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临界水冷堆流道设计,具体涉及一种下部堆内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
技术介绍
1、超临界水冷堆是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确定的6种堆型中唯一的水冷堆。目前已开展单流程、双流程、三流程冷却剂的反应堆结构研究。
2、超临界水冷堆中的下部堆内构件结构的功能是为燃料组件及相关组件提供支承、定位和导向,引导一流程冷却剂流过堆芯,并合理分配流量;为反应堆压力容器提供辐照屏蔽,减轻其受到的堆芯辐照损伤;在假想的失水事故下,引导冷却剂进入堆芯。而目前堆型的下部堆内构件无法将进入热中子燃料和快中子燃料的冷却剂分离开,并无法满足上述燃料组件流量分配的均匀性要求。
3、基于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下部堆内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以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堆芯下板无法满足超临界水冷堆流量分配均匀性要求的缺陷,提供一种下部堆内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部堆内构件,其特点在于,包括:
4、吊篮筒体,顶部与上部堆内构件法兰相连接,所述吊篮筒体外侧与压力容器内侧形成环腔,所述吊篮筒体内还设有快热燃料隔离筒;
5、堆芯下板,安装于所述吊篮筒体底部,所述快热燃料隔离筒一端安装于所述堆芯下板,所述堆芯下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快热燃料隔离筒内的快中子燃料组件和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快热燃料隔离筒外的热中子燃料
6、所述堆芯下板中部开设有流通腔,所述堆芯下板底部与所述压力容器之间形成下腔室,所述热中子燃料组件和所述快中子燃料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流通腔和所述下腔室连通。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热中子燃料组件底部开设有第一流通孔和至少一个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一流通孔开设于所述热中子燃料组件延伸至所述下腔室的一端并与所述下腔室连通;
8、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流通孔位于所述流通腔内;
9、所述快中子燃料组件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进口和至少一个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开设于所述快中子燃料组件延伸至所述下腔室的一端,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进口位于所述流通腔内。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流通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流通孔围绕所述热中子燃料组件的周向圆周间隔设置;
11、所述第二进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进口围绕所述快中子燃料组件的周向圆周间隔设置。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堆芯下板底部还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三流通孔,所述第三流通孔与所述流通腔连通;
13、至少两个所述第三流通孔沿所述热中子燃料组件至所述快中子燃料组件的方向上间隔排布。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快热燃料隔离筒一端与所述堆芯下板焊接。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吊篮筒体外侧还设有隔离环,所述隔离环位于所述环腔中且所述隔离环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吊篮筒体外壁和所述压力容器内壁,所述隔离环用于隔开所述下腔室和所述压力容器上设置的进口接管。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离环上设有流通间隙,经所述进口接管流入的冷却剂至少部分经所述流通间隙流至所述下腔室。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堆芯下板在所述流通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搅浑机构,所述搅浑机构用于对经所述热中子燃料组件流出的冷却剂进行搅浑后流至所述快中子燃料组件中。
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搅浑机构为扰流块,所述扰流块设置于所述流通腔顶壁;
19、所述扰流块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扰流块沿所述堆芯下板的径向间隔设置。
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水冷堆,其特点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下部堆内构件。
21、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22、本专利技术下部堆内构件,堆芯下板中部开设有流通腔,热中子燃料组件流出的冷却剂以及下腔室的冷却剂在流通腔内混合后再流入快中子燃料组件中,流通腔可以对两路的冷却剂进行搅浑,并合理地分配流量,提高了流量分配均匀性且对于冷却剂的阻力更小,简化了现场安装工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部堆内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堆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中子燃料组件底部开设有第一流通孔和至少一个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一流通孔开设于所述热中子燃料组件延伸至所述下腔室的一端并与所述下腔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部堆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通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流通孔围绕所述热中子燃料组件的周向圆周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堆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芯下板底部还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三流通孔,所述第三流通孔与所述流通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堆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快热燃料隔离筒一端与所述堆芯下板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堆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筒体外侧还设有隔离环,所述隔离环位于所述环腔中且所述隔离环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吊篮筒体外壁和所述压力容器内壁,所述隔离环用于隔开所述下腔室和所述压力容器上设置的进口接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部堆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环上设有流通间隙,经所述进口接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堆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芯下板在所述流通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搅浑机构,所述搅浑机构用于对经所述热中子燃料组件流出的冷却剂进行搅浑后流至所述快中子燃料组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部堆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浑机构为扰流块,所述扰流块设置于所述流通腔顶壁;
10.一种超临界水冷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下部堆内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部堆内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堆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中子燃料组件底部开设有第一流通孔和至少一个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一流通孔开设于所述热中子燃料组件延伸至所述下腔室的一端并与所述下腔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部堆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通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流通孔围绕所述热中子燃料组件的周向圆周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堆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芯下板底部还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三流通孔,所述第三流通孔与所述流通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堆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快热燃料隔离筒一端与所述堆芯下板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堆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筒体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光,王世杰,邵长磊,卢洪早,丁宗华,周云迪,庞波,邓蕾,张伟,马振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