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清淤设备领域,涉及一种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及清淤系统。
技术介绍
1、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走式水下清淤装置[202221568755.8], 包括清淤机器人和摄像头,所述清淤机器人一侧表面顶部位置设有电动转轮,所述电动转轮外周套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表面位置固定焊接有弧形挡板。该装置通过采用了翻料桨、清淤毛刷、电动刮刺、摄像头、驱动履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装置通过驱动履带可以进行快速移动,便于对河道进行全方位清淤作业,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在移动过程中通过摄像头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非常的人性化,并且在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翻料桨、清淤毛刷、电动刮刺对装置四周进行全方位清淤作业,非常的方便快捷,操作非常简单,具有使用灵活的优点。
2、上述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该装置清淤结构之间缺少联动导致缺少清淤层次性以及清淤河道底面平整性差,而且缺少淤泥整合收集,需要遗漏或者淤泥回流导致清洁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及清淤系统。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所述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包括:
4、可行走式架体,所述可行走式架体转动连接有至少三个齿形行走轮;
5、聚泥罩,所述聚泥罩设于所述可行走式架体上,在所述聚泥罩的下侧设有敞口,以及在所述聚泥罩的前侧设有进泥口;
6、按照所述可行走式架体
7、在所述聚泥罩内设有将所述聚泥罩内的淤泥向外输送的切割式淤泥输送组件。
8、进一步地,所述聚泥罩的外径沿其长度方向朝向后端逐渐减少且在所述聚泥罩内部形成锥形的淤泥收集腔。
9、进一步地,三个所述齿形行走轮呈三角分布,其中两个所述齿形行走轮呈相对分布并且通过一个驱动力驱动,剩余一个所述齿形行走轮为转向轮。
10、进一步地,所述聚泥罩位于进泥口处设有翻料驱动器,所述翻料爬行桨具有若干个且套接在所述翻料驱动器两端的输出端,所述翻料爬行桨包括呈周向分布且径向外内突出的翻料杆。
11、进一步地,所述翻料杆呈矩形片状且相邻翻料爬行桨的翻料杆之间设有翻料缺口。
12、进一步地,所述翻料杆呈弧形杆结构且所述翻料杆的端部设有尖角端,所述尖角端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翻料杆的宽度。
13、进一步地,所述松泥犁具有若干个且径向突出设置在所述聚泥罩远离进泥口一侧内壁。
14、进一步地,所述刮泥板具有弹性且沿所述聚泥罩底部的周向边缘设置。
15、进一步地,所述切割式淤泥输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聚泥罩上端且连通淤泥收集腔的排泥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排泥管路上的输送泵,以及设置在所述输送泵靠近淤泥收集腔一端的切割刀具。
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清淤系统,具有如所述的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所述清淤系统包括清淤载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可行走式架体前端的清障组件,所述清淤载体设置在所述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的上方,并且通过吊接装置连接,所述清淤载体还设有淤泥储存腔。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采用聚泥罩底部敞口贴合淤泥底面形成封闭淤泥收集腔的方式,增加聚泥罩作用面积以及行走通过性,同时通过翻料爬行桨、松泥犁、刮泥板三者的清淤结构的配合,形成在水平方向依次清淤实施,联动清淤且互不干扰,在竖直方向分别针对上层松散淤泥层、下层硬质淤泥块进行翻料破碎处理,而且由刮泥板实现充分刮料收集配合底部周向边缘密封的淤泥收集腔,提升清淤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泥罩(A20)的外径沿其长度方向朝向后端逐渐减少且在所述聚泥罩(A20)内部形成锥形的淤泥收集腔(A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齿形行走轮(A11)呈三角分布,其中两个所述齿形行走轮(A11)呈相对分布并且通过一个驱动力驱动,剩余一个所述齿形行走轮(A11)为转向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泥罩(A20)位于进泥口(A22)处设有翻料驱动器(A31),所述翻料爬行桨(A30)具有若干个且套接在所述翻料驱动器(A31)两端的输出端,所述翻料爬行桨(A30)包括呈周向分布且径向外内突出的翻料杆(A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料杆(A32)呈矩形片状且相邻翻料爬行桨(A30)的翻料杆(A32)之间设有翻料缺口(A3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贯穿式自动爬行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松泥犁(A40)具有若干个且径向突出设置在所述聚泥罩(A20)远离进泥口(A22)一侧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板(A50)具有弹性且沿所述聚泥罩(A20)底部的周向边缘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式淤泥输送组件(A60)包括设置在所述聚泥罩(A20)上端且连通淤泥收集腔(A23)的排泥管路(A61),以及设置在所述排泥管路(A61)上的输送泵(A62),以及设置在所述输送泵(A62)靠近淤泥收集腔(A23)一端的切割刀具(A63)。
10.一种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两个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所述清淤系统包括清淤载体(A70)以及设置在所述可行走式架体(A10)前端的清障组件(B),所述清淤载体(A70)设置在所述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的上方,并且通过吊接装置(A71)连接,所述清淤载体(A70)还设有淤泥储存腔(A7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泥罩(a20)的外径沿其长度方向朝向后端逐渐减少且在所述聚泥罩(a20)内部形成锥形的淤泥收集腔(a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齿形行走轮(a11)呈三角分布,其中两个所述齿形行走轮(a11)呈相对分布并且通过一个驱动力驱动,剩余一个所述齿形行走轮(a11)为转向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泥罩(a20)位于进泥口(a22)处设有翻料驱动器(a31),所述翻料爬行桨(a30)具有若干个且套接在所述翻料驱动器(a31)两端的输出端,所述翻料爬行桨(a30)包括呈周向分布且径向外内突出的翻料杆(a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料杆(a32)呈矩形片状且相邻翻料爬行桨(a30)的翻料杆(a32)之间设有翻料缺口(a3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贯穿式自动爬行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料杆(a32)呈弧形杆结构且所述翻料杆(a32)的端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海明,薛祖耀,张丽,刘蔚林,朱丽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明烁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