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装配,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1、汽车工业及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其中汽车的外观感知质量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关注;汽车前翼子板是汽车前车身的覆盖部件,其安装于前车轮上方的车体外侧,是关系到整车外观感知质量的重要部件,而且在dts中,前翼子板与其周边多个配合零件例如前车门、机罩、前保险杠、前大灯和侧围等多个零部件都有间隙、面差的配合要求。
2、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汽车的车身,其结构包括放置在生产线上的车体8以及设置在车体8上的前翼子板9,在车体8上开设有生产过程中预留的工艺孔,如:位于前轮罩板上的第一通孔81和第二通孔82、以及位于车体8前端的第三通孔83等,在前纵梁的端部还成型有连接柱84;在前翼子板9上开设有第四通孔91、第五通孔92。
3、在上述车体8的装配过程中,前翼子板9的安装方式通常是:车体8在生产线上移动至指定工位后停止,然后由工作人员将一个前翼子板9预放在车体8一侧的对应位置,之后再通过手动校准定位,定位完成后再依靠人工将螺栓一一对应安装在前翼子板9上的第四通孔91、第五通孔92内,以此实现单侧前翼子板9的固定,随后重复上述操作进行另一侧的前翼子板9安装。
4、然而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由于人工安装的方式随意性大,无法保证前翼子板9和前车门质检间隙和面差的配合精度要求,同时由于两侧的前翼子板9采用分开装配的方式容易出现两侧的前翼子板9不具有对称性,从而导致安装后的前翼子板9与装配标准不符,需要返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分开安装两侧的前翼子板的方式,容易出现两侧的前翼子板不对称且装配后的前翼子板质量不达标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及安装方法。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及安装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包括吊装在生产线上方的装具框架,所述装具框架上设置有用于对装具框架下降进行引导并定位的导向定位结构、用于将装具框架定位在车身上的车身定位结构、用于将前翼子板定位在车体上的翼子板定位结构、以及用于调节前门和前翼子板间隙及面差的调整结构。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通过导向定位结构引导装具框架的下降,在工作人员的辅助下实现将装具框架初步定位在车体上,之后再通过车身定位结构将装具框架和车身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二次定位,进一步确保装具框架位置的精准性,然后再通过翼子板定位结构将两个翼子板定位在车身上,同时确保两侧的翼子板安装位置的对称性,最后再通过调整结构对前门和前翼子板的间隙和面差进行调整,以此确保前翼子板安装完成后的质量达标,整体使用简单便捷,从而减少了后续返工重新调整的步骤,进而提高了装配效率。
5、优选的,所述导向定位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装具框架上的导向柱和定位块,所述导向柱和定位块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导向柱和定位块一一对应设置在装具框架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导向柱与第一通孔插接配合,所述定位块远离所述装具框架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连接柱嵌设配合。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在空中吊具的作用下,装具框架不断下降,随后在工作人员的辅助下,使得导向柱插入第一通孔,从而通过第一通孔对导向柱限位,以此形成对装具框架水平方向的限位,之后继续下移装具框架,直至定位槽底壁抵接连接柱侧壁后,即可通过连接柱对装具框架竖直方向进行初步定位,以此实现将装具框架初步定位在车体上。
7、优选的,所述车身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装具框架上的竖向定位结构和横向定位结构,所述横向定位结构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横向定位结构对称设置在装具框架长度方向的两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设置竖向定位结构,在竖直方向上将装具框架二次定位在车体上,再通过设置横向定位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将装具框架二次定位在车体上,以此确保装具框架固定在车体上的位置精准性,从而确保后续对车体两侧进行前翼子板安装的对称性和精准性。
9、优选的,所述竖向定位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装具框架上的第一抵接块、转动在所述装具框架上的第二抵接块、以及用于驱使所述第二抵接块转动至与车体外壁抵接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抵接块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抵接块间隔设置在装具框架上,所述第二抵接块和多个所述第一抵接块配合形成对车体外壁的夹持固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在吊具的作用下,装具框架不断下降,第一抵接块和第二抵接块也随之下降,当定位槽底壁与连接柱侧壁抵接时,第一抵接块也抵接在车体上表面上,之后即可通过驱使第一驱动组件的活塞杆伸出,带动第二抵接块转动至抵接在车体下表面上,配合第一抵接块即可形成对车体外壁的夹持固定,从而实现在竖直方向上对装具框架的定位。
11、优选的,所述横向定位结构包括滑移设置在所述装具框架上的第一定位销、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定位销滑移插入第二通孔的第二驱动组件、滑移设置在所述装具框架上的第一滑移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移座上的第二定位销、以及用于驱使所述第一滑移座滑移的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一驱动气缸均安装在装具框架上,所述第二定位销与车体上的第三通孔插接配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当装具框架初步定位在车体上后,即可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使第一定位销插入第二通孔内,并通过第一驱动气缸驱使第一滑移座滑移至靠近车体,直至第二定位销插入第三通孔后,即可形成对装具框架水平方向的精确定位,整体使用简单便捷。
13、优选的,所述翼子板定位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装具框架上的压紧块、设置在所述装具框架上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滑移设置在所述装具框架上的第三定位销、以及用于驱使所述第三定位销移动至插入第四通孔内的第三驱动组件,所述压紧块与前翼子板外壁抵接配合,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别位于前翼子板长度方向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均用于夹持固定前翼子板,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安装在装具框架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当装具框架完全定位在装具框架上后,即可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配合使用,将预装在车体上的前翼子板夹持固定,之后再由工作人员控制第三驱动组件驱使第三定位销插入第四通孔内,从而完成将前翼子板精确定位在车体上,从而确保后续前翼子板安装位置的精准性。