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手性结构的非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1、传统充气轮胎以其减震性能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占据了轮胎市场一百多年。但是传统充气轮胎也存在一些缺点:易磨损、滚动阻力大,有时会发生漏气、爆胎等危害影响行驶的安全性。为改善现有充气轮胎的缺点,非充气轮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得到了各大车企的广泛研究。非充气轮胎是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出的新型轮胎。与传统充气轮胎相比,非充气轮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且耐磨性好、防扎、防爆胎、安全性好、缓冲减震性能优异等优点。
2、目前,大部分非充气轮胎的支撑体结构都是基于二维平面拉伸得到,这样的缺点是若单个辐条损伤将导致支撑体在侧向和垂向的承载能力大大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肉鸽采血注射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三维手性结构的非充气轮胎,所述非充气轮胎包括胎冠、缓冲层、三维手性结构支撑层、轮辋、轮辋盖;所述胎冠内表面与缓冲层外表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层内表面与三维手性结构支撑层外表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三维手性结构支撑层内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轮辋外表面设置有与三维手性结构支撑层内表面凹槽相匹配的凸台,所述三维手性结构支撑层内表面凹槽与轮辋外表面凸台进行配合连接。
3、优选的,所述胎冠采用低滚阻橡胶材料制成,其与地面接触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和沟槽。
4、优选的,所述缓冲
5、优选的,所述三维手性结构支撑层从外到内包括支撑体外圈、三维手性结构支撑体、支撑体内圈,所述三维手性结构支撑层内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8个凹槽。
6、优选的,所述三维手性结构支撑体沿径向方向为分层结构,所述三维手性结构支撑体沿轴向方向由四组三维手性结构支撑单元组成的环形支撑体组成。
7、优选的,所述三维手性结构支撑体单元结构为在二维四韧带手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空间组合设计的一种新型三维手性方体结构,侧面由圆形梁和四根柔性梁构成,圆形梁分别与四根柔性梁沿相同圆周方向相切,相邻两个面的圆形梁和柔性梁相切方向相反,相邻两个面相接触的柔性梁通过支撑环进行连接。
8、优选的,所述轮辋外侧一端设有轮辋挡边;
9、所述轮辋的另一端设置有轮辋挡圈,所述轮辋挡圈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5组螺孔,每组有3个;
10、所述轮辋沿圆周方向有8个轮辋凸台。
11、优选的,所述轮辋盖与轮辋相对应的位置加工有紧固螺孔,所述轮辋盖外侧一端设有轮辋挡边,所述轮辋盖的轮辋挡边和轮辋的轮辋挡边直径和厚度均相同,所述轮辋盖与轮辋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12、一种基于三维手性结构的非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s1.往胎冠模具中注入低滚阻橡胶材料注塑成型,得到胎冠;
14、s2.往缓冲层的模具中注入高弹性聚氨酯材料,注塑成型得到缓冲层;
15、s3.三维手性结构支撑体沿轴向方向由四组径向支撑体单元构成的环形支撑体组成,采用3d打印机用负泊松比材料为原料打印四组环形三维手性支撑体,四组环形三维手性结构支撑体通过支撑环进行固定连接,连接处用粘接剂进一步固定,制成完整的三维手性结构支撑体,将三维手性结构支撑体安装在支撑体外圈和支撑体内圈的模具中,注入高弹性聚氨酯材料,成型得到三维手性结构支撑层;
16、s4.轮辋和轮辋盖制作方法与传统充气轮胎的轮辋制造方法相同;
17、s5.用粘接剂固定连接胎冠内表面与缓冲层的外表面;
18、s6.用粘结剂固定连接缓冲层内表面与支撑层的外表面;
19、s7.支撑层内表面的凹槽与轮辋的凸台进行连接,用螺栓将轮辋盖与轮辋进行固定连接,轮辋盖的轮辋挡边和轮辋的轮辋挡边将支撑层进行轴向固定;
20、s8.最后进行硫化,得到三维手性结构的非充气轮胎。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三维手性结构的非充气轮胎,其支撑体单元的结构为在二维四韧带手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空间组合设计的一种新型三维手性方体结构,即使单个细胞发生损坏,整体结构无论在侧向或者垂向方向都能够保持一定的承载能力,提高了非充气轮胎的可靠性。
23、2.该结构在力学性能上具有负泊松比特性,即在受到垂直载荷时,支撑结构会向内收缩,且该结构无论受到多少垂直载荷,负泊松比特性一直存在,大大提高了轮胎的承载和缓冲减震性能。而且,支撑层与轮辋通过凹槽和凸台进行配合安装,可以拆卸,方便更换轮胎,使得轮辋可以重复利用,符合节能环保原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三维手性结构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充气轮胎包括胎冠(1)、缓冲层(2)、三维手性结构支撑层(3)、轮辋(4)、轮辋盖(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手性结构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冠(1)采用低滚阻橡胶材料制成,其与地面接触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和沟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手性结构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2)中设置有减震支柱(2-1),由高弹性聚氨酯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手性结构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手性结构支撑层(3)从外到内包括支撑体外圈(3-1)、三维手性结构支撑体(3-2)、支撑体内圈(3-3),所述三维手性结构支撑层(3)内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8个凹槽(3-3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手性结构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手性结构支撑体(3-2)沿径向方向为分层结构,所述三维手性结构支撑体(3-2)沿轴向方向由四组径向支撑体单元组(3-2a)组成的环形三维手性结构支撑体(3-2b)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三维手性结构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充气轮胎包括胎冠(1)、缓冲层(2)、三维手性结构支撑层(3)、轮辋(4)、轮辋盖(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手性结构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冠(1)采用低滚阻橡胶材料制成,其与地面接触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和沟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手性结构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2)中设置有减震支柱(2-1),由高弹性聚氨酯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手性结构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手性结构支撑层(3)从外到内包括支撑体外圈(3-1)、三维手性结构支撑体(3-2)、支撑体内圈(3-3),所述三维手性结构支撑层(3)内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8个凹槽(3-3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手性结构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手性结构支撑体(3-2)沿径向方向为分层结构,所述三维手性结构支撑体(3-2)沿轴向方向由四组径向支撑体单元组(3-2a)组成的环形三维手性结构支撑体(3-2b)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耀骥,梁文荣,吴国强,陆柯宇,沈辉,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