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器输送装置。其在容器的输送路途上具有容器的交接装置的那样的输送路径而使设置面积小型化。容器输送装置具有用于接受容器的容器供给位置(d)和用于交接容器的容器排出位置(i),具有将容器自容器供给位置(d)输送至容器排出位置(i)的输送路径,在该输送路径的容器输送路途上具有在暂时将容器取出到输送路径外后再次将该容器返回到上述输送路径上的容器交接位置(f、h)。输送轮(4)包括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内侧输送路径(9)和外侧输送路径(10),设有用于在内侧输送路径(9)和外侧输送路径(10)之间交接容器的容器交接装置(5、6),在容器交接位置(f)处将容器自内侧输送路径(9)取出之后,在交接位置(h)处将容器返回到外侧输送路径(10)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容器的输送路途中有容器处理工序、并具有在往返过程中进行自输送路径向容器处理工序交接容器的输送路径的容器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图12表示使用以往的容器输送装置的系统151。系统151沿着延伸为直线状的输送带152配置有多个(5台)装置153。在输送带152上具有容器供给输送路径161和容器排出输送路径162,在容器供给输送路径161中,包括l条主线161a、附图标记P1所示的5处输送路径切换点和自各切换点P1分支的5条分支线161b。同样,在容器排出输送路径162中,包括l条主线162a、附图标记P2所示的4处输送路径切换点和在各切换点P2处与主线162a合流的4条分支线162b。在输送带152与装置153之间配置有自输送带152取出容器并将容器返回到输送带152上的容器交接装置157,将处理完毕的容器返回到输送带152上,输送向后续工序。下述的专利文献l中有这样的记载在以往例中,在容器的输送装置中将容器在输送线上排列成l列,在输送路途上配置有多个用于实施成膜的放电部,但为了处理多个容器,需要增加放电部的数量,这样若在输送路途上配置多个放电部则使装置大型化,难以缩短成膜处理时间。另外,在专利文献l的实施例中,将在输送路径上以l列的形式被输送的容器收容在用于收容多个容器的圆形的盒中,将许多个容器输送到成膜室4中,对容器进行成膜。专利文献l:曰本特开平2005—105306号7^净艮对于在图12所示的输送带152上输送容器,容器供给输送路径161和容器排出输送路径162是分离的,在使容器自主线161a流入各分支线161b、或自分支线162b流入主线162a时,需要设置输送路径切换点P1、 P2,需要多个输送路径切换装置(未图示)。因此,输送容器的切换定时变得复杂,难以谋求容器的输送速度的迅速化。例如,在自上游侧装置153依次优先性地供给容器的那样的情况下,容器并未充分遍布于下游侧装置153,无法进行与运转能力相对应的处理。另外,如上所述,当在输送带152的输送路途上沿输送带152串联地并列设有多台(5台)装置153等处理装置时,系统151沿着输送带152的方向变长,无法有效利用设置区域,结果整个系统的设置面积变大。另外,也可以对应于1个装置153地设置l条输送带,但是输送带和装置153需要是相同数量,从而无法缩小设置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利用在容器的输送路途上具有容器的交接装置的那样的输送路径谋求容器的输送速度的高速化并谋求整个系统的设置面积的小型化的容器输送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容器输送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具有用于接受容器的容器供给位置和用于交接容器的容器排出位置,具有将容器自上述容器供给位置输送至上述容器排出位置的输送路径,在该输送路径的容器输送路途上、具有在暂时将容器取出5到上述输送路径外后再次将该容器返回到上述输送路径上的容器交接位置,其中,上述输送路径包括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内侧输送路径和在同 一 轴上配置在外周侧的外侧输送路径,在上述内侧输送路径和上述外侧输送路径中的一输送路径上的容器供给位置上设置用于供给容器的容器供给部件,在另一输送路径上的容器排出位置上设置用于排出容器的容器排出部件,该容器输送装置设有容器交接部件,该容器交接部件在上述容器交接位置上自上述一输送路径取出容器后、将容器返回到上述另 一输送路径上。上述容器输送装置分别单独控制上述内侧输送路径和上述外侧输送路径。上述容器输送装置以与上述内侧输送路径的高度位置等高或低于该高度位置的方式配置上述外侧输送路径的高度位置。