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及船舶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及船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28727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及船舶,包括供气组件;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供气组件连接,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被配置为与船底平板上的贯穿孔连通;导流盖,所述导流盖被配置为从船底平板背离所述导流管的一侧盖设于所述贯穿孔,以使所述导流盖与船底平板形成一道窄缝,所述窄缝用于供气体喷出并使气体沿船底平板流动。上述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占用船底平板的面积较小,易于进行布设,可减小气体减阻喷气装置自身带给船体性能和结构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节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及船舶


技术介绍

1、气体减阻船舶是指配备了气体减阻技术的船舶。气体润滑技术是通过在船体与海水之间注入气体形成气层,以减小船体与水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提高船舶运行效率和减少燃料消耗的技术。气体减阻喷气装置作为气体润滑技术的核心装置,其结构形式和布置方案对气体润滑技术的最终减阻和节能效果具有重大影响。

2、虽然目前已公开了不同技术路线的气体润滑技术,然而,气体减阻喷气装置的安装对船体性能和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存在优化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相关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及船舶,用于减小气体减阻喷气装置自身带给船体性能和结构的不利影响。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包括供气组件;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供气组件连接,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被配置为与船底平板上的贯穿孔连通;导流盖,所述导流盖被配置为从船底平板背离所述导流管的一侧盖设于所述贯穿孔,以使所述导流盖与船底平板形成一道窄缝,所述窄缝用于供气体喷出并使气体沿船底平板流动。

3、可选地,所述导流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管均与所述供气组件连接,所述导流盖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流盖与多个所述导流管一一对应。

4、可选地,多个所述导流管围绕所述供气组件呈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导流管之间呈预设夹角。

5、可选地,所述导流管沿竖直方向的横截面积从靠近所述供气组件的一端至所述导流盖的一端逐渐增大。

6、可选地,所述导流管为三棱台状。

7、可选地,所述导流管被配置为与船底平板呈预设夹角。

8、可选地,所述导流盖背离所述导流管的一侧为四分之一椭球面。

9、可选地,所述导流盖朝向所述导流管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在所述导流盖盖设于所述贯穿孔时形成所述窄缝。

10、可选地,所述供气组件包括进气管、气房和气泡发生器,所述气房设有进气孔、出气孔以及内部设有与所述进气孔、所述出气孔连通的气室,所述气泡发生器设于所述气室内并隔开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导流管与所述出气孔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连通。

11、可选地,所述出气孔的大小与所述出气孔的数量成反比。

12、可选地,所述气泡发生器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的内部且二者呈间隔设置,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将所述气房分隔成多个区域,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内管与所述气房之间的区域内,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外管与所述气房之间的区域内,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上均开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通孔。

13、可选地,所述供气组件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被配置为设于船底平板上,所述气房设于所述基座的上方。

14、可选地,所述基座呈十字形梯台,所述基座顶部的最大长度与所述气房外轮廓最大尺寸相等,所述基座底部最大长度大于顶部最大长度。

15、一种船舶,包括船底平板和设于所述船底平板的如上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

16、一种针对如上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的喷气调整方法,基于船舶的船型,通过改变导流管的设置数量、多个导流管中相邻两个导流管之间的夹角、导流管与船底平板之间的夹角和导流管两侧面之间的夹角四种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调整。

17、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及船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船舶上设置该装置时,仅需在船底平板开设小尺寸的贯穿孔,所以该装置占用船底平板的面积较小,对船体的建造结构影响较小,且易于进行布设。此外,该装置的大部分结构设置于船舱内,仅有较小结构凸出船体,对船舶造成的额外增阻小。在导流盖的作用下,气体可以完全紧贴平板喷出,这样可以使气体在船体表面的覆盖效率更高,从而带来更高的单位体积气体的减阻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管均与所述供气组件连接,所述导流盖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流盖与多个所述导流管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管围绕所述供气组件呈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导流管之间呈预设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沿竖直方向的横截面积从靠近所述供气组件的一端至所述导流盖的一端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为三棱台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被配置为与船底平板呈预设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盖背离所述导流管的一侧为四分之一椭球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盖朝向所述导流管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在所述导流盖盖设于所述贯穿孔时形成所述窄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组件包括进气管、气房和气泡发生器,所述气房设有进气孔、出气孔以及内部设有与所述进气孔、所述出气孔连通的气室,所述气泡发生器设于所述气室内并隔开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导流管与所述出气孔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的大小与所述出气孔的数量成反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发生器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的内部且二者呈间隔设置,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将所述气房分隔成多个区域,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内管与所述气房之间的区域内,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外管与所述气房之间的区域内,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上均开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组件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被配置为设于船底平板上,所述气房设于所述基座的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呈十字形梯台,所述基座顶部的最大长度与所述气房外轮廓最大尺寸相等,所述基座底部最大长度大于顶部最大长度。

14.一种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船底平板和设于所述船底平板的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

15.一种针对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的喷气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船舶的船型,通过改变导流管的设置数量、多个导流管中相邻两个导流管之间的夹角、导流管与船底平板之间的夹角和导流管两侧面之间的夹角四种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调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管均与所述供气组件连接,所述导流盖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流盖与多个所述导流管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管围绕所述供气组件呈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导流管之间呈预设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沿竖直方向的横截面积从靠近所述供气组件的一端至所述导流盖的一端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为三棱台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被配置为与船底平板呈预设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盖背离所述导流管的一侧为四分之一椭球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盖朝向所述导流管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在所述导流盖盖设于所述贯穿孔时形成所述窄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减阻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组件包括进气管、气房和气泡发生器,所述气房设有进气孔、出气孔以及内部设有与所述进气孔、所述出气孔连通的气室,所述气泡发生器设于所述气室内并隔开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龙蔡乾亚樊涛周清华郑双燕于晨芳余洋蒋雄健袁静代焜林源缪爱琴谢千慧林伯兴汪秦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