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磁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器件。
技术介绍
1、以电感、变压器为代表的电磁器件主要包括骨架、线圈和引脚,线圈绕制于骨架,骨架通常由特种塑料注塑成型,通过骨架来为线圈提供有序卷绕排布提供支撑,引脚一般在注塑时埋设于骨架内,并与线圈的导线的引出部电连接,为了降低短路风险,引脚通常设置于线圈所在区域之外。
2、随着市场对电子元件的小型化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产品的电气性能和可靠性要求,电磁器件的线圈需要在较小空间内排布更多的匝数,即确保足够的绕线空间,导致骨架预留布置引脚的空间较小。如图1所示的一种现有电磁器件,引脚300呈l型,该引脚300的竖直部分埋设于骨架100的侧壁内并延伸至侧壁外,该引脚300的水平部分与暴露于骨架100外的竖直部分连接,骨架100的壁厚受限明显,通常位于引脚300的竖直部分之外的侧壁厚度m0必须满足m0≥0.4mm,引脚300的竖直部分才能得到来自于骨架100的足够支撑,以此确保整个引脚300不会脱落。换言之,在整个电磁器件的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如果骨架100的侧壁厚度m0较大,则绕线空间就需要缩小,线圈200的匝数减少,这会导致产品的电气性能和可靠性难以满足要求。由此可见,现有的电磁器件难以同时实现较大的绕线空间和较小的骨架壁厚。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器件,可以改善电磁器件难以同时实现较大的绕线空间和较小的骨架壁厚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磁器件,包括:
3、骨架,包括柱体以及分设
4、至少一对引脚,各个引脚包括两两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凸块内经由所述第二表面延伸出所述凸块外,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凸块内经由所述第三表面延伸出所述凸块外;
5、由导线卷绕而成的线圈,所述线圈绕制于所述柱体并延伸至所述凸块的第一表面,所述导线的第一引出部与任一对引脚的其中一引脚的第二部分连接,所述导线的第二引出部与任一对引脚的另一引脚的第二部分连接。
6、可选的,所述其中一引脚的第三部分的第一端与另一引脚的第三部分的第二端相向设置,所述其中一引脚的第一部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一端,所述其中一引脚的第二部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端,所述另一引脚的第一部分的第一端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一端。
7、可选的,任一对引脚的第三部分相对设置,且均完全埋设于所述凸块内。
8、可选的,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分表面和第二分表面,所述第一分表面与所述下挡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第二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分表面连接且沿朝向所述柱体的方向下倾,所述导线的第一引出部跨越所述第二分表面,并经由所述第一分表面绕制于其中一引脚,所述导线的第二引出部直接经由所述第二分表面绕制于另一引脚。
9、可选的,所述凸块还包括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所述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均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且均与所述第三表面垂直连接,所述凸块还包括凸出于所述第四表面的第一挡件以及凸出于所述第五表面的第二挡件,所述第一挡件的下表面低于所述其中一引脚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挡件的下表面低于所述另一引脚的第二部分;
10、所述导线的第一引出部依次经由第一分表面和第四表面延伸至第三表面,并绕制于所述其中一引脚,所述第一挡件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引出部抵接;
11、所述导线的第二引出部依次经由第二分表面和第五表面延伸至第三表面,并绕制于所述另一引脚,所述第二挡件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引出部抵接。
12、可选的,所述第一挡件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挡件的下表面均为弧形面。
13、可选的,沿垂直于所述上挡和下挡的方向,所述第一挡件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下挡的正投影内。
14、可选的,所述第一分表面与所述第二分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15、可选的,所述下挡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分表面平行,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线圈仅与所述第一分表面接触。
16、可选的,所述柱体包括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三表面垂直的第一柱壁和第二柱壁,所述凸块邻近于所述第一柱壁,所述第一柱壁和第二柱壁的一侧通过所述凹槽的槽底连接,所述导线的第一引出部从所述第一柱壁背向所述第二柱壁的一侧引出,所述导线的第二引出部从所述第二柱壁引出并朝向所述凸块的第一分表面延伸。
17、可选的,沿垂直于所述上挡和下挡的方向,所述第一柱壁和第二柱壁的另一侧与下挡对应侧边之间的正投影距离,小于其他任一侧与下挡对应侧边之间的正投影距离。
18、如上所述,在本申请的电磁器件中,各个引脚包括两两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从凸块内经由第二表面延伸出凸块外,第二部分从凸块内经由第三表面延伸出凸块外,于此,这三个部分可以使得各个引脚受到来自于凸块的三维平面的阻力,各个引脚受到的阻力较大,因此可以通过较小的骨架壁厚(即凸块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以外的厚度),来确保引脚不会脱落,换言之,在整个电磁器件的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如果骨架厚度变小,则绕线空间就会增大,线圈的匝数增多,以此确保产品的电气性能和可靠性。由此可见,本申请的电磁器件可以同时实现较大的绕线空间和较小的骨架壁厚。
19、另外,凸块的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分表面和第二分表面,所述第一分表面与下挡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第二分表面与第一分表面连接且沿朝向柱体的方向下倾,所述导线的第一引出部跨越第二分表面,并经第一分表面绕制于其中一引脚,所述导线的第二引出部直接经由第二分表面绕制于另一引脚,于此,通过将导线的两个引出部设计在不同的平面,可以防止导线的引出部交叉接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引脚的第三部分的第一端与另一引脚的第三部分的第二端相向设置,所述其中一引脚的第一部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一端,所述其中一引脚的第二部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端,所述另一引脚的第一部分的第一端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器件,其特征在于,任一对引脚的第三部分相对设置,且均完全埋设于所述凸块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分表面和第二分表面,所述第一分表面与所述下挡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第二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分表面连接且沿朝向所述柱体的方向下倾,所述导线的第一引出部跨越所述第二分表面,并经由所述第一分表面绕制于其中一引脚,所述导线的第二引出部直接经由所述第二分表面绕制于另一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器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器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上挡和下挡的方向,所述第一挡件的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表面与所述第二分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挡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分表面平行,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线圈仅与所述第一分表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包括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三表面垂直的第一柱壁和第二柱壁,所述凸块邻近于所述第一柱壁,所述第一柱壁和第二柱壁的一侧通过所述凹槽的槽底连接,所述导线的第一引出部从所述第一柱壁背向所述第二柱壁的一侧引出,所述导线的第二引出部从所述第二柱壁引出并朝向所述凸块的第一分表面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器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上挡和下挡的方向,所述第一柱壁和第二柱壁的另一侧与下挡对应侧边之间的正投影距离,小于其他任一侧与下挡对应侧边之间的正投影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引脚的第三部分的第一端与另一引脚的第三部分的第二端相向设置,所述其中一引脚的第一部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一端,所述其中一引脚的第二部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端,所述另一引脚的第一部分的第一端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器件,其特征在于,任一对引脚的第三部分相对设置,且均完全埋设于所述凸块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分表面和第二分表面,所述第一分表面与所述下挡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第二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分表面连接且沿朝向所述柱体的方向下倾,所述导线的第一引出部跨越所述第二分表面,并经由所述第一分表面绕制于其中一引脚,所述导线的第二引出部直接经由所述第二分表面绕制于另一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器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森林,刘建锋,李科伟,黄敬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顺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