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196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8 2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消防水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包括并排放置的输送带一与输送带二,输送带一与输送带二相向运动,输送带一包括传动机构一、卸料板一、卸模板一、夹持装置,传动机构一包括链条、附件板、定位板,定位板通过附件板安装在链条上,定位板的顶面设置有定位槽;夹持装置包括拉板、磁铁块、夹子一,夹子一在拉板的顶面设置多个,磁铁块在拉板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一块,拉板两侧的尺寸与定位板上定位槽的尺寸对应;卸料板一设置在输送带一的末端上方,卸模板一设置在输送带一的始端下方。使用该消防水带生产线,工人紧张的工作节奏得到缓解,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防水带,尤其涉及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


技术介绍

1、消防水带包括内带和外带,内带一般是橡胶管,外带是编织管,内带和外带分别加工,然后将内带穿套到外带内形成双层管,最后再将穿套完成的水带进行硫化粘合、缠绕、安装管头、打包等工作。传统的穿套方式生产效率低。为此,授权公告号cn101598250b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消防水带的穿套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2434731b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消防水带的穿套加工设备,只需一条生产线和两名操作者即可完成水带内、外层的穿套工作,内层输送和外层穿套由同一行车陆续完成,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可同时加工多条水带,生产效率高。

2、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1、行车拉动外带或内带运动时,工人处于等待状态,未能充分利用人力;2、专利技术中内带与夹持装置的连接和脱离、外带与穿引装置的连接和脱离都需要人工完成。在同时进行多条水带的穿套时,工人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多条内带与夹持装置的连接、内带与夹持装置的脱离、内带与铁扣的固定、外带与穿引装置的连接工作。当行车拉动内带从生产线的始端运动至末端;或者行车拉动外带从生产线的末端运动至始端时,两个工人都处于等待状态。工人时而忙碌时而清闲,导致工作节奏紧张,另外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制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使用该消防水带生产线,工人紧张的工作节奏得到缓解,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p>2、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用于将内带穿套至外带中,包括并排放置的输送带一与输送带二,输送带一与输送带二相向运动,输送带一包括传动机构一、卸料板一、卸模板一、夹持装置,传动机构一包括链条、附件板、定位板,定位板通过附件板安装在链条上,定位板的顶面设置有定位槽;夹持装置包括拉板、磁铁块、夹子一,夹子一在拉板的顶面设置多个,磁铁块在拉板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一块,拉板两侧的尺寸与定位板上定位槽的尺寸对应;卸料板一设置在输送带一的末端上方,卸模板一设置在输送带一的始端下方;输送带二包括传动机构二、上辊筒二、下辊筒二、卸料板二、卸模板二、穿引装置、夹持器,传动机构二、卸料板二、卸模板二、穿引装置与传动机构一、卸料板一、卸模板一、夹持装置的结构相同,上辊筒二、下辊筒二上下间隔设置在输送带二的始端,夹持器设置在上辊筒二与下辊筒二之间。

3、作为优化,所述传动机构一还包括转轴、链轮,链条为环形,链条、转轴分别设置平行的两根,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一链轮,链轮与链条啮合。

4、作为优化,所述输送带一还包括架体一、马达一、支撑板一、安装板一,马达一固定在架体一上,安装板一在架体一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竖直的一块,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两安装板一上,其中一转轴连接马达一;支撑板一设置在两链条之间,支撑板一的底部固定在链条内圈区域的安装板一上,输送带二还包括架体二、马达二、支撑板二、安装板二,架体二、马达二、支撑板二、安装板二与架体一、马达一、支撑板一、安装板一的结构相同。支撑板一用于铺设内带,支撑板二用于铺设内带,并在其上方完成内带与外带的穿套。

5、作为优化,所述卸料板一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安装板一的顶部,卸料板一的底面低于夹子一的顶端,卸料板一面向夹子一来时方向的底边倒角,倒角的高点高于夹子一的顶端。

6、作为优化,所述卸模板一设置在两链条之间,卸模板一的上端两侧分别固定在两安装板一上,夹持装置随链条从支撑板一底部返回输送带一的始端,卸模板一的底面低于拉板的底面,卸模板一面向拉板来的方向设置一斜板,斜板的高点高于拉板的底面,斜板的低点连接卸模板一的底面。夹持装置通过磁铁块的磁力吸附在传动机构一上定位板的定位槽中。

7、作为优化,所述输送带一还包括上辊筒一、下辊筒一,上辊筒一、下辊筒一的两端分别安装在输送带一始端的两安装板一上,下辊筒一设置在上辊筒一下方远离输送带一始端的一侧。

