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及充电站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及充电站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3311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8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及充电站,包括设置于地面端的第一充电模块,用于负责将输入的交流电源进行滤波、整流和保护,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源;连接于第一充电模块车载端的第二充电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充电模块转换的直流电源,并进行电压和电流的调节,以适配不同的充电功率;连接于第二充电模块的电池组;以及设置于电池组与第一充电模块和第二充电模块之间采集充电信息后适配充电的充电控制单元;对输入电流和电压进行整流调节后,进行电池组充电。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充电模块的紧密配合,以及充电控制单元的智能化管理。能够对输入电流和电压进行精确的整流调节,并满足不同电池组的大功率充电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充电机,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及充电站


技术介绍

1、在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推动着工业车辆领域的变革。为了满足这一趋势,充电机技术也在迅速进步,成为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支撑。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充电机主要分为车载式和非车载式两种类型,它们的核心功能均是将输入的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进而为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充电。

2、然而,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池容量日益增大,这对充电机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保持充电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需要增大充电电流以满足更大容量的电池充电需求。这一变化导致充电机的设计变得更加复杂,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均有所提升。

3、此外,充电电流的增加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连接充电机和车辆之间的线束需要加粗以承受更大的电流。这不仅增加了使用的不便性,如线束更重、更难以搬运和存放,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充电系统的整体成本。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目前工业车辆普遍采用的电压平台低于200v,这与国家标准的充电桩电压平台不兼容。这限制了工业车辆利用现有充电桩基础设施的能力,无法充分享受充电基础设施的便利性和经济性。

4、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充电机设计复杂性的增加,随着充电电流的提升,充电机的设计难度和成本均有所增加;线束加粗带来的不便和成本增加,线束加粗不仅增加了使用的困难,还显著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成本;电压平台不兼容问题,工业车辆与国标充电桩之间的电压平台不匹配,限制了充电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及充电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所述系统包括:

3、设置于地面端的第一充电模块,用于负责将输入的交流电源进行滤波、整流和保护,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源;

4、连接于第一充电模块车载端的第二充电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充电模块转换的直流电源,并进行电压和电流的调节,以适配不同的充电功率;

5、连接于第二充电模块的电池组;以及

6、设置于电池组与第一充电模块和第二充电模块之间采集充电信息后适配充电的充电控制单元;

7、所述第一充电模块配合第二充电模块,对输入电流和电压进行整流调节后,进行电池组充电;

8、所述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步骤为:

9、步骤s1、启动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第一充电模块首先通过电磁干扰滤波抑制电路对输入的市电电网电流进行滤波保护;

10、步骤s2、经过电磁干扰滤波抑制电路后的交流电进入整流电路,第一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输出至第一电流输出保护电路;利用第一电流输出保护电路的三相pfc校正电路和直流输出保护电路,对直流电进行校正和保护;

11、步骤s3、第一电流输出保护电路输出的直流电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充电模块的直流输入保护电路进入第二整流电路;第二整流电路将直流电再次转换为交流电,并送入变压电路进行电压调节;

12、步骤s4、经过变压电路调节后的交流电通过第二电流输出保护电路转换为适配当前电池组充电的直流电,并连接至电池组的输入端进行充电;同时,根据实际充电需求,系统实时在基本工作模式、扩展工作模式或兼容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适应不同电流或电压的充电要求。通过精确调节电压和电流,满足不同电池组的充电需求,提高充电的兼容性和灵活性。利用实时采集充电信息并智能适配充电策略,优化充电过程,提高充电效率和电池健康度。实现电流电压的精确控制,确保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整体充电系统的性能。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充电模块包括连接于市电电网输入端的电磁干扰滤波抑制电路、第一整流电路,以及连接于第一整流电路输出端的第一电流输出保护电路。有效抑制电磁干扰,保护电网和充电设备的安全,同时确保整流后的电流稳定输出。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包括连接于第一电流输出保护电路的电流输入保护电路、连接于电流输入保护电路的第二整流电路、连接于第二整流电路的变压电路,以及连接于变压电路的第二电流输出保护电路。提供多重保护机制,确保电流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实现电压的灵活调节。

