通过以上的检索发现,以上技术方案没有影响本专利技术的新颖性;并且以上现有技术的相互组合没有破坏本专利技术的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
2、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把手内设有安装腔,电机和电源固定安装至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轴的前端轴联;
3、上述智能电动扳手设有包括折展组件、sma弹簧、导热条、安装杆和散热器的变口径单元d;
4、所述安装杆呈中空管状结构,套设于所述传动轴外,并与所述传动轴间留设间隙,其前端与所述把手安装固定;所述散热器沿所述安装杆周向绕设,安装固定至所述安装杆上;
5、所述折展组件通过中心轴与所述传动轴的后端安装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折展组件绕所述中心轴的轴线定轴转动;
6、所述sma弹簧与所述电源电性连通,并通过所述导热条与所述散热器连通换热;所述sma弹簧通电时升温收缩,带动所述折展组件折叠收拢至所述折展组件可置入螺纹件的内六角孔中,断电时降温伸展,带动所述折展组件伸展打开至所述折展组件与所述内六角孔卡合。
7、进一步的,所述折展组件包括六个三角框状结构的折展单元;
8、六个所述折展单元沿所述中心轴的周向绕设拼合,所述折展单元中靠近所述中心轴的顶点与所述连接柱滑动安装连接,并通过所述连接柱与所述中心轴转动安装连接;所述折展单元与所述中心轴之间形成支持所述折展单元上摆或下摆的转动副,且所述折展单元与所述连接柱之间形成支持所述折展单元沿所述连接柱向所述中心轴滑动靠近或滑动远离的滑动副;
9、相邻的所述折展单元的拼合边以交界线为转轴铰接,形成完全伸展打开时外型呈类六棱锥结构的所述折展组件;
10、六个所述折展单元分为相邻的三对,每对所述折展单元相应配设有一根所述sma弹簧,所述sma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对所述折展单元中非铰接边的两个顶点连接,且所述sma弹簧通电时升温收缩,带动对应的一对折展单元折叠收拢,断电时降温伸展,带动对应的一对折展单元伸展打开。
11、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轴与所述传动轴的后端之间还设有弯折单元e;
12、所述弯折单元e具有弯折调整及固形功能,并将所述电机输出的转动经所述传动轴和所述中心轴传递至所述折展组件,驱动所述折展组件绕所述中心轴的轴线定轴转动。
13、进一步的,所述弯折单元e包括第一万向节组、第二万向节组、定位环和固形管;
14、所述第一万向节组和所述第二万向节组均包括一对共用一个中部万向节叉的十字式万向节;所述第一万向节组输入端的第一输入万向节叉与所述传动轴的后端轴联,输出端的第一输出万向节叉与所述第二万向节组输入端的第二输入万向节叉轴联,所述第二万向节组输出端的第二输出万向节叉与所述中心轴轴联;
15、所述第一输入万向节叉、第一输出万向节叉、第二输入万向节叉和第二输出万向节叉外均转动套设有与自身之间形成绕自身轴线的转动副的所述定位环;
16、所述定位环通过固形管安装固定,并可跟随所述固形管的弯折调整姿态。
17、进一步的,所述固形管的前端固定安装,末端为分叉结构,所述分叉结构分别与各所述定位环固连。
18、进一步的,所述固形管的前端通过所述导热条与所述散热器固连。
19、进一步的,所述固形管为鹅颈管。
20、进一步的,所述sma弹簧通过所述固形管与所述导热条连通换热。
21、进一步的,所述把手的尾端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工作的电机开关,以及用于控制所述sma弹簧工作的通电开关。
22、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包括均布且密布设置的各铜质散热片。
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本专利技术的折展组件可在sma弹簧的作用下折叠收拢或伸展打开,并始终保持至少有三个角伸展,能够在不更换组件的情况下实现不同口径内六角螺纹件的紧固和拆卸,大大提高了内六角扳手的便携性和工作效率,同时利于其制造成本的控制。
25、2、本专利技术折展组件的折叠收拢和伸展打开通过sma弹簧的通电升温和断电降温控制,结构简单,轻便、高效且环保。
26、3、本专利技术的弯折单元使折展组件的位置、姿态均可调,能够适应狭窄、复杂空间的工作环境;同时,可使操作者以便于操作的位置、姿态控制扳手,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把手(1)内设有安装腔,电机和电源固定安装至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轴(8)的前端轴联,其特征在于:设有包括折展组件(13)、SMA弹簧(12)、导热条(6)、安装杆和散热器(9)的变口径单元(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展组件(13)包括六个三角框状结构的折展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4)与所述传动轴(8)的后端之间还设有弯折单元(E);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单元(E)包括第一万向节组(10)、第二万向节组(11)、定位环(16)和固形管(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形管(7)的前端固定安装,末端为分叉结构,所述分叉结构分别与各所述定位环(16)固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形管(7)为鹅颈管。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SMA弹簧(12)通过所述固形管(7)与所述导热条(6)连通换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的尾端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工作的电机开关(2),以及用于控制所述SMA弹簧(12)工作的通电开关(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9)包括均布且密布设置的各铜质散热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把手(1)内设有安装腔,电机和电源固定安装至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轴(8)的前端轴联,其特征在于:设有包括折展组件(13)、sma弹簧(12)、导热条(6)、安装杆和散热器(9)的变口径单元(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展组件(13)包括六个三角框状结构的折展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4)与所述传动轴(8)的后端之间还设有弯折单元(e);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单元(e)包括第一万向节组(10)、第二万向节组(11)、定位环(16)和固形管(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sma驱动的多自由度智能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形管(7)的前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贵松,王晓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