8、作为优化,所述输送带一的始端下方还设置有物料箱一,输送带二的始端下方还设置有物料箱二,内带放置在物料箱一中,外带放置在物料箱二中。

9、作为优化,所述输送带一还包括收集盒一,所述输送带二还包括收集盒二,收集盒一设置在输送带一始端的卸模板一下方,收集盒二设置在输送带二始端的卸模板二下方。夹持装置、穿引装置分别跟随传动机构一、传动机构二运动一周后回到输送带一、输送带二的始端,自动脱离后被集中收集。

10、作为优化,所述夹持器包括挡块、连接绳、连接板、夹子二,挡块为圆柱形,连接绳的两端分别连接挡块和连接板,夹子二在连接板上设置至少一个,挡块的厚度和直径都大于上辊筒二与下辊筒二之间间隙的宽度,连接绳穿过上辊筒二与下辊筒二之间的间隙;上辊筒二、下辊筒二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安装板二上。

11、
技术实现思路
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专利技术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2、1.使用该消防水带生产线,卸料板一可自动完成内带与夹持装置的脱离,卸模板一可自动完成夹持装置与传动机构一的脱离,卸料板二可自动完成外带与穿引装置的脱离,卸模板二可自动完成穿引装置与传动机构二的脱离,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

13、2.工人甲可以在内带从输送带一的始端运动至末端的过程中,完成下一组内带与夹持装置的连接,并将夹持装置安装到传动机构一上。工人乙可以在外带从输送带二的始端运动至末端的过程中,完成下一组内带与夹持器的连接,以及外带与穿引装置的连接,充分利用了等待外带、内带拉动的时间,工人紧张的工作节奏得到缓解。

14、3.输送带一与输送带二持续转动,不需要转向,外带、内带的拉动可同时进行,且可持续进行多组外带和内带的拉动;由于采用了双链条,两根链条的间距可自由设置,可一次穿套更多数量的水带,提高了生产效率。

15、4.通过设置卸料板一,夹子一从卸料板一下方通过的过程中,卸料板一的底边倒角可逐渐按压并最终打开夹子一。

16、5.通过设置卸模板一,夹持装置与卸模板一相遇时,斜板的高点会插入夹持装置与传动机构一之间,并逐渐顶起夹持装置,令其与传动机构一脱离。

17、6.通过在输送带一始端设置上辊筒一、下辊筒一,内带依次从下辊筒一、上辊筒一的底部绕过后再连接夹持装置,拉动内带的过程中可对其进行拉紧和导正,避免了内带折叠和松弛的情况,提高了内带的铺设质量。