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充电模块通过多个第二充电模块分别连接于多个电池组,且所述电池组与第一充电模块和第二充电模块之间均设置有用于传输电池的充电状态、允许充电电压和电流的通信接口。实现多电池组的独立充电和智能管理,提高充电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电流输出保护电路包括三相pfc校正电路,以及直流输出保护电路。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电网污染,同时确保直流输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池组均分别连接于第二充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充电模块的多电压范围。支持多种电压范围的电池组充电,提高充电系统的兼容性和适用范围为0v~200v。

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充电系统具有基本工作模式、扩展工作模式,以及兼容工作模式三种工作模式,且所述基本工作模式采用标准的快充或慢充模式,所述扩展工作模式采用特定电池组或特定充电需求的定制化充电模式,所述兼容工作模式采用与其他充电系统和\或设备进行兼容的充电模式。提供多种工作模式,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充电需求,提高充电系统的灵活性和兼容性。

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系统实时在基本工作模式、扩展工作模式或兼容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具体步骤为:

20、步骤s41、充电控制单元的通信接口在检测到充电模式信号时,基于svm算法构建模型判断充电模式信号类型,同时会唤醒充电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充电模块和第二充电模块;

21、步骤s42、充电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类型为快充或慢充模式信号后,会进入基本工作模式,且发送一系列信号,包括快充或慢充模式、输入电压限值,以及输入电流限值;

22、步骤s43、在接收到类型为定制化充电模式信号后,会进入扩展工作模式,依据采用特定电池组或特定充电需求,发送特定充电信号,包括特定电池组或特定充电标准、输入电压限值,以及输入电流限值;

23、步骤s44、在接收到类型为其他充电系统和\或设备模式后,会进入兼容工作模式,通过充电控制模块发送模式切换信号,包括充电系统和\或设备识别码、输入电压限值,以及输入电流限值。

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于svm算法构建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25、使用已知充电模式的数据集基于svm算法构建模型进行训练;

26、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并进行特征缩放,对数据进行标准化;

27、选择合适的核函数和惩罚系数c,用于控制模型的复杂度和容错能力,构建svm模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模块包括连接于市电电网输入端的电磁干扰滤波抑制电路、第一整流电路,以及连接于第一整流电路输出端的第一电流输出保护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包括连接于第一电流输出保护电路的电流输入保护电路、连接于电流输入保护电路的第二整流电路、连接于第二整流电路的变压电路,以及连接于变压电路的第二电流输出保护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模块通过多个第二充电模块分别连接于多个电池组,且所述电池组与第一充电模块和第二充电模块之间均设置有用于传输电池的充电状态、允许充电电压和电流的通信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输出保护电路包括三相PFC校正电路,以及直流输出保护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均分别连接于第二充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充电模块的多电压范围为0V~200V。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具有基本工作模式、扩展工作模式,以及兼容工作模式三种工作模式,且所述基本工作模式采用标准的快充或慢充模式,所述扩展工作模式采用特定电池组或特定充电需求的定制化充电模式,所述兼容工作模式采用与其他充电系统和\或设备进行兼容的充电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实时在基本工作模式、扩展工作模式或兼容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具体步骤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SVM算法构建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10.一种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站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超大功率多电压范围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模块包括连接于市电电网输入端的电磁干扰滤波抑制电路、第一整流电路,以及连接于第一整流电路输出端的第一电流输出保护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包括连接于第一电流输出保护电路的电流输入保护电路、连接于电流输入保护电路的第二整流电路、连接于第二整流电路的变压电路,以及连接于变压电路的第二电流输出保护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模块通过多个第二充电模块分别连接于多个电池组,且所述电池组与第一充电模块和第二充电模块之间均设置有用于传输电池的充电状态、允许充电电压和电流的通信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输出保护电路包括三相pfc校正电路,以及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光刘峰江山顾尚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维德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