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3d打印,涉及一种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
技术介绍
1、20世纪90年代,3d打印技术开始迈向商业化,并逐渐涵盖了医疗、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各个领域;近十几年来,3d打印混凝土技术由于其无模化工艺、成型速度快、综合效益好、环境友好、智能化、精确化程度高受到各国研究者关注并得到快速发展,现已逐渐应用于实际工程建设。
2、参见申请号为202220836655.2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3d打印钢筋混凝土异形建筑构件,包括异形建筑构件本体,异形建筑构件本体设置有一层或者若干层混凝土层,混凝土层是由打印喷头喷出的混凝土浇筑而成,混凝土层之间通过混凝土浇筑在一起;混凝土层内部均匀插设有横向布置的横向钢筋和纵向布置的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穿出混凝土层外部;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层叠设置,并形成四边形的通孔,打印喷头喷出的混凝土通过通孔进行流动;在使用3d打印混凝土时,首先,设计师通过电脑设计出建筑模型,模型在计算机内部以数据形式存在,随后,数据被传送至3d打印机中,并转化为具体的打印指令,打印机接收到指令后,开始逐层打印混凝土,打印机通过打印喷头逐层打印,当第一混凝土层打印完毕后,自动执行打印程序的3d打印暂停打印,同时工人将预先制造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压入第一混凝土层中,依此方式,多次打印,直至完成全部3d打印。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混凝土过程中,逐层打印混凝土,相邻两层第一混凝土层之间存在层间界面,在层间界面中存在受力与传力不连续的技术问题,导致层间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层间界面中存在受力与传力不连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
2、本技术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通过第一加强件,便于连接多层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形成一个整体,增强3d打印试件的层间粘接强度,使得3d打印试件在受到外力时,层间不易发生分离或滑动,在层间界面处,受力与传力连续,提高3d打印试件的结构可靠性。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包括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的第一加强件,所述3d打印试件是由至少两层3d打印试件本体层叠形成的;所述第一加强件沿所述3d打印试件本体层叠方向穿过至少两层所述3d打印试件本体。
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加强件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加强件;多个所述第二加强件沿所述第一加强件轴向分布,所述第二加强件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加强件两侧,且所述第二加强件的轴向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轴向之间存在夹角;所述第二加强件置于所述3d打印试件本体中。
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多个所述第二加强件沿所述第一加强件轴向均匀分布。
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加强件的轴向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轴向夹角为90°。
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相邻所述第二加强件之间的距离为h,h等于与第二加强件对应的相邻两个3d打印试件本体总高度的一半。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一加强件上连接的第二加强件共同形成连接组件,沿所述3d打印试件本体层叠方向的水平横向设置有多排连接组件。
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沿所述3d打印试件本体层叠方向的水平纵向设置有多排连接组件。
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3d打印试件的层数为n,所述3d打印试件本体的高度为d、宽度为l,宽度l为沿所述3d打印试件本体层叠方向的水平横向,高度d为沿所述3d打印试件本体层叠方向的水平纵向,所述第一加强件的长度为(n-0.5)d,所述第二加强件的长度为(10%~15%)l。
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直径均为(3%~5%)l。
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二加强件上均设置有螺纹。
1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5、1.本技术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通过第一加强件,便于连接多层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形成一个整体,增强3d打印试件的层间粘接强度,使得3d打印试件在受到外力时,层间不易发生分离或滑动,在层间界面处,受力与传力连续,提高3d打印试件的结构可靠性。
16、2.本技术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多个第二加强件沿第一加强件轴向分布,且第二加强件的轴向与第一加强件的轴向之间存在夹角,优选的,第二加强件的轴向与第一加强件的轴向夹角为90°,使得鱼骨形结构与3d打印试件本体的接触面积最大化,最大化地分散和承受来自不同方向的载荷,进一步提高3d打印试件的整体稳定性与承载能力。
17、3.本技术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多个第二加强件沿第一加强件轴向均匀分布,使得第一加强件在轴向上受力均匀,减少因应力集中导致的局部破坏风险,提高3d打印试件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18、4.本技术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相邻第二加强件之间的距离为h,h等于与第二加强件对应的相邻两个3d打印试件本体总高度的一半,从而最大化层间连接,便于多层3d打印试件本体之间形成紧密的机械锁定,提高层间粘接力,进而增强3d打印试件的整体稳定性。
19、5.本技术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沿3d打印试件本体层叠方向的水平横向设置多排连接组件,进一步增强3d打印试件的层间抗拉强度与抗剪强度,提高3d打印试件的整体稳定性。
20、6.本技术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沿3d打印试件本体层叠方向的水平纵向设置多排连接组件,有效分散和承担来自不同方向的应力,减少应力集中,从而降低结构因应力集中而破坏的风险,使得3d打印试件更加耐久和可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包括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的第一加强件(11),所述3D打印试件是由至少两层3D打印试件本体(2)层叠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11)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加强件(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加强件(12)沿所述第一加强件(11)轴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12)的轴向与所述第一加强件(11)的轴向夹角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二加强件(12)之间的距离为h,h等于与所述第二加强件(12)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3D打印试件本体(2)总高度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11)与所述第一加强件(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3D打印试件本体(2)层叠方向的水平纵向设置有多排连接组件(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试件的层数为n,所述3D打印试件本体(2)的高度为D、宽度为L,宽度L为沿所述3D打印试件本体(2)层叠方向的水平横向,高度D为沿所述3D打印试件本体(2)层叠方向的水平纵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11)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加强件(12)的直径均为(3%~5%)L。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11)与所述第二加强件(12)上均设置有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包括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的第一加强件(11),所述3d打印试件是由至少两层3d打印试件本体(2)层叠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11)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加强件(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加强件(12)沿所述第一加强件(11)轴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12)的轴向与所述第一加强件(11)的轴向夹角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二加强件(12)之间的距离为h,h等于与所述第二加强件(12)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3d打印试件本体(2)总高度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接3d打印试件层间界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晓瑜,习熠栋,吴玥,胡嘉伟,李明阳,赵禹旗,是昊,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