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以及具有其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以及具有其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335060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8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以及具有其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中,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进气口,设置在吸收塔的底部;出气口,设置在吸收塔的顶部;进液口,设置在吸收塔的顶部并位于出气口的下方;出液口,设置在吸收塔的底部并位于进气口的上方;分相结构,设置在吸收塔的内部,分相结构具有多个间隔设的收集槽;排出口,设置在吸收塔的侧壁上并与分相结构对应设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轻相溶液与重相溶液均进入下一工序进而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剂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和环保,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以及具有其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益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加剧等问题。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富含二氧化碳的工业尾气通入吸收塔内,吸收塔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完的二氧化碳吸收剂会沉入吸收塔底部,将反应完的二氧化碳吸收剂通入再生塔内,经过循环喷淋加热再生后,二氧化碳吸收剂内的二氧化碳析出,继续将二氧化碳吸收剂通入吸收塔内,循环使用。在吸收塔内,由于反应效率的问题,部分二氧化碳吸收剂可能与二氧化碳完全反应,成为重相溶液,部分二氧化碳吸收剂可能不会与二氧化碳完全反应,成为轻相溶液,且轻相溶液仍然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2、在相关技术中,将轻相溶液与重相溶液全部通入再生塔内进行再生,这样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并且会额外耗费大量的二氧化碳吸收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流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以及具有其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轻相溶液与重相溶液均进入下一工序进而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剂浪费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进气口,设置在吸收塔的底部;出气口,设置在吸收塔的顶部;进液口,设置在吸收塔的顶部并位于出气口的下方;出液口,设置在吸收塔的底部并位于进气口的上方;分相结构,设置在吸收塔的内部,分相结构具有多个间隔设的收集槽;排出口,设置在吸收塔的侧壁上并与分相结构对应设置。

3、进一步地,分相结构还包括第一分隔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分隔板上的多个第二分隔板,相邻的两个第二分隔板之间形成一个收集槽。

4、进一步地,每个第二分隔板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口,导流口与第一分隔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导流口与第二分隔板远离第一分隔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

5、进一步地,排出口的位置高于导流口的位置。

6、进一步地,第一分隔板上阵列布置有多个通孔。

7、进一步地,通孔的尺寸在1mm至5mm之间。

8、进一步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还包括分布器,分布器设置在吸收塔的内部并位于分相结构的下方。

9、进一步地,分布器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分隔板以及多个阻挡件,多个阻挡件与多个第三分隔板一一对应地设置,阻挡件设置在对应的第三分隔板的顶部。

10、进一步地,由吸收塔的顶部至吸收塔的底部的方向上,阻挡件的宽度逐渐增大。

11、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为上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12、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气口设置在吸收塔的底部,出气口设置在吸收塔的顶部,进液口设置在吸收塔的顶部并位于出气口的下方,出液口设置在吸收塔的底部并位于进气口的上方。分相结构设置在吸收塔的内部,分相结构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收集槽,排出口设置在吸收塔的侧壁上并与分相结构对应设置。通过上述的设置,烟气通过进气口进入至吸收塔的内部,经过分相结构并与通过进液口进入的吸收溶液接触反应,反应后的吸收溶液掉落至多个收集槽内,并能够在收集槽内分层,即实现轻相溶液和重相溶液分层,轻相溶液位于重相溶液的上方并能够通过排出口进行排出,进而可以实现轻相溶液再次进行吸收。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轻相溶液与重相溶液均进入下一工序进而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剂浪费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相结构(30)还包括第一分隔板(3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32)上的多个第二分隔板(33),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分隔板(33)之间形成一个所述收集槽(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分隔板(33)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口(331),所述导流口(331)与所述第一分隔板(3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导流口(331)与所述第二分隔板(33)远离所述第一分隔板(3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口(40)的位置高于所述导流口(331)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板(32)上阵列布置有多个通孔(3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21)的尺寸在1mm至5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还包括分布器(50),所述分布器(50)设置在所述吸收塔(10)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分相结构(30)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器(5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分隔板(51)以及多个阻挡件(52),多个所述阻挡件(52)与多个所述第三分隔板(51)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阻挡件(52)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三分隔板(51)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吸收塔(10)的顶部至所述吸收塔(10)的底部的方向上,所述阻挡件(52)的宽度逐渐增大。

10.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相结构(30)还包括第一分隔板(3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32)上的多个第二分隔板(33),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分隔板(33)之间形成一个所述收集槽(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分隔板(33)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口(331),所述导流口(331)与所述第一分隔板(3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导流口(331)与所述第二分隔板(33)远离所述第一分隔板(3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口(40)的位置高于所述导流口(331)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板(32)上阵列布置有多个通孔(3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练波王焕君刘牛鄞铃郭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