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保暖材料,涉及具有双效热能转换保暖羊毛绒絮片,还涉及上述具有双效热能转换保暖羊毛绒絮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的保暖材料在隔热性能和湿热调节功能方面存在局限性,往往无法满足消费者对舒适性和多功能性的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对能有效结合光热转换、隔热保温及湿热调节的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开发具有双效热能转换功能的新型保暖材料显得尤为重要,以提升产品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具有双效热能转换保暖羊毛绒絮片,能够有效实现光热转换、隔热保温及吸湿发热功能,解决了传统保暖材料在隔热性能和湿热调节功能方面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具有双效热能转换保暖羊毛绒絮片的制备方法。
3、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具有双效热能转换的保暖羊毛绒絮片,包括光热转换层、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和湿热转换层,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为中间层,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两侧分别为光热转换层和湿热转换层;
4、按总质量百分比计,光热转换层为40%~50%,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为10%~30%,湿热转换层为30%~50%。
5、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6、光热转换层的克重为80-120 g/m²、厚度为2-5mm;光热转换层由三层絮片复合而成,中间层为远红外发热层,远红外发热层两侧分别为上层轻质羊毛纤维层和下层轻质羊毛纤维层;
7、上层轻质羊毛纤维层
8、远红外发热层克重为70-100 g/m²、厚度为2-4mm,远红外发热层是由直径10-20μm、长度30-60mm的聚酯纤维添加5%-10%的陶瓷远红外发热材料制备得到的聚酯远红外发热纤维,聚酯远红外发热纤维为涤纶远红外纤维、三维卷曲远红外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陶瓷远红外发热材料为zro2、mgo或al2o3纳米粉体。
9、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克重为30-70g/m2,厚度为2-5mm;
10、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由直径为20-30μm、纤维长度为40-60mm的羊毛纤维经过开松、梳理、铺网后得到单层羊毛絮片,再通过仿蜂巢结构模具依次对单层羊毛絮片进行切割,最后利用压机切割形成镂空正六边形壳体,正六边形壳体单元以“单数行n个、双数行n-1个”的顺序循环连续排列,其中n≥3,从而得到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
11、仿蜂巢结构模具使用聚苯乙烯或聚酯等轻质聚合物材料制备。
12、湿热转换层克重为80-120 g/m²、厚度为2-5mm;
13、湿热转换层由亲水改性羊毛纤维与吸湿发热纤维均匀混合而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亲水改性羊毛纤维占比为60%-80%,吸湿发热纤维占比20%-40%;
14、亲水改性羊毛纤维直径为20-35μm、长度为40-60mm,亲水改性羊毛纤维以直径为20-30μm,长度为40-60mm的羊毛纤维为基材,经亲水剂改性所得;
15、吸湿发热纤维为发热聚丙烯腈纤维。
1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具有双效热能转换的保暖羊毛绒絮片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7、s1、选取聚酯远红外发热纤维和羊毛纤维,对羊毛纤维进行二氧化钛改性处理,然后按照“轻质羊毛纤维层-远红外发热层-轻质羊毛纤维层”顺序复合针刺得到光热转换层;
18、s2、选择100%羊毛纤维作为基材,经过仿蜂巢结构模具切割,形成镂空正六边形壳体,得到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
19、s3、选取羊毛纤维并进行亲水整理,然后将亲水整理后的羊毛纤维与吸湿发热纤维混合得到湿热转换层;
20、s4、将制备的光热转换层、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及湿热转换层按上、中、下依次铺叠,并通过针刺机将三层纤维网针刺固定,即得到具有双效热能转换的保暖羊毛绒絮片。
21、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22、s1的具体方法为:
23、s1.1、材料选取:分别选取聚酯远红外发热纤维、羊毛纤维和粒径为20-100nm的二氧化钛;
24、s1.2、羊毛纤维改性处理: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与聚氨酯乳液分别溶于水中形成浸渍液,浸渍液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浓度为3%-6%,聚氨酯乳液的浓度为5%-10%;
25、将羊毛纤维完全浸渍到浸渍液中反应60-120min,反应温度为30-60℃,浴比为1:5~10;
26、固化干燥处理:取出羊毛纤维,用滚轴挤掉反应后羊毛纤维中多余的水分,滚轴压力为2-5kg/cm²;然后将处理后的羊毛纤维置于100-130°c进行热处理,处理时间为20-60min,即得到轻质羊毛纤维层;
27、s1.3、预制单层絮片:
28、纤维开松:通过开松机将聚酯远红外发热纤维团及经二氧化钛改性处理后的羊毛纤维团分别开松,得到松散的纤维;
29、梳理成网:将开松后松散的聚酯远红外发热纤维和改性羊毛纤维经过梳理机梳理,再通过气流成网机分别进行气流制网,分别得到克重为20-30g/m²、厚度为1-2mm的轻质羊毛纤维层,以及克重为70-100g/m²、厚度为2-4mm的远红外发热层;