上述容器输送装置的上述容器供给部件包括具有容器支承部的旋转自由的容器供给轮,在容器供给位置上设置由该容器供给轮所构成的容器的输送轨道与上述 一 输送路径所构成的容器的输送轨道的切点部,在该切点部交接容器,另外上述容器排出部件具有旋转自由的容器排出轮,该容器排出轮具有容器支承部,在容器排出位置上设置由该容器排出轮所构成的容器的输送轨道与上述另 一输送路径所构成的容器的输送轨道的切点部,在该切点部交接容器。在上述容器交接部件的外周上沿上述输送路径的周向设置多处上述容器输送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容器输送装置的输送路径包括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内侧输送路径和配置在该内侧输送路径的外周侧的外侧输送路径,在上述内侧输送路径和上述外侧输送^各径中的 一 输送路径上设置用于供给容器的容器供给部件,在另 一输送路径上设置用于排出容器的排出部件,在容器交接位置上自上述一 输送路径取出容器后将容器返回到上述另 一输送路径上,另外 可分别单独控制上述内侧输送路径和上述外侧输送路径,分别 选取容器的供给和排出的时刻,因此能够高速输送容器。详细而言,容器输送装置无需像以往的装置(图12)那样地设置多 个分支路径、输送路径切换点,因此不用选取用于等待切换容 器的输送路径的时刻等时间,能够谋求缩短供给、排出容器的 时间。通过提高输送速度,能够与装置侧的处理能力相对应地 输送容器,从而能够谋求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即使在输送路途上具有多个容器处理装置(蒸镀装 置)的那样的情况下,整个系统也并非沿一条直线方向延伸, 从而能够谋求有效利用设置面积。另外,在以往的装置中虽然 具有容器供给输送路径和容器排出输送路径,但实际上是利用 若包括分支路径在内则为4条的输送路径来输送容器,需要扩 大设置面积,但在本专利技术中,只有容器的供给输送路径和排出 输送路径,彼此的输送路径的形状是不同的,利用该点也能够 缩小设置面积。附图说明图l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容器输送装置的蒸镀系统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简化图l的蒸镀系统的概略放大俯视图。 图3是图l的蒸镀系统的容器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l的蒸镀系统的容器输送装置的驱动系统的 俯视图。图5是图4的A-A线方向的容器输送装置的容器供给侧的剖 视图。图6是图4的B-B线方向的容器输送装置的容器供给侧的剖 视图。图7是图4的C-C线方向的容器输送装置的容器供给侧的剖 视图。图8是图l的蒸镀系统的蒸镀装置的放大俯视图。 图9是图4的D-D线方向的容器输送装置的容器排出侧的 剖视图。图10是图4的E - E线方向的容器输送装置的容器排出侧的剖视图。图ll是图4的F-F线方向的容器输送装置的容器排出侧的 剖视图。图12是以往的蒸镀系统的概略俯视图。 附图标记i兌明1 ( la~ le)、蒸镀装置;2、供给传送带;3、容器供给轮; 3a、旋转轴;3b、 7b、旋转轮;3c、齿轮;4、输送轮;5、 6、 容器交接装置;7、容器排出轮;7a、 48a、旋转轴;7c、 47a、 47b、 68c、皮带轮;8、排出传送带;9、内侧输送路径;10、 外侧输送路径;14、旋转台;15、蒸镀单元;24、减压室;25、 容器;34、微波振荡器;39、调时螺钉(timing screw ); 39a、 槽;40、内部引导部件;40a、引导板;40b、容器限制部;41、 外部引导部件;41a、底板;41b、引导板;42、供给轮用底座; 43、 54、托架;44、支承棒;45、 63、轴承;46、 68、伺服 电机;46a、主轴;46b、 68b、主齿轮;48、中间齿轮主体; 48a、旋转轴;48b、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输送装置,其具有用于接受容器的容器供给位置和用于交接容器的容器排出位置,具有将容器自上述容器供给位置输送到上述容器排出位置的输送路径,在该输送路径的容器输送路途上、具有在暂时将容器取出到上述输送路径外后再次将该容器返回到上述输送路径上的容器交接位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路径包括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内侧输送路径和在同一轴上配置在外周侧的外侧输送路径,在上述内侧输送路径和上述外侧输送路径中的一输送路径上的容器供给位置上设置用于供给容器的容器供给部件,在另一输送路径上的容器排出位置上设置用于排出容器的容器排出部件; 该容器输送装置设有容器交接部件,该容器交接部件在上述容器交接位置上自上述一输送路径取出容器后,将容器返回到上述另一输送路径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石亮介,权田俊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