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闸,特别涉及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
技术介绍
1、水电站大坝的建设虽然有助于电力供应的稳定与增加,但同时也给内河航运带来了挑战。大坝隔断了航道,影响到船舶的连续航行,增加了货物转运的成本和时间。为了克服这一障碍,升船机作为一种垂直提升船舶通过大坝的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的升船机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已建成有升船机60余座,主要分布于浙江、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福建等省。
2、升船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电梯,它能够将整个船舶连同其货物一起抬升或下降至大坝另一侧的水位高度,从而实现连续航行。在中国,尤其是在那些水力资源丰富且航运需求较大的地区,升船机的建设和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3、然而,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和安全考虑,升船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为了确保船舶和设备的安全,在设计时会对船舶的最大吃水深度进行限制。这种限制意味着船舶不能满载运行,从而影响了其经济效益。此外,进出承船箱的速度也受到控制,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运输效率。
4、如何提升升船机的运行效率呢,从业者一直在努力探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升船机运行效率无外乎就几个方面,一是维护管理好升船机,保持设备性能稳定,降低运行故障率,保证船舶通过率;二是优化调度系统,提升设备性能,减少等待时间,使船舶能够更快地通过升船机;三是增大船舶装载量,提高过闸船舶单船运载效率。就贵州乌江500吨级标船来说,型深达到2.8米,相对升船机所限制的1.9米吃水有很大富余,因此,适当增加船舶装载量也能够
5、由于船舶驶入和驶出升船机时需发动机提供动力来驱动船舶上的螺旋桨,螺旋桨推动船舶前进时船尾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沉,从而造成吃水增加,存在螺旋桨触碰承船箱的风险。所以如何在适当增加船舶载重的情况下,使多载的船舶进出承船箱时吃水不增加,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船舶适当加载的情况下,如何使其进出承船箱时吃水不增加的问题。
2、本方案中的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包括在承船箱的甲板上行走的拖顶小车,带动拖顶小车行走的小车驱动机构,拖顶小车上滑动设置有的拖顶杆,拖顶杆的两端部设有与船舶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拖顶杆连接有驱动其滑动的拖顶杆驱动机构。
3、进一步,所述拖顶小车包括车架和支撑架,所述小车驱动机构驱动车架行走,支撑架连接在车架的顶部,拖顶杆滑动设置在支撑架上。将拖顶小车设置成车架和支撑架两部分,以便于检修、维护。
4、进一步,所述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甲板上的轨道,小车底部设有小车驱动机构轮,小车驱动机构带动小车驱动轮在轨道上行走。轨道对小车驱动轮的行走轨迹进行限制,使得船舶拖顶装置的行驶方向更稳定。
5、进一步,所述小车底部还设有卡轨轮,卡轨轮位于轨道顶部边缘的下方。通过调整卡轨轮张紧杆拉力使卡轨轮配合小车驱动轮更稳定的在轨道上行驶,增大小车驱动轮与轨道的摩擦力,避免小车驱动轮在行驶过程中滑出轨道。
6、进一步,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拖顶槽,拖顶杆位于拖顶槽内,所述拖顶杆驱动机构包括拖顶杆驱动轮和变频电机,变频电机连接有变速箱,变频电机通过变速箱带动拖顶杆驱动轮运行,拖顶杆驱动轮通过啮合传动或摩擦传动来带动拖顶杆在所述拖顶槽内滑动。
7、进一步,所述推顶杆槽上部设有可拆卸盖板。盖板的作用是限制推顶杆稳定地在槽内滑动,不会上翘脱出推顶杆槽。
8、进一步,所述拖顶杆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轮,导向轮与拖顶杆滚动接触。导向轮为拖顶杆提供导向并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有利于拖顶杆进行滑动运行时在拖顶槽中更顺畅的滑行。
9、进一步,所述导向轮包括张紧装置,通过调整张紧装置增大导向轮向推顶杆的压力,从而增大推顶杆和导向轮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推顶杆滑动时不打滑。
10、进一步,所述拖顶槽的底部设有托辊,拖顶杆支撑于托辊上。
11、进一步,所述拖顶杆驱动轮位于拖顶槽的一侧,所述导向轮位于拖顶槽的另一侧。
12、进一步,所述拖顶杆的形态为中空长方体。长方体的拖顶杆形态规整,便于安装和实施,工作稳定性强。
