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28609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8 20:36
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一底板、一连接组件、以及一键帽组件。连接组件包括一第一框架及一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移动侧及一第一枢接侧。第一枢接侧连接于底板。第二框架包括相对的一第二移动侧及一第二枢接侧。第二移动侧连接于底板。键帽组件包括一外键帽及一内键帽。外键帽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内键帽连接于第一移动侧及第二枢接侧。内键帽包括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二连接部。容置空间对应于连接组件。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连接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按键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键帽可拆卸的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计算机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键盘是由多个按键结构所组成。一般而言,按键结构是通过一剪刀式连接件连接一键帽及一底板,使得键帽可相对于底板进行升降动作。

2、为了便于使用者替换键帽,市面上出现了具有双层键帽的按键结构。双层键帽包括一内层键帽及一外层键帽,内层键帽与剪刀式连接件连接,而内层键帽及外层键帽之间通常以卡扣的方式相互连接,以便于使用者拆卸并置换外层键帽。

3、然而,内层键帽与外层键帽即如同一般键帽,其剖面为倒u字型的盖体结构,使得内层键帽与外层键帽皆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双层键帽的结构亦会增加按键结构的整体厚度,而难以应用在薄型化键盘,实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上述课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一连接组件及一键帽组件,通过键帽组件的一内键帽包含对应于连接组件的一容置空间,以解决习知具有双层键帽的按键结构的整体厚度太厚而难以应用在薄型化键盘的问题。

2、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一底板、一连接组件、以及一键帽组件。连接组件包括一第一框架及一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移动侧及一第一枢接侧。第一枢接侧连接于底板。第二框架包括相对的一第二移动侧及一第二枢接侧。第二移动侧连接于底板。键帽组件包括一外键帽及一内键帽。外键帽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内键帽连接于第一移动侧及第二枢接侧。内键帽包括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二连接部。容置空间对应于连接组件。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连接部。

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相互枢接。内键帽还包括一滑槽及一第一枢接部。滑槽连接于第一移动侧,第一枢接部连接于第二枢接侧。

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内键帽包括四侧壁,该四侧壁围绕容置空间。滑槽及第一枢接部分别位于相邻二侧壁之间。

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第一移动侧具有一让位凹部,以对滑槽让位。第一枢接侧与第二枢接侧交错设置,以对第一枢接部让位。当键帽组件被按压时,连接组件收容于容置空间内。

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第一框架包括一第一杆部,其位于第一移动侧。第一杆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滑槽内。

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第一枢接部为一水滴孔结构。第二框架包括一第一枢轴,其位于第二枢接侧。第一枢轴容置于第一枢接部。

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外键帽包括一第二枢接部,内键帽包括一穿孔。第二枢接部穿过穿孔。

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内键帽包括一第二枢轴。外键帽的第二枢接部连接至第二枢轴。

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第二枢接部为一水滴孔结构。第二枢轴位于穿孔内,第二枢接部穿过穿孔并套设于第二枢轴的外侧。

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外键帽的第二枢接部连接至第二框架的第二枢接侧。

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第二枢接部为一水滴孔结构。第二框架包括一第三枢轴,位于第二枢接侧。第三枢轴容置于第二枢接部。

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之一为一卡槽,另一为凸部。

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第一连接部靠近于滑槽或靠近于第一枢接部。

15、承上所述,依据本技术的按键结构,其包括一底板、一连接组件、以及一键帽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相互枢接的一第一框架及一第二框架。键帽组件包括一外键帽及一内键帽。内键帽包括一容置空间,且对应于连接组件。当键帽组件被按压时,连接组件可容置在内键帽的容置空间内,进可减少按键结构的整体厚度,使得按键结构可被应用在薄型化键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相互枢接,该内键帽还包括一滑槽及一第一枢接部,该滑槽连接于该第一移动侧,该第一枢接部连接于该第二枢接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键帽包括四侧壁,该四侧壁围绕该容置空间,该滑槽及该第一枢接部分别位于相邻二该侧壁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移动侧具有一让位凹部,以对该滑槽让位,该第一枢接侧与该第二枢接侧交错设置,以对该第一枢接部让位,当该键帽组件被按压时,该连接组件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包括一第一杆部,位于该第一移动侧,该第一杆部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滑槽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为一水滴孔结构,该第二框架包括一第一枢轴,位于该第二枢接侧,该第一枢轴容置于该第一枢接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键帽包括一第二枢接部,该内键帽包括一穿孔,该第二枢接部穿过该穿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键帽包括一第二枢轴,该外键帽的该第二枢接部连接至该第二枢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枢接部为一水滴孔结构,该第二枢轴位于该穿孔内,该第二枢接部穿过该穿孔并套设于该第二枢轴的外侧。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键帽的该第二枢接部连接至该第二框架的该第二枢接侧。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枢接部为一水滴孔结构,该第二框架包括一第三枢轴,位于该第二枢接侧,该第三枢轴容置于该第二枢接部。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之一为一卡槽,另一为凸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靠近于该滑槽或靠近于该第一枢接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相互枢接,该内键帽还包括一滑槽及一第一枢接部,该滑槽连接于该第一移动侧,该第一枢接部连接于该第二枢接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键帽包括四侧壁,该四侧壁围绕该容置空间,该滑槽及该第一枢接部分别位于相邻二该侧壁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移动侧具有一让位凹部,以对该滑槽让位,该第一枢接侧与该第二枢接侧交错设置,以对该第一枢接部让位,当该键帽组件被按压时,该连接组件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包括一第一杆部,位于该第一移动侧,该第一杆部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滑槽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为一水滴孔结构,该第二框架包括一第一枢轴,位于该第二枢接侧,该第一枢轴容置于该第一枢接部。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欣进林志坪徐仕祐叶亮君
申请(专利权)人: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