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天器能源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径倍增功能复合模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装备载荷用电需求的增加,在有限运载能力下,进行能源和载荷的轻量化集成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太阳电池与天线共口径集成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2、采用透明薄膜天线、金属网格天线等集成在太阳电池迎光面,通过增加透明导电薄膜的厚度、金属网格的宽度和数量等天线辐射效率,导致入射到太阳电池上的光通量减少,存在天线辐射效率和太阳电池发电效率的相互制约。同时,由于网格高频微波信号通过网格的泄漏增加,网格天线与太阳电池集成主要集中在l导x波段。
3、采用传统的太阳电池与缝隙天线、贴片天线、插入式天线等进行同面集成,存在太阳电池与天线相互争夺有效布片面积的问题,且为了防止交直流信号干扰,太阳电池与天线阵子需要间隔一定距离,导致太阳电池布片面积率低,发电效率有限。由于高频天线阵子数量多、间距小,该集成方式不适应与c频以上的高频天线。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提出采用聚光型太阳电池与阵列天线进行集成,通过上层聚光镜的光收集,增加太阳电池单位面积的光照强度,在不降低太阳阵迎光口径的同时,与波导缝隙天线、贴片天线等进行集成,实现在同一种尺寸口径下,太阳电池与天线的阵列复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了一种太阳电池阵与天线阵复合模块及制备方法。功能复合模块由多个薄型聚光太阳电池和天线阵列构成,利用薄型聚光透镜将天线上方的入射光转移到太阳电池上,在不降低太阳电池布片率和天
2、一种口径倍增功能复合模块,至少包含:薄型聚光透镜组(s11)、太阳电池(s12)、太阳电池电路板(s13)、天线阵列(s14)、热控层(s15)、及支撑结构(s16);其中,
3、所述太阳电池(s12)布贴于太阳电池电路板(s13)上,与天线阵列(s14)的辐射贴片在同一平面内,天线阵列(s14)的辐射贴片采用稀疏布阵;
4、所述薄型聚光透镜组(s11)粘贴在太阳电池(s12)与天线阵列(s14)的辐射贴片上表面;
5、所述热控层(s15)位于太阳电池电路板(s13)和天线阵列(s14)第一高频介质层的下表面;
6、所述支撑结构(s16)位于热控层(s15)层下方。
7、优选地,所述薄型聚光透镜组(s11)包括至少一个薄型聚光透镜,每个薄型聚光透镜包括玻璃支撑结构(s21)与有效菲涅尔聚光结构(s22);
8、所述有效菲涅尔聚光结构(s22)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制备在玻璃支撑结构(s21)上,形成一体的薄型菲涅尔聚光透镜。
9、优选地,所述薄型菲涅尔聚光透镜总厚度不大于1mm,吸光面半径为5mm-10mm,能够调节;聚光透镜聚光倍数为100-10倍,能够调节,对应聚光光斑半径0.5mm-3.16mm。
10、优选地,至少一个太阳电池(s12)与一个太阳电池电路板(s13)构成太阳电池组件(s23);所述薄型聚光透镜组(s11)与所述太阳电池组件(s23)构成薄型聚光太阳电池阵列;
11、多个太阳电池(s12)通过太阳电池电路板(s13)内部电路实现串联;太阳电池(s12)的背电极通过导电胶粘贴在电路基板第一焊接窗口(s26)上,太阳电池(s12)的前电极通过引线焊接在电路板的第二焊接窗口(s27)上;串联焊接后,太阳电池组件(s23)工作电压达55v以上;
12、为满足空间应用需求,太阳电池(s12)与太阳电池电路板(s13)的粘合剂采用空间级硅橡胶。
13、优选地,所述的太阳电池电路板(s13)内置电池串联电路,根据共口径电池阵列布局进行设计,采用35μm厚的压延铜箔进行功率传输;
14、太阳电池电路板(s13)由两层聚酰亚胺膜(s24)和铜箔线路(s25)经高温热压而成,聚酰亚胺厚度50μm;通过激光镂空的方式在电池电路板上制备第一焊接窗口(s26)和第二焊接窗口(s27),并镂空天线阵安装孔(s28),开孔孔径孔径比天线辐射贴片尺寸大1mm以上。
15、优选地,所述太阳电池(s12)为砷化镓、硅电池、碲化镉、钙太矿太阳电池中的一种,太阳电池采用多边形结构,多边形太阳电池的外接圆半径与聚光光斑半径相同,为1mm-3.16mm。比如,正方形结构的太阳电池尺寸为0.7mm-5mm,太阳电池上预留一个前电极焊接区,通过引线键合焊接的方式引出。
16、优选地,所述天线阵列(s14)为多层结构,包括天线辐射贴片(s30)、第一高频介质板(s31)、天线地板、第二高频介质层(s32)、馈电线(s33)、射频模块(s34);其中,
17、天线辐射贴片(s30)采用方形、长方形、圆形、环形任一形状;
18、第一高频介质层为(s31)为分离的单元模块,与天线辐射贴片(s30)形状相同,各边与辐射天线(s30)边界距离约1mm;
19、天线热控层(15)同时作为天线地板;
20、第二高频介质层(s32)位于天线热控层(15)下方;
21、射频模块(s34)固定于第二高频介质层(s32)的下表面;
22、馈电线(s33)穿过第一高频介质层(s31)、天线天线热控层(15)上的绝缘开孔和第二高频介质层(s32)与射频模块(s34)连接。
23、优选地,所述热控层(s15)采用35μm厚的铜箔,表面制备纳米石墨烯涂层。
24、优选地,所述热控层(s15)通过导热通路(s36)连接热辐射增强区(s35)。
25、热辐射增强区(s35)采用高发射率涂层材料sr107白漆,厚度160μm,提升共形模块的散热效率。
26、为提高热控层(s15)与太阳电池电路板(s13)之间的热交换能力,于二者之间添加接触面导热材料;界面导热材料采用高导热率导热膏、导热泥任一种,接触面导热材料具备≥10w/m·k热导率。
27、一种口径倍增功能复合模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28、步骤1:根据天线频率、功率需求,进行天线阵列(s14)的辐射贴片与太阳电池(s12)的电池片尺寸和布局设计,并设计薄型聚光透镜组的聚光倍率;
