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前束调节杆及具有该前束调节杆的悬架总成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前束调节杆及具有该前束调节杆的悬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9206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悬架系统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前束调节杆及具有该前束调节杆的悬架总成,包括前束杆,所述前束杆包括前束杆本体,所述前束杆本体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机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前束杆本体上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具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两个间隔分布在前束杆本体上的装配板;每个装配板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二装配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前束调节杆具有更为简单的结构,降低前束调节杆的生产难度;同时通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可以降低前束调节杆的重量;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前束调节杆为一个拨叉结构,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前束调节杆可以在小空间内适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悬架系统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前束调节杆及具有该前束调节杆的悬架总成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绝大部分起到前束调节作用的结构为后上控制臂或者后下控制臂,其主体结构为冲压件和压装套管焊接,相较于铝合金材料结构,除了存在重量较重的劣势外,其制造工艺不稳定,焊接变形大,最终影响整车装配效率及返工几率。

2、且近年来我国经济和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国内汽车竞争日趋白热化。

3、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品质感受、质量要求、性能要求日益增高,运势而生的轻量化材料及优化结构设计被推上行业焦点。

4、前束调节杆在整车起到连接副车架与转向节并调节前束的作用。作为整车底盘重要的结构件,不但肩负着重要的性能指标,同时需要满足整车布置空间要求。

5、传统后悬架前束调节杆采用钣金冲压件,通过焊接工艺实现“盆”形结构形式,随着车辆越做越大,特别是近期新能源车的崛起,受电池重量影响整车重量一般远大于传统燃油车型。

6、车重增加带来的底盘结构件强度性能指标也因此水涨船高,结构件为满足性能需求,体积和重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无法为电池布置提供充足的空间。

7、另外,现有的前束调节杆一般为两段式结构。

8、例如专利:201410223659.3-一种汽车前束调节杆公开的内容。

9、虽然传统两段式的前束调节杆能够实现倾角的调节,但是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同时因为是分段式结构,自身强度不足。

10、并且现有前束调节杆模块较多,装配工序较多。

11、所以为了改善或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就需要对现有前束调节杆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式的前束调节杆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前束调节杆,包括前束杆,所述前束杆包括前束杆本体,所述前束杆本体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机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机构;

4、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前束杆本体上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具有第一装配孔;

5、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两个间隔分布在前束杆本体上的装配板;每个装配板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二装配孔。

6、一个装配板内侧面精加工成装配基准面。

7、在一个装配板上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插接在对应第二装配孔内的调节螺纹管。

8、所述调节螺纹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端部设有限位环板;所述调节螺纹管竖直截面呈t字型。

9、安装有调节螺纹管的第二装配孔内设有螺纹紧固胶。

10、所述前束杆本体上设有加强机构,所述加强机构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前束杆本体采用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相连接。

11、所述前束杆本体、连接环以及装配板一体成型;所述前束杆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12、一种悬架总成,包括副车架以及转向节,所述副车架通过所述前束调节杆与转向节相连接;所述转向节上设有转向节衬套;所述前束调节杆上设有调节衬套;所述前束调节杆通过安装螺栓穿过转向节衬套与转向节相连接;所述前束调节杆通过偏心螺栓穿过调节衬套与副车架相连接。

13、所述副车架通过安装机构与前束调节杆相连接;所述安装机构包括设置在副车架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通过偏心螺栓与前束调节杆相连接;所述安装架水平投影呈u字型。

14、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安装基准面;所述安装基准面与装配板上的装配基准面处于前束调节杆的同一侧。

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1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束调节杆及具有该前束调节杆的悬架总成。

17、本专利技术公开前束调节杆具有更为简单的结构,降低前束调节杆的生产难度;同时通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可以降低前束调节杆的重量。

18、同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前束调节杆为一个拨叉结构,使得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前束调节杆可以在小空间内适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束调节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束杆,所述前束杆包括前束杆本体,所述前束杆本体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机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束调节杆,其特征在于,一个装配板内侧面精加工成装配基准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束调节杆,其特征在于,在一个装配板上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插接在对应第二装配孔内的调节螺纹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束调节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纹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端部设有限位环板;所述调节螺纹管竖直截面呈T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束调节杆,其特征在于,安装有调节螺纹管的第二装配孔内设有螺纹紧固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束调节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束杆本体上设有加强机构,所述加强机构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前束杆本体采用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前束调节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束杆本体、连接环以及装配板一体成型;所述前束杆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8.一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以及转向节,所述副车架通过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前束调节杆与转向节相连接;所述转向节上设有转向节衬套;所述前束调节杆上设有调节衬套;所述前束调节杆通过安装螺栓穿过转向节衬套与转向节相连接;所述前束调节杆通过偏心螺栓穿过调节衬套与副车架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通过安装机构与前束调节杆相连接;所述安装机构包括设置在副车架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通过偏心螺栓与前束调节杆相连接;所述安装架水平投影呈U字型。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安装基准面;所述安装基准面与装配板上的装配基准面处于前束调节杆的同一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束调节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束杆,所述前束杆包括前束杆本体,所述前束杆本体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机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束调节杆,其特征在于,一个装配板内侧面精加工成装配基准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束调节杆,其特征在于,在一个装配板上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插接在对应第二装配孔内的调节螺纹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束调节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纹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端部设有限位环板;所述调节螺纹管竖直截面呈t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束调节杆,其特征在于,安装有调节螺纹管的第二装配孔内设有螺纹紧固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束调节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束杆本体上设有加强机构,所述加强机构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前束杆本体采用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慧建赵猛程林汪磊朱红彬宋东奇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