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综采工作面的液压控制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压装置及用于综采工作面的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1、液压支架作为综采工作面的核心设备,其对煤顶板产生初撑力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煤矿井下液压泵站的供液压力一般为31.5mpa,由于沿途管路损失和乳化液泄露等问题导致立柱下腔压力下降,从而引起液压支架初撑力不足。随着长距离供液系统和大采高液压支架的应用,液压支架初撑力不足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综采系统的安全运行。
2、目前,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采用高压增压泵的方式解决上述问题。然而配备的高压增压泵的安装位置距离工作面远,导致整个液压工作面需配备超长的管路辅件,使得整个液压工作面管路结构复杂,成本高,可靠性差;另外,高压增压泵仅能够作为补压源使用,且只有在立柱泄露,顶板破碎和条件变化等情况下发生作用,非连续工作,闲置时间较长。此外,在综采工作面上通常利用矿用液压支架原来固有的液压部件-抬底千斤顶产生高压油源,不能完成连续自动增压要求,补压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装置及用于综采工作面的液压系统。
2、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增压装置,包括减压阀、双作用往复增压器、蓄能器以及安全阀,所述双作用往复增压器具有装置进液口、装置回液口以及装置出液口,其包括往复增压缸、用于增压的液控换向阀以及用于泄压的液控单向阀,所述往复增压缸内设置可移动的活塞,通过所述活塞在所述往复增压缸内的移动以实现增压或者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往复增压缸包括主缸体,所述主缸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副缸体和第二副缸体,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所述活塞本体在所述主缸体内往复移动并与所述主缸体之间构成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所述第一活塞杆在所述第一副缸体内往复移动并与所述第一副缸体之间形成第一增压腔,所述第二活塞杆在所述第二副缸体内往复移动并与所述第二副缸体之间形成第二增压腔。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缸体上对称设置第一活塞腔进液口和第二活塞腔进液口,所述第一活塞腔进液口和所述第二活塞腔进液口通过所述用于增压的液控换向阀与所述装置进液口和所述装置回液口连接。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活塞腔之间设置第一单向阀,所述装置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活塞腔之间设置第二单向阀。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副缸体上设置第一增压腔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副缸体上对应设置第二增压腔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增压腔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增压腔进液口与所述装置进液口和所述装置回液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装置出液口连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增压腔和所述装置出液口之间设置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增压腔和所述装置出液口之间设置第四单向阀。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副缸体上设置第一先导控制口,所述第二副缸体上对应设置第二先导控制口,所述第一先导控制口和所述第二先导控制口与所述用于增压的液控换向阀连接。
9、本公开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综采工作面的液压系统,其包括液压泵站、至少一个液压支架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增压装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进行补压操作时,所述装置进液口与所述液压泵站的系统进液口连接,所述装置回液口与所述液压泵站的系统回液口连接,所述装置出液口通过液控换向阀与所述液压支架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进行泄压操作时,当所述装置进液口与所述液压泵站的所述系统回液口相连接,所述装置回液口与所述液压泵站的所述系统进液口相连接,控制所述用于泄压的液控单向阀使所述装置出液口与所述液压泵站的系统回液口相连接并通过所述装置出液口实现泄压。
12、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增压装置实现在近工作面的位置对综采工作面上的每个液压支架进行补压,无需额外提供高压增压泵,使得液压系统简洁、可靠性高且成本低,还能够具有对液压支架的连续补压的功能。
13、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压阀、双作用往复增压器、蓄能器以及安全阀,所述双作用往复增压器具有装置进液口、装置回液口以及装置出液口,其包括往复增压缸、用于增压的液控换向阀以及用于泄压的液控单向阀,所述往复增压缸内设置可移动的活塞,通过所述活塞在所述往复增压缸内的移动以实现增压或者泄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增压缸包括主缸体,所述主缸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副缸体和第二副缸体,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所述活塞本体在所述主缸体内往复移动并与所述主缸体之间构成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所述第一活塞杆在所述第一副缸体内往复移动并与所述第一副缸体之间形成第一增压腔,所述第二活塞杆在所述第二副缸体内往复移动并与所述第二副缸体之间形成第二增压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缸体上对称设置第一活塞腔进液口和第二活塞腔进液口,所述第一活塞腔进液口和所述第二活塞腔进液口通过所述用于增压的液控换向阀与所述装置进液口和所述装置回液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缸体上设置第一增压腔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副缸体上对应设置第二增压腔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增压腔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增压腔进液口与所述装置进液口和所述装置回液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装置出液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压腔和所述装置出液口之间设置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增压腔和所述装置出液口之间设置第四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缸体上设置第一先导控制口,所述第二副缸体上对应设置第二先导控制口,所述第一先导控制口和所述第二先导控制口与所述用于增压的液控换向阀连接。
8.一种用于综采工作面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泵站、至少一个液压支架以及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压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综采工作面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进行补压操作时,所述装置进液口与所述液压泵站的系统进液口连接,所述装置回液口与所述液压泵站的系统回液口连接,所述装置出液口通过液控换向阀与所述液压支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综采工作面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进行泄压操作时,当所述装置进液口与所述液压泵站的所述系统回液口相连接,所述装置回液口与所述液压泵站的所述系统进液口相连接,控制所述用于泄压的液控单向阀使所述装置出液口与所述液压泵站的系统回液口相连接并通过所述装置出液口实现泄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压阀、双作用往复增压器、蓄能器以及安全阀,所述双作用往复增压器具有装置进液口、装置回液口以及装置出液口,其包括往复增压缸、用于增压的液控换向阀以及用于泄压的液控单向阀,所述往复增压缸内设置可移动的活塞,通过所述活塞在所述往复增压缸内的移动以实现增压或者泄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增压缸包括主缸体,所述主缸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副缸体和第二副缸体,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所述活塞本体在所述主缸体内往复移动并与所述主缸体之间构成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所述第一活塞杆在所述第一副缸体内往复移动并与所述第一副缸体之间形成第一增压腔,所述第二活塞杆在所述第二副缸体内往复移动并与所述第二副缸体之间形成第二增压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缸体上对称设置第一活塞腔进液口和第二活塞腔进液口,所述第一活塞腔进液口和所述第二活塞腔进液口通过所述用于增压的液控换向阀与所述装置进液口和所述装置回液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活塞腔之间设置第一单向阀,所述装置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活塞腔之间设置第二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缸体上设置第一增压腔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统诚,李志浩,王伟,赵玉贝,耿彦召,刘晓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