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引导口腔牙龈组织再生修复的可吸收双层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口腔组织缺损时需要修复,口腔组织缺损主要包括牙周组织缺失、附着龈宽度不足或缺失、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牙龈退缩、牙根面暴露、系带附着位置异常/前庭沟过浅,唇颊黏膜组织缺损以及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等。
2、目前应用于口腔牙龈组织退缩缺损的修复手术中,自体组织移植取材受限,对医生的技术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手术时间长,而且会给患者造成额外痛苦,患者较为恐惧。源自胎牛的脱真皮细胞基质富含i型、iii型胶原,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增量。但是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存在一定的免疫原性,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炎症反应重,存在供体有限、价格昂贵及可缝合性差等缺点。prf(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不适宜大量取材,而且现有的离心手段和设备也决定了只能制备小面积的prf,难在大范围缺损中应用。因此在临床急需开发促进牙周组织再生、角化龈增量,又不引起免疫排异反应、来源充足、价格低廉易于患者接受的口腔软组织修复产品。
3、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9513046 a)“一种可吸收口腔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牙龈再生修复膜的制备方法,采用明胶及聚己内酯为原料,分别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得到纳米级纤维组成的膜,并按照明胶层-聚己内酯层-明胶层的顺序进行压合,得到纤维直径渐变的三层结构口腔修复膜。其中其明胶层制备通过在明胶溶液中加入0.25~0.3wt%的戊二醛进行交联,提高了明胶层的交联度和强度,然而由于交联程度低,降解速度快,无
4、因此,开发一种能大量取材,降解速率稳定,与组织适配性好,促进细胞生长与组织再生,减少修复时间的新型牙龈组织再生修复产品,是临床医生和市场的急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目前的技术上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引导口腔牙龈组织再生修复的可吸收双层膜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而言,是一种降解速率稳定,与组织适配性好,强度高,亲疏水性适宜,促进细胞生长与组织再生,减少修复时间的新型牙龈组织再生修复产品。具体方案如下。
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引导口腔牙龈组织再生修复的可吸收双层膜,包括:致密层和疏松层,所述致密层由pcl纤维形成,所述疏松层由重组胶原蛋白/聚羟基脂肪酸酯共混纤维形成,1.重组胶原蛋白与聚羟基脂肪酸酯质量比为2~5:8~15。
3、致密层为pcl形成,可被很好的缝合,并在开放式愈合时起到保护作用。疏松层为重组胶原蛋白/聚羟基脂肪酸酯共混纤维膜,改善了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疏水性和单一重组胶原蛋白强度低,降解性过快的问题,更有利于血凝块的固定和软组织细胞长入,降低炎症反应,同时其降解时间和强度与牙龈组织高度适配,两个膜层互相配合,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4、优选地,所述pcl的特性黏度为0.8-1.0dl/g,测试条件为:0.1%g/ml,氯仿,25℃。
5、优选地,所述重组胶原蛋白为i型重组胶原蛋白。
6、优选地,所述聚羟基脂肪酸酯选自医用级聚羟基脂肪酸酯粉末,纯度大于99%,其重均分子量为15-30w道尔顿。
7、优选地,所述致密层的纤维直径为1-3μm,厚度为0.2-0.8mm。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致密层的厚度为0.3-0.4mm。
9、优选地,所述疏松层的纤维直径200-800μm,厚度为1-1.6mm。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疏松层的纤维直径为400-600μm,厚度为1.4-1.5mm。
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所述的引导口腔牙龈组织再生修复的可吸收双层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2、配制pcl纺丝液并进行纺丝,得到所述的致密层;
13、分别配制重组胶原蛋白纺丝液和聚羟基脂肪酸酯纺丝液,在致密层的基础上,混纺得到所述疏松层。
14、优选地,所述pcl纺丝液中,pcl含量为8-15wt%;所述重组胶原蛋白纺丝液中,重组胶原蛋白的含量为2~5wt%;聚羟基脂肪酸酯纺丝液中,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含量为8-15wt%。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改善了传统市售的脱细胞真皮基质缝合性差的缺点,pcl致密层可被很好的缝合,并在开放式愈合时起到保护作用。
17、2)重组胶原蛋白/聚羟基脂肪酸酯共混纤维疏松层改善了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疏水性和单一重组胶原蛋白强度低,降解性过快的问题,更有利于血凝块的固定和软组织细胞长入,降低炎症反应。
18、3)本专利技术的双层膜,通过优化各组成成分及配比等,降解时间为3-5周,拉伸强度为9-25mpa,降解时间和强度与牙龈组织高度适配,可以更好的促进牙龈组织再生修复,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导口腔牙龈组织再生修复的可吸收双层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致密层和疏松层,所述致密层由PCL纤维形成,所述疏松层由重组胶原蛋白/聚羟基脂肪酸酯共混纤维形成,重组胶原蛋白与聚羟基脂肪酸酯质量比为2~5:8~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双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CL的特性黏度为0.8-1.0dL/g,测试条件为:0.1%g/mL,氯仿,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双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胶原蛋白为I型重组胶原蛋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双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羟基脂肪酸酯选自医用级聚羟基脂肪酸酯粉末,纯度大于99%,其重均分子量为15-30w道尔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双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密层的纤维直径为1-3μm,厚度为0.2-0.8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吸收双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密层的厚度为0.3-0.4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双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松层的纤维直径200-800μm,厚度为1-1.6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导口腔牙龈组织再生修复的可吸收双层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致密层和疏松层,所述致密层由pcl纤维形成,所述疏松层由重组胶原蛋白/聚羟基脂肪酸酯共混纤维形成,重组胶原蛋白与聚羟基脂肪酸酯质量比为2~5:8~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双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cl的特性黏度为0.8-1.0dl/g,测试条件为:0.1%g/ml,氯仿,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双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胶原蛋白为i型重组胶原蛋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双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羟基脂肪酸酯选自医用级聚羟基脂肪酸酯粉末,纯度大于99%,其重均分子量为15-30w道尔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双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密层的纤维直径为1-3μm,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瑞,黄尚辉,冯龙宝,揭油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贝奥吉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