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物栽培和育种,具体涉及一种油菜耐酸高产性的评价方法及耐酸高产油菜品种的筛选方法。
技术介绍
1、土壤酸化是全球性的农业和环境问题。据统计,酸性土壤约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30%和潜在可耕地的50%,在我国,酸性土壤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7%,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以及长江以南的广大区域。土壤酸化会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失衡,降低土壤肥力,还会活化土壤中的铝、锰等有毒金属离子,增加其毒性。大量研究表明,土壤酸化会阻碍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的吸收,导致作物减产和农产品品质下降。
2、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总籽粒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冬油菜主产区与酸性土壤分布区域高度重合,土壤酸化已经成为油菜生长和籽粒产量增加的重要限制因子。
3、筛选耐酸油菜品种可作为一种应对油菜主产区土壤酸化的方法,这也将有利于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现有的耐酸油菜品种的筛选方法存在着评价指标单一、筛选方式传统等问题,导致筛选出的品种耐酸性不强或耐酸但不高产。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油菜耐酸高产性的评价方法及耐酸高产油菜品种的筛选方法,使筛选出的品种同时具备耐酸性和高产性,无论是在酸胁迫条件下还是在酸改良条件下均能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菜耐酸高产性的评价方法及耐酸高产油菜品种的筛选方法,能够更综合准确地评估油菜的耐酸高产性,筛选得到的耐酸高产油菜品种同时具备耐酸性和高产性,在酸胁迫和酸改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菜耐酸高产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将待评价的多个油菜品种在酸性土壤上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两个施肥处理:酸胁迫处理和酸改良处理,所述酸胁迫处理为正常施肥,所述酸改良处理为正常施肥并施加酸性土壤改良剂,统计两个施肥处理下不同油菜品种成熟期籽粒产量;
5、根据如下式ⅰ计算不同油菜品种的耐酸指数:
6、式ⅰ
7、根据如下式ⅱ、式ⅲ和式ⅳ计算不同油菜品种的高产指数:
8、式ⅱ
9、式ⅲ
10、式ⅳ
11、根据如下式ⅴ计算不同油菜品种的耐酸高产指数:
12、式ⅴ
13、根据耐酸指数、高产指数和耐酸高产指数确定油菜的耐酸性等级、高产性等级和耐酸高产性等级,对其对油菜的耐酸性、高产性以及耐酸高产性进行评价。
14、通过耐酸指数、高产指数和耐酸高产指数分别评价不同油菜品种的耐酸性、高产性和耐酸高产性。在耐酸性评价中,通过在耐酸指数公式中引入酸改良处理下所有供试品种平均籽粒产量,可减少田间复杂环境对不同油菜品种耐酸性评估的影响;在高产性评价中,高产指数考虑了不同油菜品种在酸胁迫和酸改良两个处理下的高产性,可以更系统地评估不同油菜品种的高产性;在耐酸高产性评价中,耐酸高产指数综合考虑了不同油菜品种的耐酸性和高产性,可以为不同品种的耐酸高产性评估提供更为准确和科学的依据。
15、优选地,大田试验的土壤满足如下标准:参与评价的所有油菜品种在酸胁迫处理下的平均籽粒产量与酸改良处理下相比,减产幅度大于等于10%,
16、式ⅵ。
17、按上述方案,所述正常施肥为当地农民普遍采用的复合肥施用量,施用量为30~50kg/亩,具体施用量因大田试验所在地区的油菜籽粒产量水平和土壤酸化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18、按上述方案,所述酸性土壤改良剂的施用种类根据土壤酸化程度确定,在5.5≤ph<6.0的弱酸性土壤上,可以施用有机肥、生物质炭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在4.5≤ph<5.5的强酸性土壤上,可以施用有机肥、硅钙镁肥、石灰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在ph<4.5的极强酸性土壤上,可以施用石灰、钙镁磷肥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
19、按上述方案,所述油菜的耐酸性分为耐弱酸性和耐强酸性,进行评价时分别在弱酸性土壤和强酸性土壤上进行大田试验,其中,5.5≤ph<6.0为弱酸性土壤,4.5≤ph<5.5为强酸性土壤。
20、按上述方案,分别在弱酸性和强酸性土壤条件下,确定油菜的耐酸性等级、高产性等级和耐酸高产性等级,具体步骤为:
21、将耐酸指数、高产指数和耐酸高产指数自高至低均划分为五个区间,分别为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第三区间、第四区间和第五区间,其对应的耐酸性等级分别为极强、强、中等、弱和极弱。
2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酸高产油菜的筛选方法,通过上述油菜耐酸高产性的评价方法确定油菜的耐酸性等级、高产性等级和耐酸高产性等级,筛选出耐酸性、高产性以及耐酸高产性均超过一定等级的油菜品种确定为耐酸高产油菜品种。
23、按上述方案,所述油菜的耐酸性等级、高产性等级和耐酸高产性等级分别为极强、强、中等、弱和极弱,当待测品种同时满足:耐酸性等级为强或极强、高产性等级为强或极强、耐酸高产指数强或极强时,将其确定为耐酸高产油菜品种。
24、按上述方案,在5.5≤ph<6.0的弱酸性土壤条件下,筛选得到的为耐弱酸高产油菜品种;在4.5≤ph<5.5的强酸性土壤条件下,筛选得到的为耐强酸高产油菜品种。