18、7.通过设置收集盒一、收集盒二可分别对自动脱离的夹持装置、穿引装置进行收集,方便了工人的重复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用于将内带(3)穿套至外带(4)中,其特征是:包括并排放置的输送带一(1)与输送带二(2),输送带一(1)与输送带二(2)相向运动,输送带一(1)包括传动机构一(13)、卸料板一(16)、卸模板一(17)、夹持装置(18),传动机构一(13)包括链条(133)、附件板(134)、定位板(135),定位板(135)通过附件板(134)安装在链条(133)上,定位板(135)的顶面设置有定位槽;夹持装置(18)包括拉板(181)、磁铁块(182)、夹子一(183),夹子一(183)在拉板(181)的顶面设置多个,磁铁块(182)在拉板(181)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一块,拉板(181)两侧的尺寸与定位板(135)上定位槽的尺寸对应;卸料板一(16)设置在输送带一(1)的末端上方,卸模板一(17)设置在输送带一(1)的始端下方;输送带二(2)包括传动机构二(23)、上辊筒二(24)、下辊筒二(25)、卸料板二(26)、卸模板二(27)、穿引装置(28)、夹持器(211),传动机构二(23)、卸料板二(26)、卸模板二(27)、穿引装置(28)与传动机构一(13)、卸料板一(16)、卸模板一(17)、夹持装置(18)的结构相同,上辊筒二(24)、下辊筒二(25)上下间隔设置在输送带二(2)的始端,夹持器(211)设置在上辊筒二(24)与下辊筒二(2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传动机构一(13)还包括转轴(131)、链轮(132),链条(133)为环形,链条(133)、转轴(131)分别设置平行的两根,转轴(131)的两端分别安装一链轮(132),链轮(132)与链条(133)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输送带一(1)还包括架体一(11)、马达一(12)、支撑板一(19)、安装板一(112),马达一(12)固定在架体一(11)上,安装板一(112)在架体一(11)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竖直的一块,转轴(13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两安装板一(112)上,其中一转轴(131)连接马达一(12);支撑板一(19)设置在两链条(133)之间,支撑板一(19)的底部固定在链条(133)内圈区域的安装板一(112)上,输送带二(2)还包括架体二(21)、马达二(22)、支撑板二(29)、安装板二(212),架体二(21)、马达二(22)、支撑板二(29)、安装板二(212)与架体一(11)、马达一(12)、支撑板一(19)、安装板一(112)的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卸料板一(16)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安装板一(112)的顶部,卸料板一(16)的底面低于夹子一(183)的顶端,卸料板一(16)面向夹子一(183)来时方向的底边倒角,倒角的高点高于夹子一(183)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卸模板一(17)设置在两链条(133)之间,卸模板一(17)的上端两侧分别固定在两安装板一(112)上,夹持装置(18)随链条(133)从支撑板一(19)底部返回输送带一(1)的始端,卸模板一(17)的底面低于拉板(181)的底面,卸模板一(17)面向拉板(181)来的方向设置一斜板(171),斜板(171)的高点高于拉板(181)的底面,斜板(171)的低点连接卸模板一(17)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输送带一(1)还包括上辊筒一(14)、下辊筒一(15),上辊筒一(14)、下辊筒一(15)的两端分别安装在输送带一(1)始端的两安装板一(112)上,下辊筒一(15)设置在上辊筒一(14)下方远离输送带一(1)始端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输送带一(1)的始端下方还设置有物料箱一(5),输送带二(2)的始端下方还设置有物料箱二(6),内带(3)放置在物料箱一(5)中,外带(4)放置在物料箱二(6)中。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输送带一(1)还包括收集盒一(110),所述输送带二(2)还包括收集盒二(210),收集盒一(110)设置在输送带一(1)始端的卸模板一(17)下方,收集盒二(210)设置在输送带二(2)始端的卸模板二(27)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夹持器(211)包括挡块(2111)、连接绳(2112)、连接板(2113)、夹子二(2114),挡块(2111)为圆柱形,连接绳(2112)的两端分别连接挡块(21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用于将内带(3)穿套至外带(4)中,其特征是:包括并排放置的输送带一(1)与输送带二(2),输送带一(1)与输送带二(2)相向运动,输送带一(1)包括传动机构一(13)、卸料板一(16)、卸模板一(17)、夹持装置(18),传动机构一(13)包括链条(133)、附件板(134)、定位板(135),定位板(135)通过附件板(134)安装在链条(133)上,定位板(135)的顶面设置有定位槽;夹持装置(18)包括拉板(181)、磁铁块(182)、夹子一(183),夹子一(183)在拉板(181)的顶面设置多个,磁铁块(182)在拉板(181)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一块,拉板(181)两侧的尺寸与定位板(135)上定位槽的尺寸对应;卸料板一(16)设置在输送带一(1)的末端上方,卸模板一(17)设置在输送带一(1)的始端下方;输送带二(2)包括传动机构二(23)、上辊筒二(24)、下辊筒二(25)、卸料板二(26)、卸模板二(27)、穿引装置(28)、夹持器(211),传动机构二(23)、卸料板二(26)、卸模板二(27)、穿引装置(28)与传动机构一(13)、卸料板一(16)、卸模板一(17)、夹持装置(18)的结构相同,上辊筒二(24)、下辊筒二(25)上下间隔设置在输送带二(2)的始端,夹持器(211)设置在上辊筒二(24)与下辊筒二(2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传动机构一(13)还包括转轴(131)、链轮(132),链条(133)为环形,链条(133)、转轴(131)分别设置平行的两根,转轴(131)的两端分别安装一链轮(132),链轮(132)与链条(133)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输送带一(1)还包括架体一(11)、马达一(12)、支撑板一(19)、安装板一(112),马达一(12)固定在架体一(11)上,安装板一(112)在架体一(11)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竖直的一块,转轴(13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两安装板一(112)上,其中一转轴(131)连接马达一(12);支撑板一(19)设置在两链条(133)之间,支撑板一(19)的底部固定在链条(133)内圈区域的安装板一(112)上,输送带二(2)还包括架体二(21)、马达二(22)、支撑板二(29)、安装板二(212),架体二(21)、马达二(22)、支撑板二(29)、安装板二(212)与架体一(11)、马达一(12)、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刚李帅李华陈奇徐刚徐西华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金工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