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PVC板材成型模具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PVC板材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1106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8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VC板材成型模具,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上模、下模与温控单元,上模含上模主体、驱动机构及可拆卸连接的上模口块,上模口块与上模主体可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成型腔位于上模口块与下模间,温控单元有模具温度控制机、热电偶及上模口块的第一换热流道与下模的第二换热流道,热电偶测成型腔温度并与控制机信号连接,还设有第一、二电加热板及第一、二电加热棒辅助控温,驱动机构控制上模口块升降,此模具可有效解决传统模具难以制造厚PVC板材及原料易过早流出模口的问题,通过精确控温与灵活调节,提高产品成型质量与生产效率,且结构稳定便于维护,能满足多领域对厚PVC板材的需求,推动行业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pvc板材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1、在建筑、装饰等众多领域,pvc板材因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绝缘性以及相对较低的成本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传统的pvc板材成型模具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2、目前,市场上传统的模具制造的pvc板材厚度通常被限制在3-15mm这样一个相对较薄的范围。随着行业的发展和一些特殊应用场景的需求,对于更厚的pvc板材的需求日益增长,例如在某些大型工业设备的防护外壳、特殊结构的建筑承重部件等方面,需要厚度超过15mm的pvc板材来满足其强度、稳定性等性能要求。然而,传统的模具由于其结构设计和工艺参数的固有特性,如果强行用于制造较厚的pvc板材,会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在板材成型过程中,pvc熔融原料在尚未充分凝固成型的前提下就经模口流出。这种情况不仅导致无法获得合格的厚pvc板材产品,而且还会造成原料的大量浪费、生产效率的显著降低以及生产成本的不必要增加,严重制约了pvc板材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拓展和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pvc板材成型模具,以满足对不同厚度特别是厚pvc板材的生产需求,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pvc板材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vc板材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增大成型的pvc板材的厚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vc板材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温控单元,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形成有分布流道和成型腔,所述成型模具的进料孔与所述分布流道的进料端连通,所述分布流道的出料端与所述成型腔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成型模具的模口为所述成型腔的出料端;

4、所述上模包括上模主体、驱动机构和与所述上模主体可拆卸连接的上模口块,所述上模口块较所述上模主体靠近所述模口,且所述上模口块与所述上模主体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口块相对所述上模主体升降,所述成型腔全部位于所述上模口块与所述下模之间;

5、所述温控单元包括模具温度控制机、热电偶、若干个设置在所述上模口块中的第一换热流道和若干个设置在所述下模中的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和所述第二换热流道都靠近所述模口,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和所述第二换热流道都一端与所述模具温度控制机的出液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模具温度控制机的回液口连通;所述热电偶用于测量所述成型腔的温度,且所述热电偶与所述模具温度控制机中的温度控制器信号连接。

6、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电加热板和第二电加热板,所述第一电加热板贴设在所述上模口块的表面,所述第二电加热板贴设在所述下模的表面,且所述第一电加热板和所述第二电加热板都靠近所述模口。

7、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加热板内的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加热板内的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模具温度控制机中的温度控制器信号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加热板和所述第二电加热板都由所述模具温度控制机中的温度控制器控制。

8、优选的,还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上模口块中的第一电加热棒和若干个设置在所述下模中的第二电加热棒;所述第一电加热棒位于所述成型腔的上方且较所述第一换热流道远离所述模口,所述第二电加热棒位于所述成型腔的下方且较所述第二换热流道远离所述模口。

9、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加热棒和所述第二电加热棒都由所述模具温度控制机中的温度控制器控制。

10、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上模主体固连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上模口块的上方,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竖直的第一螺纹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都连接有一个第一螺栓,且每个所述第一螺栓的底端与所述上模口块螺纹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上模口块通过多个水平设置的第二螺栓与所述上模主体连接,全部所述第二螺栓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所述上模口块对应每个所述第二螺栓设置有一个竖直的长孔;