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6、1)本专利技术在对油菜的耐酸高产性评价过程中,引入了耐酸指数和高产指数两个指标,并进一步得到了耐酸高产指数,通过耐酸指数、高产指数和耐酸高产指数三个指标对油菜进行评价,能够更全面准确的评估油菜的耐酸性、高产性和耐酸高产性。
27、2)在耐酸高产油菜品种的筛选方法中,除了综合考虑耐酸高产性,还同时单独考虑耐酸性和高产性,综合三个指标能够更系统地筛选得到耐酸高产油菜品种,筛选出的耐酸高产油菜品种可以在酸胁迫处理和酸改良处理下均获得高产,具有较好的生产应用前景和推广潜力。
28、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评价方法和筛选方法简单易行,切合实际,能够为油菜耐酸高产种质资源的大规模筛选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科学标准和依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菜耐酸高产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菜耐酸高产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大田试验的土壤满足如下标准:参与评价的所有油菜品种在酸胁迫处理下的平均籽粒产量与酸改良处理下相比,减产幅度大于等于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菜耐酸高产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常施肥为当地农民普遍采用的复合肥施用量,施用量为30~50 kg/亩,具体施用量因大田试验所在地区的油菜籽粒产量水平和土壤酸化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菜耐酸高产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土壤改良剂的施用种类根据土壤酸化程度确定,在5.5≤pH<6.0的弱酸性土壤上,施用有机肥、生物质炭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在4.5≤pH<5.5的强酸性土壤上,施用有机肥、硅钙镁肥、石灰作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在pH<4.5的极强酸性土壤上,施用石灰、钙镁磷肥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菜耐酸高产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菜品种的耐酸性分为耐弱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菜耐酸高产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在弱酸性和强酸性土壤条件下,确定油菜的耐酸性等级、高产性等级和耐酸高产性等级,具体步骤为:
7.一种耐酸高产油菜品种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油菜耐酸高产性的评价方法确定油菜的耐酸性等级、高产性等级和耐酸高产性等级,筛选出耐酸性、高产性以及耐酸高产性均超过一定等级的油菜品种确定为耐酸高产油菜品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酸高产油菜品种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菜的耐酸性等级、高产性等级和耐酸高产性等级分别为极强、强、中等、弱和极弱,当待测品种同时满足:耐酸性等级为强或极强、高产性等级为强或极强、耐酸高产指数强或极强时,将其确定为耐酸高产油菜品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耐酸高产油菜品种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5.5≤pH<6.0的弱酸性土壤条件下,筛选得到的为耐弱酸高产油菜品种;在4.5≤pH<5.5的强酸性土壤条件下,筛选得到的为耐强酸高产油菜品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菜耐酸高产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菜耐酸高产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大田试验的土壤满足如下标准:参与评价的所有油菜品种在酸胁迫处理下的平均籽粒产量与酸改良处理下相比,减产幅度大于等于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菜耐酸高产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常施肥为当地农民普遍采用的复合肥施用量,施用量为30~50 kg/亩,具体施用量因大田试验所在地区的油菜籽粒产量水平和土壤酸化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菜耐酸高产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土壤改良剂的施用种类根据土壤酸化程度确定,在5.5≤ph<6.0的弱酸性土壤上,施用有机肥、生物质炭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在4.5≤ph<5.5的强酸性土壤上,施用有机肥、硅钙镁肥、石灰作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在ph<4.5的极强酸性土壤上,施用石灰、钙镁磷肥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菜耐酸高产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菜品种的耐酸性分为耐弱酸性和耐强酸性,进行评价时分别在弱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广大,张鹏超,徐凯博,张雯,任璐璐,易伯涛,王创,徐芳森,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