29、步骤2:根据天线阵列(s14),制备稀疏布阵的平面天线阵列;
30、步骤3:根据太阳电池(s12)的尺寸及布局设计,制备共口径太阳电池电路(s13)板,避免与天线阵列(s14)的电路产生干扰;
31、步骤4:太阳电池电路板(s13)与天线阵列(s14)复合,并在太阳电池电路板(s13)上指定区域进行激光镂刻,裸露出天线阵列(s14)的辐射贴片;
32、步骤5:制备小尺寸多边形的太阳电池(s12),采用精细引线焊接方式,引出太阳电池电极;
33、步骤6:太阳电池(s12)通过导电胶粘贴在太阳电池电路板(s13)上,并完成电池电极与太阳电池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径倍增功能复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至少包含:薄型聚光透镜组(S11)、太阳电池(S12)、太阳电池电路板(S13)、天线阵列(S14)、热控层(S15)、及支撑结构(S16);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径倍增功能复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型聚光透镜组(S11)包括至少一个薄型聚光透镜,每个薄型聚光透镜包括玻璃支撑结构(S21)与有效菲涅尔聚光结构(S22);所述有效菲涅尔聚光结构(S22)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制备在玻璃支撑结构(S21)上,形成一体的薄型菲涅尔聚光透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径倍增功能复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型菲涅尔聚光透镜总厚度不大于1mm,吸光面半径为5mm-10mm,能够调节;聚光透镜聚光倍数为100-10倍,能够调节,对应聚光光斑半径0.5mm-3.16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径倍增功能复合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太阳电池(S12)与一个太阳电池电路板(S13)构成太阳电池组件(S23);所述薄型聚光透镜组(S11)与所述太阳电池组件(S23)构成薄型聚光太阳电池阵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径倍增功能复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电池(S12)为砷化镓、硅电池、碲化镉、钙太矿太阳电池中的一种,太阳电池采用多边形结构,多边形太阳电池的外接圆半径与聚光光斑半径相同,为1mm-3.16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径倍增功能复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阵列(S14)为多层结构,包括天线辐射贴片(S30)、第一高频介质板(S31)、天线地板、第二高频介质层(S32)、馈电线(S33)、射频模块(S34);其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径倍增功能复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控层(S15)采用35μm厚的铜箔,表面制备纳米石墨烯涂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径倍增功能复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控层(S15)通过导热通路(S36)连接热辐射增强区(S35)。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口径倍增功能复合模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径倍增功能复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至少包含:薄型聚光透镜组(s11)、太阳电池(s12)、太阳电池电路板(s13)、天线阵列(s14)、热控层(s15)、及支撑结构(s16);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径倍增功能复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型聚光透镜组(s11)包括至少一个薄型聚光透镜,每个薄型聚光透镜包括玻璃支撑结构(s21)与有效菲涅尔聚光结构(s22);所述有效菲涅尔聚光结构(s22)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制备在玻璃支撑结构(s21)上,形成一体的薄型菲涅尔聚光透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径倍增功能复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型菲涅尔聚光透镜总厚度不大于1mm,吸光面半径为5mm-10mm,能够调节;聚光透镜聚光倍数为100-10倍,能够调节,对应聚光光斑半径0.5mm-3.16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径倍增功能复合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太阳电池(s12)与一个太阳电池电路板(s13)构成太阳电池组件(s23);所述薄型聚光透镜组(s11)与所述太阳电池组件(s23)构成薄型聚光太阳电池阵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宁华,蒋帅,翟涵,李欣益,陆宏波,郑通,王训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