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结构及分布式DTU配电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121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8 20: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端子结构及分布式DTU配电终端,涉及电力监测及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插接单元,包括固定筒和插接组件;连接嵌合单元,包括连接筒和嵌合筒;智能配电单元,包括终端壳体、端子板,主板系统、电源组件、信号灯、显示器和按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连接筒与嵌合筒配合,实现对导线的紧密夹持,保证导线的连接稳定性,固定插接单元和连接筒配合,实现对导线接头与设备的连接强度,确保电流传输效果;通过多接口信息采集,配合LINUX系统开发处理数据,使该装置具备继电保护、安自、就地馈线自动化、智能分布式等功能,且能通过装置间的对等通讯,满足网络型就地分布式的功能,实现快速定位故障点、隔离故障、恢复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监测及控制,特别是一种端子结构及分布式dtu配电终端。


技术介绍

1、dtu配电终端,是专门用于将串口数据转换为ip数据或将ip数据转换为串口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传送的无线终端设备,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监测与控制领域。基于其功能属性,要求其具备操作便捷、反应迅速及功能全面等特点。

2、接入dtu配电终端的接口称为端子,端子多指接线终端,又叫接线端子,它们的作用主要传递电信号或导电用。目前常用的接线端子为一段封在绝缘塑料里面的金属片,两端都有孔可以插入导线,有螺丝用于紧固或者松开。但此种连接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端子连接可能受到腐蚀、氧化或松动等问题的影响,导致电流传输不畅或完全中断。这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性能或稳定性。

3、因此需要一种集继电保护、安自、就地馈线自动化、智能分布式功能于一体,且能通过装置间的对等通讯,满足网络型就地分布式的功能,实现快速定位故障点、隔离故障、恢复供电的dtu配电终端,并且需要一种能够快速便捷使用且能稳定连接的端子结构。

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端子结构及分布式dtu配电终端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2、鉴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结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便捷使用且能稳定连接的端子结构。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端子结构,其包括固定插接单元,包括固定筒和插接组件,所述插接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筒内;

5、连接嵌合单元,包括连接筒和嵌合筒,所述嵌合筒设置于所述连接筒内,所述连接筒可与所述固定筒以及所述插接组件配合。

6、作为本技术端子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筒内部有一容器空腔,其上端开设有贯通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侧边对称开设有两个上下贯通的定位槽,所述连接孔下端对称开设有两个卡合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卡合槽沿连接孔圆周方向相隔九十度,所述容器空腔下底板设置有分区环,所述分区环外径小于所述连接孔一至二毫米,其高度低于所述卡合槽下端二毫米。

7、作为本技术端子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定位槽下端沿顺时针至所述卡合槽一侧为限位斜面,其方向为沿所述定位槽滑向所述卡合槽,所述定位槽下端另一侧为定位挡板,所述卡合槽另一侧为卡合挡板。

8、作为本技术端子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接线片、插接弹簧和对接环,所述接线片设置于所述分区环内侧并固定于所述固定筒底板上,其沿所述分区环圆周方向分布有两个,所述插接弹簧设置于所述分区环外侧,其下端固定于所述固定筒底板上、上端与所述对接环连接。

9、作为本技术端子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接线片为一段弧形结构,其下端为竖直段,所述竖直段高度与所述分区环高度一致,所述竖直段上端为配合段,所述配合段上端为调节段,所述调节段上端为卡合段,所述卡合段上端为挤压段,所述挤压段高度直至所述固定筒上端。

10、作为本技术端子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筒内壁上端为螺纹筒,所述螺纹筒下端为变径筒,所述连接筒下端外侧还有定位卡合块,所述定位卡合块沿所述连接筒圆周对称分布有两个,其与所述定位槽配合,所述连接筒下端内侧与所述定位卡合块相对位置有挤压块,所述连接筒底部有对接槽,所述对接槽与所述对接环配合。

11、作为本技术端子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嵌合筒上端为旋转块,所述旋转块下端为螺杆筒,其与所述螺纹筒配合,所述螺杆筒下端为夹持接头,其沿所述嵌合筒圆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且其外侧壁可与所述变径筒配合,其内壁竖向间隔分布有三角斜楔。

12、本技术的端子结构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连接筒与嵌合筒配合,实现对导线的紧密夹持,保证导线的连接稳定性,通过固定插接单元和连接筒配合,实现对导线接头与设备的连接强度,确保电流传输效果。

13、本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布式dtu配电终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因此需要一种集继电保护、安自、就地馈线自动化、智能分布式功能于一体,且能通过装置间的对等通讯,满足网络型就地分布式的功能,实现快速定位故障点、隔离故障、恢复供电的dtu配电终端。

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布式dtu配电终端,其包括端子结构;以及,智能配电单元,包括终端壳体、端子板,主板系统、电源组件、信号灯、显示器和按键,所述端子板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后侧,其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插接单元,所述主板系统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内侧,所述电源组件连接所述端子板与所述主板系统,所述信号灯、所述显示器和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前端。

15、作为本技术分布式dtu配电终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源组件提供三种工作电源接口可选择,分别为85-265vac/dc电源接口、24vdc电源接口和48vdc电源接口,所述85-265vac/dc电源接口、所述24vdc电源接口和所述48vdc电源接口设置于所述端子板上。

