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组件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2457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8 20:34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组件连接器。线缆组件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和安装在绝缘主体内的线缆组件,绝缘主体的上侧罩设有导电外壳,导电外壳的后侧具有避让线缆的避让口,导电外壳与各线缆组件的屏蔽结构电性导通或者导电外壳与各线缆组件的线缆屏蔽层电性导通,线缆组件连接器还包括锁紧螺钉,锁紧螺钉用于将导电外壳、绝缘主体与PCB板以及载荷背板固定装配在一起并将导电外壳与载荷背板电性导通。将各线缆组件的屏蔽结构、导电外壳以及PCB板底部的载荷背板全都电性导通,使导电外壳和载荷背板共同在绝缘主体和各线缆组件的外侧形成一个外屏蔽罩,能够避免线缆组件连接器与应用环境中其他连接器之间发生电磁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线缆组件连接器


技术介绍

1、随着连接器传输速率要求越来越高,对连接器的高频性能指标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如何降低连接器的高频串扰尤为重要。现有的线缆组件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主体和安装在绝缘主体内的线缆组件,线缆组件通常包括端子模块以及与端子模块相连的线缆,端子模块包括成对布置的差分端子、接地端子以及将全部端子形成一个整体的塑胶体,成对布置的差分端子构成一个差分信号对,接地端子设置在相邻两个差分信号对之间,能够对相邻两个差分信号对进行一定的遮挡屏蔽,但多个差分信号对之间仍会产生相互串扰的问题。为了减少串扰,目前的线缆组件连接器的内部会增加屏蔽件以改善连接器内的串扰问题,但是这样也只能改善线缆组件内部各差分对之间或者线缆组件之间的串扰,而线缆连接器与应用环境中其他连接器之间的串扰问题并无法改善。

2、然而对于连接器而言,高频性能指标除了产品内的差分对之间的影响,还包括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电磁干扰对产品高速性能的影响,故此种结构对于高频要求较高或者应用场景较为苛刻的场所仍然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产品没有考虑连接器之间电磁干扰影响,没有设计电磁兼容性能,在高密度连接器高传输要求的主板上,连接器间相互影响,导致传输速率不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组件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线缆组件连接器与应用环境中其他连接器之间产生串扰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线缆组件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线缆组件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和安装在绝缘主体内的线缆组件,绝缘主体的上侧罩设有导电外壳,导电外壳的后侧具有避让线缆的避让口,导电外壳与各线缆组件的屏蔽结构电性导通或者导电外壳与各线缆组件的线缆屏蔽层电性导通,线缆组件连接器还包括锁紧螺钉,锁紧螺钉用于将导电外壳、绝缘主体与pcb板以及pcb板底部的载荷背板固定装配在一起并将导电外壳与载荷背板电性导通。

4、进一步地,线缆组件包括端子模块、与端子模块相连的线缆以及布置在端子模块一侧的屏蔽件,屏蔽件与端子模块的接地端子电性导通,屏蔽件构成所述屏蔽结构,导电外壳和各线缆组件的屏蔽件电性导通。

5、进一步地,导电外壳的顶部内表面上对应于各线缆组件的屏蔽件设有向下延伸的接触部,接触部与对应的线缆组件的屏蔽件的外侧面抵接而实现导电外壳与各线缆组件的屏蔽件的电性导通。

6、进一步地,绝缘主体内设有两个以上安装槽,各线缆组件的前端分别安装在各安装槽内,后端为出线端,各线缆组件的线缆左右错位布置,导电外壳的顶部内表面上设有成排的所述接触部,接触部的排数与线缆组件的数量相等,各排接触部向下抵接在对应线缆组件的屏蔽件的外侧面上。

7、进一步地,安装槽为前端低、后端高的倾斜延伸的安装槽。

8、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为成排设置的向下延伸的斜齿,斜齿的斜面抵接在线缆组件的屏蔽件上。