13、本方案的工作原理是:船舶靠近承船箱,关闭推进螺旋桨,为船舶进入承船箱做准备,操作小车驱动机构将拖顶小车行驶靠近船舶的船头,拖顶杆驱动机构驱使拖顶杆滑动伸向船舶后将拖顶杆和船舶上的连接件相互的连接,然后操作拖顶小车拖拽船舶行使到承船箱的另一侧,待拖顶小车到达止点不能前进后,操控拖顶杆驱动机构使拖顶杆在拖顶槽内前后移动,对船舶在承船箱内的停靠位置进行调整,使船舶前后与承船箱两侧的距离均衡。
14、船舶驶出承船箱时,操控拖顶小车行驶到船尾后方,同时操控拖顶杆向船尾方向移动,拖顶杆和船舶上的连接件进行连接,操控拖顶小车推顶船舶驶出承船箱,待拖顶小车到达止点不能前进后,通过操控拖顶杆驱动机构使拖顶杆推顶船舶行使,完全将船舶推出承船箱。
15、采用本方案辅助船舶进出承船箱的过程中,不需要螺旋桨驱动船舶行驶,外力拖顶船舶进出承船箱,避免了螺旋桨运行时船尾下沉导致吃水深度增加的现象发生,消除了螺旋桨运行时触碰承船箱的风险(以及螺旋桨转动导致的承船箱水面波动),如此情况下本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6、1、增加装载量,提高经济效益。船舶拖顶装置能够平稳的拖拽和推顶船舶,相比之下,船舶能够在安全前提下增加装载量,提高运输效率,特别是经济效益。
17、2、缩短船舶进出承船箱时间,提高通行效率。船舶进出船箱时间受多因素影响,特别是对船长的技术和心理是极大考验,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统一由外力拖顶后,能解决因主观因素造成的部分船舶进出箱超时问题。
18、3、船舶进出承船箱时无需驾驶员驾驶船舶,避免了人为误操作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例如速度或方向的控制不当造成的碰撞等问题。
19、4、通过船舶拖顶装置控制船速和方向,能有效防止船舶碰撞承船箱。
20、5、全过程螺旋桨不转动,消除了可能使船舶吃水增加的一个水面波动源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承船箱的甲板上行走的拖顶小车,带动拖顶小车行走的小车驱动机构,拖顶小车上滑动设置有的拖顶杆,拖顶杆的两端部设有与船舶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拖顶杆连接有驱动其滑动的拖顶杆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顶小车包括车架和支撑架,所述小车驱动机构驱动车架行走,支撑架连接在车架的顶部,拖顶杆滑动设置在支撑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甲板上的轨道,小车底部设有小车驱动轮,小车驱动机构带动小车驱动轮在轨道上行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底部还设有卡轨轮,卡轨轮位于轨道边缘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拖顶槽,拖顶杆位于拖顶槽内,所述拖顶杆驱动机构包括拖顶杆驱动轮和变频电机,变频电机连接有变速箱,变频电机通过变速箱带动拖顶杆驱动轮运行,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顶槽的顶部设有可拆卸的盖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顶杆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轮,导向轮与拖顶杆滚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顶槽的底部设有托辊,拖顶杆支撑于托辊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顶杆驱动轮位于拖顶槽的一侧,所述导向轮位于拖顶槽的另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4、6~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顶杆的形态为长方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承船箱的甲板上行走的拖顶小车,带动拖顶小车行走的小车驱动机构,拖顶小车上滑动设置有的拖顶杆,拖顶杆的两端部设有与船舶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拖顶杆连接有驱动其滑动的拖顶杆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顶小车包括车架和支撑架,所述小车驱动机构驱动车架行走,支撑架连接在车架的顶部,拖顶杆滑动设置在支撑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甲板上的轨道,小车底部设有小车驱动轮,小车驱动机构带动小车驱动轮在轨道上行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底部还设有卡轨轮,卡轨轮位于轨道边缘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升船机承船箱上的船舶拖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拖顶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