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移动储热,具体地,涉及一种储热设备及移动储热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依然存在着大量热力管网无法覆盖区域,而区域内的工业企业、酒店、洗浴中心、学校、医院等用户又存在大量热能需求,与此相反的是,在城市的周边,大量工厂存在有部分余热被直接排放的情况,这些余热直接排放,一方面带来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另一方面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2、基于此,利用移动蓄热供热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余热利用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即,移动蓄热供热技术可以理解为将某处的余热等热能资源回收并存在蓄能热源装置中,通过车载方式将热能运输到另一处,再把热能释放到供热系统中,最后通过供热系统为用户提供所需热能。其中,蓄能热源装置内设置有用以储存余热等热能资源的储热体,该储热体可以通过热交换的形式将自身储存的热量释放至供热系统内,以用于供例如城市供暖或工厂生产用,但是随着储热体不断进行热交换,其自身温度的不断下降,进而导致换热所产生的蒸汽的品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蒸汽的品质往往达不到工业生产的需求,只能是用于一些较为基础的供暖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热设备及移动储热装置,以能够使得输出的蒸汽的温度和压力稳定,以达到设定温度和压力,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储热设备,包括:
3、储热器,包括换热管和储热单元,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储热单元,以使得流经所述换热管的液体能够吸收所述储热单元的热量后蒸发;和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设备包括控制器和与所述换热管的入口连通的第一供液管,所述第一供液管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一供液泵和/或第一流量调节阀;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设备包括供液总管,所述供液总管分别与所述第一供液管的入口和所述第二供液管的入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设备包括水箱和与所述水箱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分别与所述供液总管、第一供液管的入口以及第二供液管的入口连通,所述供液总管、所述第一供液管、所述第二供液管以及所述连接管上各自设置有截止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设备还包括第一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连通在所述水箱和所述第一供液管之间,所述第一旁通管上设置有第一溢流阀;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单元包括储热材料,所述储热材料包括碳质组分、石墨质组分,或者,所述储热材料包括碳质组分、石墨质组分和无机氧化物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质组分包括无定形碳,石墨质组分包括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包括氧化硅、氧化硼、氧化锆、氧化钛以及碳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储热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碳质组分的用量为8-30重量%,所述石墨质组分的用量为70-92重量%,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用量为0-15重量%。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器包括保护壳,所述储热单元设置在所述保护壳内,所述换热管的入口和出口位于所述保护壳外,所述保护壳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保护壳内的一氧化碳的一氧化碳传感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内填充有保护气体,所述保护壳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保护壳内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接口管、第二接口管、第一换热母管、第二换热母管以及换热子管,所述第一换热母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换热母管并排布置且均与所述第一接口管连通,所述第二换热母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换热母管并排布置且均与所述第二接口管连通,多个所述第一换热母管和多个所述第二换热母管分别位于所述保护壳的相对两外侧且对称布置,对称布置的所述第一换热母管和所述第二换热母管之间均连通有贯穿所述保护壳且并排布置的多个所述换热子管,所述第二接口管连通于所述气体入口,所述第一接口管连通有第一供液管。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设备还包括储热入口管和储热出口管,所述储热入口管与所述换热管的入口连通,用于向所述换热管提供储热介质,以使得所述储热单元能够吸收所述储热介质的热量,所述储热出口管与所述换热管的出口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设备还包括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的加热管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储热单元内。
16.一种移动储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和设置在所述车辆上的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热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设备包括控制器和与所述换热管的入口连通的第一供液管,所述第一供液管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一供液泵和/或第一流量调节阀;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设备包括供液总管,所述供液总管分别与所述第一供液管的入口和所述第二供液管的入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设备包括水箱和与所述水箱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分别与所述供液总管、第一供液管的入口以及第二供液管的入口连通,所述供液总管、所述第一供液管、所述第二供液管以及所述连接管上各自设置有截止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设备还包括第一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连通在所述水箱和所述第一供液管之间,所述第一旁通管上设置有第一溢流阀;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储热器、所述减温减压器以及所述水箱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气体出口连通的排放口,所述供液总管贯穿所述外壳,所述供液总管的入口位于所述外壳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单元包括储热材料,所述储热材料包括碳质组分、石墨质组分,或者,所述储热材料包括碳质组分、石墨质组分和无机氧化物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质组分包括无定形碳,石墨质组分包括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包括氧化硅、氧化硼、氧化锆、氧化钛以及碳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浩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