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1、表面应变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表面应变的传感器,其主要应用在工程和科学研究领域内,用于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构的变形行为以及应变分布的分析。尤其对于混凝土等结构的表面安装表面应变计,无论是振弦式表面应变计、电阻式表面应变计或光纤光栅式表面应变计,其均需要从结构物,比如建筑物等表面钻孔,然后插入第一螺杆、灌入植筋胶后,配合螺丝、第一螺母等的使用,通过螺栓连接将表面应变计的安装座和结构物进行固定,以达到紧固安装的效果。
2、但是,目前现有的表面应变计在安装时,由于表面应变计的尺寸固定的限制,通常表面应变计的安装座的钻孔仅稍大于第一螺杆的直径,且表面应变计的两个安装座的两端钻孔的距离固定。但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钻孔后的孔距与钻孔孔距不一致、不对齐,导致无法安装需重新钻孔,或需要拉伸压缩安装座后才能进行安装,导致安装后存在装配初始装备力,进而会缩短表面应变计的量程;即使钻好后的孔距与安装座的钻孔完全对齐,也需要保证钻好的孔位垂直于结构物表面,才能通过螺栓连接将安装座与结构物进行完全紧固安装。但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存在着钻后的孔位歪斜,可能导致无法安装需重新钻孔;或可以安装,但是由于孔位歪斜,导致安装后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母与安装座不垂直、无法紧密贴合紧固,影响安装效果,导致出现测量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技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所述表面应变计包括应变计传感器本体以及分别设于应变计传感器本体两端的传感器连接头;所述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分别与对应的传感器连接头连接;
4、所述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均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螺栓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有左右贯穿的安装通道;对应传感器连接头插入对应安装座的第二固定件的安装通道并在对应安装通道内左右滑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一安装孔,所述螺栓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延伸入结构物内,以将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结构物上。
5、进一步地,所述螺栓固定件包括第一螺杆以及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外部的第一螺母、垫块;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有第一凹槽,并且所述第一凹槽的中间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6、所述螺栓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且所述螺栓固定件的第一螺杆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延伸入所述结构物的钻孔内;所述第一螺母螺纹安装于所述第一螺杆上,并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螺母以挤压所述垫块,进而使得所述垫块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凹槽面贴合,以将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结构物上。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为半圆形凹槽,所述垫块的底部为与所述半圆形凹槽匹配的半圆形凸起。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垫块之间设有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外的第一垫片。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左右方向的长条形安装孔。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为l型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为水平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为垂直固定件,并且所述水平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垂直固定件的底端固定连接以形成所述l型固定件;所述水平固定件与所述垂直固定件为一体设计。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顶端设有左右贯穿的第二凹槽,通过所述第二凹槽形成所述安装通道;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边分别朝远离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方向向外延伸以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通过夹持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以紧固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进而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对应传感器连接头固定。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上均设有第二安装孔;通过将夹持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第二安装孔以夹持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
13、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螺栓包括第二螺母、第三螺母和第二螺杆,其中,所述第二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螺母、第三螺母分别螺纹安装于所述第二螺杆的两端,以通过反向旋转所述第二螺母、第三螺母以夹持固定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
14、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5、本专利技术采用通过设置安装通道和较长的传感器连接头,可调节传感器连接头的夹持位置,以使得两个安装座之间的距离能够适配钻孔后形成的钻孔之间的实际距离,自动补偿适配钻孔孔距的不一致、不对齐等情况,无需重新钻孔,也不会压缩或拉伸表面应变计本身,使得表面应变计本身不会出现初始的装配应力,保证表面应变计的量程的准确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所述表面应变计包括应变计传感器本体以及分别设于应变计传感器本体两端的传感器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分别与对应的传感器连接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固定件包括第一螺杆以及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外部的第一螺母、垫块;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有第一凹槽,并且所述第一凹槽的中间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为半圆形凹槽,所述垫块的底部为与所述半圆形凹槽匹配的半圆形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垫块之间设有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外的第一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左右方向的长条形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为L型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为水平固定件、第二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顶端设有左右贯穿的第二凹槽,通过所述第二凹槽形成所述安装通道;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边分别朝远离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方向向外延伸以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通过夹持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以紧固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进而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对应传感器连接头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上均设有第二安装孔;通过将夹持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第二安装孔以夹持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螺栓包括第二螺母、第三螺母和第二螺杆,其中,所述第二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螺母、第三螺母分别螺纹安装于所述第二螺杆的两端,以通过反向旋转所述第二螺母、第三螺母以夹持固定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所述表面应变计包括应变计传感器本体以及分别设于应变计传感器本体两端的传感器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分别与对应的传感器连接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固定件包括第一螺杆以及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外部的第一螺母、垫块;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有第一凹槽,并且所述第一凹槽的中间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为半圆形凹槽,所述垫块的底部为与所述半圆形凹槽匹配的半圆形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垫块之间设有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外的第一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左右方向的长条形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应变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为l型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为水平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为垂直固定件,并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景胜,潘超凡,陆旭泽,
申请(专利权)人:大工星派仿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