9、进一步地,绝缘主体的后侧设有用于将各线缆组件封在绝缘主体内的封堵绝缘体,所述导电外壳和封堵绝缘体卡扣连接。

10、有益效果:本技术线缆组件连接器在现有线缆连接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在绝缘主体的上侧设置导电外壳,导电外壳与各线缆组件的屏蔽结构电性导通或者导电外壳与各线缆组件的线缆屏蔽层电性导通,从而使导电外壳能够从上侧、左侧、右侧、前侧四个方向对绝缘主体和各线缆组件的前端提供屏蔽,后侧为线缆出线方向,不可避免,连接器通过锁紧螺钉固定装配在pcb板上,pcb板底部的载荷背板通过锁紧螺钉和导电外壳电性导通,这样就将各线缆组件的屏蔽结构、导电外壳以及pcb板底部的载荷背板全都电性导通,pcb板底部的载荷背板能够从下侧对绝缘主体和各线缆组件的前端提供屏蔽,使导电外壳和pcb板底部的载荷背板共同在绝缘主体和各线缆组件的外侧形成一个外屏蔽罩,从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前侧五个方向将绝缘主体和各线缆组件屏蔽起来,后侧为线缆出线方向,由此能够避免线缆组件连接器与应用环境中其他连接器之间发生电磁串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组件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4)和安装在绝缘主体(4)内的线缆组件(3),其特征在于:绝缘主体(4)的上侧罩设有导电外壳(2),导电外壳(2)的后侧具有避让线缆(303)的避让口(201),导电外壳(2)与各线缆组件(3)的屏蔽结构电性导通或者导电外壳(2)与各线缆组件(3)的线缆屏蔽层电性导通,线缆组件连接器还包括锁紧螺钉(1),锁紧螺钉(1)用于将导电外壳(2)、绝缘主体(4)与PCB板(6)以及PCB板(6)底部的载荷背板(8)固定装配在一起并将导电外壳(2)与载荷背板(8)电性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线缆组件(3)包括端子模块(301)、与端子模块(301)相连的线缆(303)以及布置在端子模块(301)一侧的屏蔽件(302),屏蔽件(302)与端子模块(301)的接地端子电性导通,屏蔽件(302)构成所述屏蔽结构,导电外壳(2)和各线缆组件(3)的屏蔽件(302)电性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组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外壳(2)的顶部内表面上对应于各线缆组件(3)的屏蔽件(302)设有向下延伸的接触部,接触部与对应的线缆组件(3)的屏蔽件(302)的外侧面抵接而实现导电外壳(2)与各线缆组件(3)的屏蔽件(302)的电性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组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主体(4)内设有两个以上安装槽(401),各线缆组件(3)的前端分别安装在各安装槽(401)内,后端为出线端,各线缆组件(3)的线缆(303)左右错位布置,导电外壳(2)的顶部内表面上设有成排的所述接触部,接触部的排数与线缆组件(3)的数量相等,各排接触部向下抵接在对应线缆组件(3)的屏蔽件(302)的外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组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安装槽(401)为前端低、后端高的倾斜延伸的安装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组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为成排设置的向下延伸的斜齿,斜齿的斜面抵接在线缆组件(3)的屏蔽件(30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线缆组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主体(4)的后侧设有用于将各线缆组件(3)封在绝缘主体(4)内的封堵绝缘体(5),所述导电外壳(2)和封堵绝缘体(5)卡扣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组件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4)和安装在绝缘主体(4)内的线缆组件(3),其特征在于:绝缘主体(4)的上侧罩设有导电外壳(2),导电外壳(2)的后侧具有避让线缆(303)的避让口(201),导电外壳(2)与各线缆组件(3)的屏蔽结构电性导通或者导电外壳(2)与各线缆组件(3)的线缆屏蔽层电性导通,线缆组件连接器还包括锁紧螺钉(1),锁紧螺钉(1)用于将导电外壳(2)、绝缘主体(4)与pcb板(6)以及pcb板(6)底部的载荷背板(8)固定装配在一起并将导电外壳(2)与载荷背板(8)电性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线缆组件(3)包括端子模块(301)、与端子模块(301)相连的线缆(303)以及布置在端子模块(301)一侧的屏蔽件(302),屏蔽件(302)与端子模块(301)的接地端子电性导通,屏蔽件(302)构成所述屏蔽结构,导电外壳(2)和各线缆组件(3)的屏蔽件(302)电性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组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外壳(2)的顶部内表面上对应于各线缆组件(3)的屏蔽件(302)设有向下延伸的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祖道袁俊峰王冲许海轲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