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特别是涉及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基于薄膜晶体管的液晶显示(tft-lcd)技术的不断发展,tft-lcd显示面板由于其成本低、可靠性高、功耗低、辐射低、色彩范围广等优势,在生活与生产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tft-lcd显示面板通常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液晶层,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对盒形成液晶盒,液晶盒中注入液晶。当显示面板在一些高温环境下进行显示工作时,其工作温度升高,极易影响面板的可靠性和寿命。而且,由于液晶盒是一个密闭空间,面板内部液晶温度也会随之升高且热量不易逸散,使得液晶形态会越偏向于液态,液晶的流动性增强,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极易导致显示面板出现重力mura。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内部温度升高,液晶流动性增强导致显示面板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彩膜基板。该彩膜基板包括:
3、衬底,具有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
4、滤光层,设置于衬底的一侧,包括多种不同颜色的色阻层;
5、其中,彩膜基板还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液冷管,液冷管设置于衬底的一侧,且与滤光层位于衬底的同一侧,液冷管中设置有冷却液;
6、其中,液冷管包括相互连通的导热管和冷却管;导热管设置于显示区,位于相邻的色阻层之间,与色阻层错位设置;冷
7、在一些实施例中,滤光层还包括黑矩阵,黑矩阵设置于衬底的一侧;黑矩阵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横向遮光层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纵向遮光层,多根横向遮光层和多根纵向遮光层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交错设置,形成多个像素开口,色阻层设置于像素开口内;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8、导热管设置于黑矩阵远离衬底的一侧,导热管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黑矩阵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9、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管包括多根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横向吸热管或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纵向吸热管;其中,多根横向吸热管或多根纵向吸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冷却管连通,以使导热管中的冷却液受热后与冷却管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横向吸热管或纵向吸热管的两端延伸至非显示区作为冷却管,或冷却管沿非显示区延伸且围设导热管;或,
10、导热管还包括连接管;多根横向吸热管或纵向吸热管通过连接管首尾相连,首尾相连构成的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冷却管的两端连通,连接管沿第二方向或第一方向延伸,且连接管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黑矩阵在所衬底上的正投影内;冷却管沿非显示区延伸且围设导热管,散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冷却管的管路中的微型水泵,以用于驱动冷却液在管路中进行循环流动;或,
11、导热管包括多根横向吸热管和多根纵向吸热管,横向吸热管与纵向吸热管相互连通,以构成导热管,且导热管具有至少两个连接端口,连接端口与冷却管连通,冷却管沿非显示区延伸且围设导热管。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彩膜基板还包括隔垫柱,隔垫柱设置于黑矩阵远离衬底的一侧;隔垫柱包括主隔垫柱和辅隔垫柱,主隔垫柱与辅隔垫柱交替间隔设置;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上,主隔垫柱的高度大于辅隔垫柱的高度;
13、导热管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最大宽度不超过黑矩阵在所衬底上的正投影宽度的0.8倍;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上,导热管的高度不超过辅隔垫柱的高度。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管包括多根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横向吸热管和多根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纵向吸热管,横向吸热管与纵向吸热管相互连通,以构成导热管;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15、其中,导热管设置于衬底的一侧,且作为黑矩阵;纵向吸热管与横向吸热管相交围设形成多个像素开口,色阻层设置于像素开口中。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彩膜基板还包括隔垫柱,隔垫柱设置于黑矩阵远离衬底的一侧;
17、导热管与隔垫柱在黑矩阵上间隔设置;或,
18、导热管的管壁在预设位置朝远离衬底的方向凸起形成子吸热部,子吸热部内部具有与导热管内部连通的腔体,以使导热管中的冷却液充斥于腔体中;隔垫柱靠近衬底的一侧设有凹槽,隔垫柱设置于预设位置处,且通过凹槽与子吸热部相互嵌合。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非显示区的金属散热层,金属散热层设置于衬底与冷却管之间,与冷却管接触;金属散热层沿非显示区延伸,围设显示区。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管在非显示区呈连续的“s”形延伸设置;金属散热层电性连接于接地信号。
2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
22、阵列基板;
23、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对盒设置,彩膜基板为如上述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彩膜基板;
24、液晶层,设置于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之间。
2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三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
26、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为如上述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显示面板;
27、背光模组,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一侧,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背光。
28、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和滤光层,用于与阵列基板对盒形成用于容置液晶的液晶盒,以及用于对子像素单元进行滤光,从而实现全彩化显示。通过使该彩膜基板还包括散热组件,从而对显示面板进行散热,减少高温对显示面板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使散热组件包括液冷管,且使液冷管与滤光层位于衬底的同一侧,并在液冷管中设置冷却液,即通过将液冷管设置于面板内部,使得液冷管可直接吸收显示面板内的热量;同时,通过使液冷管包括相互连通的导热管和冷却管,使导热管设置于显示区,使冷却管设置于非显示区,使得导热管吸收的热量通过冷却液即时传导至非显示区的冷却管进行散热,有效提高了散热速率,能够有效防止液晶形态趋向液态,使得液晶流动性增强导致的显示面板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有效减少了高温对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影响,且使得显示面板能够适应高温环境,在高温环境下稳定运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耐热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彩膜基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还包括黑矩阵,所述黑矩阵设置于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横向遮光层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纵向遮光层,多根所述横向遮光层和多根所述纵向遮光层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交错设置,形成多个像素开口,所述色阻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开口内;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包括多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横向吸热管或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纵向吸热管;其中,多根所述横向吸热管或多根所述纵向吸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管连通,以使所述导热管中的所述冷却液受热后与所述冷却管中的所述冷却液进行热交换;所述横向吸热管或所述纵向吸热管的两端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作为所述冷却管,或所述冷却管沿所述非显示区延伸且围设所述导热管;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隔垫柱,所述隔垫柱设置于所述黑矩阵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隔垫柱包括主隔垫柱和辅隔垫柱,所述主隔垫柱与所述辅隔垫柱交替间隔设置;在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包括多根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横向吸热管和多根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纵向吸热管,所述横向吸热管与所述纵向吸热管相互连通,以构成所述导热管;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隔垫柱,所述隔垫柱设置于所述黑矩阵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的金属散热层,所述金属散热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与所述冷却管之间,与所述冷却管接触;所述金属散热层沿所述非显示区延伸,围设所述显示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在所述非显示区呈连续的“S”形延伸设置;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彩膜基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还包括黑矩阵,所述黑矩阵设置于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横向遮光层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纵向遮光层,多根所述横向遮光层和多根所述纵向遮光层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交错设置,形成多个像素开口,所述色阻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开口内;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包括多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横向吸热管或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纵向吸热管;其中,多根所述横向吸热管或多根所述纵向吸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管连通,以使所述导热管中的所述冷却液受热后与所述冷却管中的所述冷却液进行热交换;所述横向吸热管或所述纵向吸热管的两端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作为所述冷却管,或所述冷却管沿所述非显示区延伸且围设所述导热管;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隔垫柱,所述隔垫柱设置于所述黑矩阵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隔垫柱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定强,李海洋,张建英,吴泳霖,冷强,马录俊,叶利丹,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