12、所述第二螺栓穿过对应的所述长孔,并与对应的所述长孔在竖直方向滑动配合、在水平方向限位配合。

13、优选的,全部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在水平方向间隔分布,全部所述第二换热流道在水平方向间隔分布。

14、优选的,全部所述第一电加热棒在水平方向间隔分布,全部所述第二电加热棒在水平方向间隔分布。

15、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一电加热棒和所述第二电加热棒都为2个。

16、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7、本专利技术的pvc板材成型模具的温控单元中的模具温度控制机、热电偶以及设置在上模口块的第一换热流道和下模的第二换热流道相互配合,可精确测量和控制成型腔的温度。通过对温度的精准把控,能确保pvc熔融原料在模具内按照预期的状态进行凝固成型,有效避免了因温度不适导致的原料过早流出模口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成型质量,减少次品率。

18、进一步的,增设的第一电加热板和第二电加热板分别贴设在上模口块和下模表面且靠近模口,以及位于成型腔上方的第一电加热棒和下方的第二电加热棒,进一步丰富了模具的加热方式。这些加热组件均由模具温度控制机中的温度控制器控制,能够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要求灵活调整加热强度和区域,使模具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厚板材的成型,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

19、进一步的,上模口块与上模主体通过固定板上的第一螺栓实现相对升降驱动,同时又利用水平设置的第二螺栓与长孔配合实现水平限位和竖直方向的滑动配合,这种连接方式既保证了上模口块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能够调节成型腔的厚度,从而方便调节成型的pvc板材的厚度;又便于上模口块的拆卸与维护,当模具局部出现磨损或故障时,可快速进行更换或维修,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提高了整体生产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VC板材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和温控单元,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形成有分布流道和成型腔,所述成型模具的进料孔与所述分布流道的进料端连通,所述分布流道的出料端与所述成型腔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成型模具的模口为所述成型腔的出料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板材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加热板和第二电加热板,所述第一电加热板贴设在所述上模口块的表面,所述第二电加热板贴设在所述下模的表面,且所述第一电加热板和所述第二电加热板都靠近所述模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VC板材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加热板内的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加热板内的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模具温度控制机中的温度控制器信号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加热板和所述第二电加热板都由所述模具温度控制机中的温度控制器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板材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上模口块中的第一电加热棒和若干个设置在所述下模中的第二电加热棒;所述第一电加热棒位于所述成型腔的上方且较所述第一换热流道远离所述模口,所述第二电加热棒位于所述成型腔的下方且较所述第二换热流道远离所述模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VC板材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加热棒和所述第二电加热棒都由所述模具温度控制机中的温度控制器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板材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上模主体固连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上模口块的上方,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竖直的第一螺纹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都连接有一个第一螺栓,且每个所述第一螺栓的底端与所述上模口块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板材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口块通过多个水平设置的第二螺栓与所述上模主体连接,全部所述第二螺栓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所述上模口块对应每个所述第二螺栓设置有一个竖直的长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VC板材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在水平方向间隔分布,全部所述第二换热流道在水平方向间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PVC板材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第一电加热棒在水平方向间隔分布,全部所述第二电加热棒在水平方向间隔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PVC板材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一电加热棒和所述第二电加热棒都为2个。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vc板材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和温控单元,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形成有分布流道和成型腔,所述成型模具的进料孔与所述分布流道的进料端连通,所述分布流道的出料端与所述成型腔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成型模具的模口为所述成型腔的出料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板材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加热板和第二电加热板,所述第一电加热板贴设在所述上模口块的表面,所述第二电加热板贴设在所述下模的表面,且所述第一电加热板和所述第二电加热板都靠近所述模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vc板材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加热板内的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加热板内的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模具温度控制机中的温度控制器信号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加热板和所述第二电加热板都由所述模具温度控制机中的温度控制器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板材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上模口块中的第一电加热棒和若干个设置在所述下模中的第二电加热棒;所述第一电加热棒位于所述成型腔的上方且较所述第一换热流道远离所述模口,所述第二电加热棒位于所述成型腔的下方且较所述第二换热流道远离所述模口。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晶威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