30、分层铺网:将所得到的轻质羊毛纤维层和远红外发热层按照上层轻质羊毛纤维层,中层远红外发热层,下层轻质羊毛纤维层依次叠合,形成具有优异光热转换效率的光热转换层。
31、s2的具体步骤为:
32、s2.1、材料选取:选择100%羊毛纤维作为基材;
33、s2.2、预制单层絮片:
34、纤维开松:将所选羊毛纤维团通过开松机开松,得到分散的羊毛纤维;
35、梳理成网:将开松后的羊毛纤维经过梳理机梳理,再通过气流成网机进行气流制网;
36、交叉铺网:单层纤维网通过交叉铺网工艺,得到克重为100-150g/m2,厚度为3-6mm的未针刺单层絮片;
37、引入仿生蜂巢结构:将交叉铺网后所得到的未针刺单层絮片,顺序通过仿蜂巢结构模具,并通过压机进行切割,絮片经过仿蜂巢结构模具切割,形成镂空正六边形壳体,每个单元提供隔离的空气层,最终得到克重为30-70g/m2,厚度为2-5mm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
38、s3的具体方法为:
39、s3.1、亲水性羊毛纤维的制备
40、材料选取:选择部分去鳞片羊毛纤维作为基材、亲水柔软剂及聚乙烯醇;
41、溶液的配置:称量部分去鳞片羊毛纤维克重为a,亲水整理剂克重为b,设置浴比为1:4~10;根据浴比配置20-40g/l的亲水整理剂溶液记为溶液c;将聚乙烯醇以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双效热能转换的保暖羊毛绒絮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热转换层(1)、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2)和湿热转换层(3),所述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2)为中间层,所述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2)两侧分别为光热转换层(1)和湿热转换层(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双效热能转换的保暖羊毛绒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转换层(1)的克重为80-120 g/m²、厚度为2-5mm;所述光热转换层(1)由三层絮片复合而成,中间层为远红外发热层(5),所述远红外发热层(5)两侧分别为上层轻质羊毛纤维层(4)和下层轻质羊毛纤维层(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双效热能转换的保暖羊毛绒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2)克重为30-70g/m2,厚度为2-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双效热能转换的保暖羊毛绒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仿蜂巢结构模具使用聚苯乙烯或聚酯等轻质聚合物材料制备。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双效热能转换的保暖羊毛绒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湿热转换层(3)克重为80-120 g/m²、厚度为2-5mm;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具有双效热能转换的保暖羊毛绒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具有双效热能转换的保暖羊毛绒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的具体方法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具有双效热能转换的保暖羊毛绒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的具体步骤为: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具有双效热能转换的保暖羊毛绒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的具体方法为: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双效热能转换的保暖羊毛绒絮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热转换层(1)、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2)和湿热转换层(3),所述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2)为中间层,所述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2)两侧分别为光热转换层(1)和湿热转换层(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双效热能转换的保暖羊毛绒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转换层(1)的克重为80-120 g/m²、厚度为2-5mm;所述光热转换层(1)由三层絮片复合而成,中间层为远红外发热层(5),所述远红外发热层(5)两侧分别为上层轻质羊毛纤维层(4)和下层轻质羊毛纤维层(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双效热能转换的保暖羊毛绒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仿生微结构保温层(2)克重为30-70g/m2,厚度为2-5mm;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志宏,刘鹏程,陈苗,刘哲,汪秀琛,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绒芯服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