16、本技术的分布式dtu配电终端有益效果为:通过多接口对信息进行采集,采用a8处理器,配合linux系统开发处理数据,使该装置具备继电保护、安自、就地馈线自动化、智能分布式等功能,且能通过装置间的对等通讯,满足网络型就地分布式的功能,实现快速定位故障点、隔离故障、恢复供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101)内部有一容器空腔(101a),其上端开设有贯通的连接孔(101b),所述连接孔(101b)侧边对称开设有两个上下贯通的定位槽(101c),所述连接孔(101b)下端对称开设有两个卡合槽(101d),所述定位槽(101c)与所述卡合槽(101d)沿连接孔(101b)圆周方向相隔九十度,所述容器空腔(101a)下底板设置有分区环(101e),所述分区环(101e)外径小于所述连接孔(101b)一至二毫米,其高度低于所述卡合槽(101d)下端二毫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01c)下端沿顺时针至所述卡合槽(101d)一侧为限位斜面(101f),其方向为沿所述定位槽(101c)滑向所述卡合槽(101d),所述定位槽(101c)下端另一侧为定位挡板(101g),所述卡合槽(101d)另一侧为卡合挡板(101h)。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组件(102)包括接线片(102a)、插接弹簧(102b)和对接环(102c),所述接线片(102a)设置于所述分区环(101e)内侧并固定于所述固定筒(101)底板上,其沿所述分区环(101e)圆周方向分布有两个,所述插接弹簧(102b)设置于所述分区环(101e)外侧,其下端固定于所述固定筒(101)底板上、上端与所述对接环(102c)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片(102a)为一段弧形结构,其下端为竖直段(102a-1),所述竖直段(102a-1)高度与所述分区环(101e)高度一致,所述竖直段(102a-1)上端为配合段(102a-2),所述配合段(102a-2)上端为调节段(102a-3),所述调节段(102a-3)上端为卡合段(102a-4),所述卡合段(102a-4)上端为挤压段(102a-5),所述挤压段(102a-5)高度直至所述固定筒(101)上端。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201)内壁上端为螺纹筒(201a),所述螺纹筒(201a)下端为变径筒(201b),所述连接筒(201)下端外侧还有定位卡合块(201c),所述定位卡合块(201c)沿所述连接筒(201)圆周对称分布有两个,其与所述定位槽(101c)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201)下端内侧与所述定位卡合块(201c)相对位置还有挤压块(201d),所述连接筒(201)底部有对接槽(201e),所述对接槽(201e)与所述对接环(102c)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筒(202)上端为旋转块(202a),所述旋转块(202a)下端为螺杆筒(202b),其与所述螺纹筒(201a)配合,所述螺杆筒(202b)下端为夹持接头(202c),其沿所述嵌合筒(202)圆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且其外侧壁可与所述变径筒(201b)配合,其内壁竖向间隔分布有三角斜楔(202d)。

9.一种分布式DTU配电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端子结构;以及,智能配电单元(300),包括终端壳体(301)、端子板(302),主板系统(303)、电源组件(304)、信号灯(305)、显示器(306)和按键(307),所述端子板(302)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301)后侧,其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插接单元(100),所述主板系统(303)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301)内侧,所述电源组件(304)连接所述端子板(302)与所述主板系统(303),所述信号灯(305)、所述显示器(306)和所述按键(307)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301)前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布式DTU配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304)包括三种工作电源接口,分别为85-265VAC/DC电源接口(304a)、24VDC电源接口(304b)和48VDC电源接口(304c),所述85-265VAC/DC电源接口(304a)、所述24VDC电源接口(304b)和所述48VDC电源接口(304c)设置于所述端子板(302)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101)内部有一容器空腔(101a),其上端开设有贯通的连接孔(101b),所述连接孔(101b)侧边对称开设有两个上下贯通的定位槽(101c),所述连接孔(101b)下端对称开设有两个卡合槽(101d),所述定位槽(101c)与所述卡合槽(101d)沿连接孔(101b)圆周方向相隔九十度,所述容器空腔(101a)下底板设置有分区环(101e),所述分区环(101e)外径小于所述连接孔(101b)一至二毫米,其高度低于所述卡合槽(101d)下端二毫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01c)下端沿顺时针至所述卡合槽(101d)一侧为限位斜面(101f),其方向为沿所述定位槽(101c)滑向所述卡合槽(101d),所述定位槽(101c)下端另一侧为定位挡板(101g),所述卡合槽(101d)另一侧为卡合挡板(101h)。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组件(102)包括接线片(102a)、插接弹簧(102b)和对接环(102c),所述接线片(102a)设置于所述分区环(101e)内侧并固定于所述固定筒(101)底板上,其沿所述分区环(101e)圆周方向分布有两个,所述插接弹簧(102b)设置于所述分区环(101e)外侧,其下端固定于所述固定筒(101)底板上、上端与所述对接环(102c)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片(102a)为一段弧形结构,其下端为竖直段(102a-1),所述竖直段(102a-1)高度与所述分区环(101e)高度一致,所述竖直段(102a-1)上端为配合段(102a-2),所述配合段(102a-2)上端为调节段(102a-3),所述调节段(102a-3)上端为卡合段(102a-4),所述卡合段(102a-4)上端为挤压段(102a-5),所述挤压段(102a-5)高度直至所述固定筒(101)上端。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涛和立生唐炳南何建波周瑶海龙惠泽国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丽江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