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29061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24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打磨装置,包括承托机构、打磨机构及位置调节机构;承托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托辊组件,第一驱动件与托辊组件连接,托辊组件具有用于承托待打磨产品的打磨位,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托辊组件转动,从而带动打磨位上的待打磨产品同步转动;打磨机构具有朝向打磨位且可相对于待打磨产品转动的打磨件;打磨机构与位置调节机构连接,位置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打磨机构与承托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本技术实现了对打磨产品上弧面的多个位置的均匀打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特别是涉及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1、产品经加工后需要借助打磨设备对其表面进行打磨处理,以改善产品表面的粗糙度。

2、相关技术中,对于具有圆弧异形面的产品而言,打磨设备的打磨均匀性和打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关技术中的打磨设备存在打磨均匀性和打磨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打磨装置。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打磨装置,包括承托机构、打磨机构及位置调节机构;所述承托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托辊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托辊组件连接,所述托辊组件具有用于承托待打磨产品的打磨位,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托辊组件转动;所述打磨机构具有朝向所述打磨位且可相对于所述待打磨产品转动的打磨件;所述打磨机构与所述位置调节机构连接,所述位置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打磨机构与所述承托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辊组件包括两个托辊,两个所述托辊的轴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打磨位形成于两个所述托辊之间。

4、具体地,由两个托辊支撑待打磨产品,即待打磨产品相当于被架设在两个托辊之间,待打磨产品的外表面和托辊的外表面相接触,相应地,两个托辊之间的间距小于待打磨产品的直径,使得待打磨产品既能够与两个托辊充分接触,又不会从两个托辊之间掉落,在托辊转动的情况下,托辊通过摩擦力带动待打磨产品同步转动。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与两个所述托辊当中的至少一者连接。

6、具体地,第一驱动件既可以同时与两个托辊连接,也可以与其中一个托辊连接;在第一驱动件同时与两个托辊连接的情况下,两个托辊均作为主动托辊带动待打磨产品转动,在第一驱动件与其中一个托辊连接的情况下,与第一驱动件连接的托辊作为主动托辊带动待打磨产品转动,另一个托辊作为从动托辊伴随待打磨产品转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打磨件连接。

8、具体地,由第二驱动件带动打磨件转动,根据实际的待打磨产品,还可以增设传动轴,第二驱动件通过传动轴与打磨件连接,以便于打磨件能够充分伸入待打磨产品的内部,从而满足打磨部位较深的待打磨产品的打磨需求。

9、其中,第二驱动件可以为高速电机,其转速为3000转/分钟。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磨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托辊组件的转动轴线平行。

11、待打磨产品放置在托辊组件上,待打磨产品的转动轴线与托辊组件的转动轴线相平行,即打磨件的转动轴线、托辊组件的转动轴线和待打磨产品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以便于打磨件更好地对待打磨产品的弧面进行打磨,例如,在坩埚转动的情况下,打磨件对坩埚的内表面进行打磨。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及底座;所述第一导向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导向结构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底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上,所述第二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打磨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3、第一方向为水平面内的x轴所在的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即为z轴所在的方向;通过底座在第一导向结构上的移动,从而将打磨机构朝向靠近待打磨产品的一侧或远离待打磨产品的一侧移动,通过打磨机构在第二导向结构上的移动,从而调节打磨件与待打磨产品之间的相对高度,以将打磨件调节至合适的打磨位置,并且可对待打磨产品上的多个位置进行打磨。

14、其中,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均可以为导轨。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磨装置还包括粉尘收集机构;所述粉尘收集机构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打磨位的待打磨产品的容纳腔,以及朝向所述打磨位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吸尘口。

16、具体地,在打磨过程中,待打磨产品位于容纳腔内,以将粉尘汇聚至容纳腔内,减少了粉尘的泄露,并最终通过吸尘口将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和收集,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且对于部分特殊材料的粉尘,能够实现回收利用,提升了材料的利用率。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粉尘收集机构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打磨位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打磨位位于所述容纳腔外。

18、具体地,在将待打磨产品放置于打磨位的过程中,将粉尘收集机构调节至第二位置,从而露出打磨位,以便于操作人员将待打磨产品放置在打磨位上;之后将粉尘收集机构调节至第一位置,以使得粉尘收集机构能够包覆待打磨产品,从而将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汇聚于容纳腔内,实现粉尘隔离;同时,由于打磨过程位于容纳腔内,也能够减少异物飞出,提升了生产的安全性。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磨装置还包括第三导向结构;所述粉尘收集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导向结构上,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20、具体地,通过设置第三导向结构,从而对粉尘收集机构的位置切换起到稳定导向作用。

21、其中,第三导向结构可以为导轨,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托辊组件的转动轴线相平行。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粉尘收集机构包括罩体与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罩体内,所述罩体的内表面与所述连接板的表面限定出所述容纳腔,所述罩体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导向结构上,所述吸尘口位于所述连接板上。

23、具体地,连接板与打磨位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粉尘收集机构位置的切换实际上是罩体位置的切换,将罩体朝向靠近打磨位的一侧移动,从而将待打磨产品罩设于罩体内,将罩体朝向背离打磨位的一侧移动,以便于待打磨产品的放置和取出。

24、上述打磨装置,通过承托机构带动待打磨产品转动,由打磨件相对于待打磨产品转动从而对待打磨产品打磨,同时,通过位置调节机构调节打磨机构的位置,可实现对待打磨产品上多个位置进行均匀打磨;在实际使用时,将待打磨产品放置在打磨位上,通过位置调节机构调节打磨机构与待打磨产品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将打磨件移动至待打磨产品需要打磨的部位,开启打磨机构和第一驱动件,使得打磨件和待打磨产品均开始转动,两者的转动提升了待打磨产品的打磨效率,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一者固定由另一者转动的打磨方式,减少了打磨件对待打磨产品上某一个部位的过度打磨,提升了打磨的均匀性;在待打磨产品上的一个部位打磨完毕后,通过位置调节机构调节打磨件的位置,从而对待打磨产品上另一个部位进行打磨,实现了多个位置的均匀打磨,基于上述中打磨件和待打磨产品均能够转动的打磨方式,能够满足具有弧面的产品的打磨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组件包括两个托辊,两个所述托辊的轴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打磨位形成于两个所述托辊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与两个所述托辊当中的至少一者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托辊组件的转动轴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及底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装置还包括粉尘收集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收集机构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打磨位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打磨位位于所述容纳腔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装置还包括第三导向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收集机构包括罩体与连接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组件包括两个托辊,两个所述托辊的轴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打磨位形成于两个所述托辊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与两个所述托辊当中的至少一者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托辊组件的转动轴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寄乔黄可胜贺元芳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