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滑移座上的第二驱动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二驱动气缸活塞杆端部的第三抵接块、安装在所述装具框架上的第三驱动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三驱动气缸活塞杆端部的第四抵接块、以及固定在所述第四抵接块上的第四定位销,所述第三抵接块和第四抵接块配合形成对前翼子板的夹持固定,所述第四定位销与第五通孔插接配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由工作人员控制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在生产线上方的装具框架(1),所述装具框架(1)上设置有用于对装具框架(1)下降进行引导并定位的导向定位结构(2)、用于将装具框架(1)定位在车身上的车身定位结构(3)、用于将前翼子板(9)定位在车体(8)上的翼子板定位结构(4)、以及用于调节前门和前翼子板(9)间隙及面差的调整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定位结构(2)包括固定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导向柱(21)和定位块(22),所述导向柱(21)和定位块(22)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导向柱(21)和定位块(22)一一对应设置在装具框架(1)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导向柱(21)与第一通孔(81)插接配合,所述定位块(22)远离所述装具框架(1)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23),所述定位槽(23)与连接柱(84)嵌设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定位结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竖向定位结构(31)和横向定位结构(32),所述横向定位结构(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定位结构(31)包括固定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第一抵接块(311)、转动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第二抵接块(312)、以及用于驱使所述第二抵接块(312)转动至与车体(8)外壁抵接的第一驱动组件(313),所述第一抵接块(31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抵接块(311)间隔设置在装具框架(1)上,所述第二抵接块(312)和多个所述第一抵接块(311)配合形成对车体(8)外壁的夹持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定位结构(32)包括滑移设置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第一定位销(321)、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定位销(321)滑移插入第二通孔(82)的第二驱动组件(322)、滑移设置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第一滑移座(323)、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移座(323)上的第二定位销(324)、以及用于驱使所述第一滑移座(323)滑移的第一驱动气缸(325),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22)和第一驱动气缸(325)均安装在装具框架(1)上,所述第二定位销(324)与车体(8)上的第三通孔(83)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定位结构(4)包括固定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压紧块(41)、设置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第一夹持组件(42)和第二夹持组件(43)、滑移设置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第三定位销(44)、以及用于驱使所述第三定位销(44)移动至插入第四通孔(91)内的第三驱动组件(45),所述压紧块(41)与前翼子板(9)外壁抵接配合,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2)和第二夹持组件(43)分别位于前翼子板(9)长度方向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2)和第二夹持组件(43)均用于夹持固定前翼子板(9),所述第三驱动组件(45)安装在装具框架(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2)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滑移座(323)上的第二驱动气缸(421)、固定在所述第二驱动气缸(421)活塞杆端部的第三抵接块(422)、安装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第三驱动气缸(423)、固定在所述第三驱动气缸(423)活塞杆端部的第四抵接块(424)、以及固定在所述第四抵接块(424)上的第四定位销(425),所述第三抵接块(422)和第四抵接块(424)配合形成对前翼子板(9)的夹持固定,所述第四定位销(425)与第五通孔(92)插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43)包括滑移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第二滑移座(431)、安装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用于驱使第二滑移座(431)滑移的第四驱动气缸(432)、固定在所述第二滑移座(431)上的第五抵接块(433)、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滑移座(431)上的第一真空吸盘(434),所述第五抵接块(433)和第一真空吸盘(434)均与前翼子板(9)侧壁抵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结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移座(431)上用于调节前翼子板(9)与前车门间隙的间隙调节组件(51)、设置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手持座(52)、设置在所述手持座(52)上用于将手持座(5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在生产线上方的装具框架(1),所述装具框架(1)上设置有用于对装具框架(1)下降进行引导并定位的导向定位结构(2)、用于将装具框架(1)定位在车身上的车身定位结构(3)、用于将前翼子板(9)定位在车体(8)上的翼子板定位结构(4)、以及用于调节前门和前翼子板(9)间隙及面差的调整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定位结构(2)包括固定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导向柱(21)和定位块(22),所述导向柱(21)和定位块(22)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导向柱(21)和定位块(22)一一对应设置在装具框架(1)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导向柱(21)与第一通孔(81)插接配合,所述定位块(22)远离所述装具框架(1)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23),所述定位槽(23)与连接柱(84)嵌设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定位结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竖向定位结构(31)和横向定位结构(32),所述横向定位结构(32)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横向定位结构(32)对称设置在装具框架(1)长度方向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定位结构(31)包括固定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第一抵接块(311)、转动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第二抵接块(312)、以及用于驱使所述第二抵接块(312)转动至与车体(8)外壁抵接的第一驱动组件(313),所述第一抵接块(31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抵接块(311)间隔设置在装具框架(1)上,所述第二抵接块(312)和多个所述第一抵接块(311)配合形成对车体(8)外壁的夹持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定位结构(32)包括滑移设置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第一定位销(321)、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定位销(321)滑移插入第二通孔(82)的第二驱动组件(322)、滑移设置在所述装具框架(1)上的第一滑移座(323)、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移座(323)上的第二定位销(324)、以及用于驱使所述第一滑移座(323)滑移的第一驱动气缸(325),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22)和第一驱动气缸(325)均安装在装具框架(1)上,所述第二定位销(324)与车体(8)上的第三通孔(83)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唯,刘新,王君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芃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