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84553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20
本技术涉及电控单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包括上层板、下层板、功率板间连接器、信号板间连接器、套筒、连接器、底座、紧固件,上层板与下层板之间采用功率板间连接器、信号板间连接器、套筒连接,信号板间连接器包括两个定位模块、中转模块组件,中转模块组件的头部和尾部分别安装有一个定位模块,中转模块组件由若干个中转模块本体沿长度方向连接而成。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功率板间连接器、信号板间连接器及套筒实现上层板与下层板的连接,满足板间电源及信号不同需求;信号板间连接器的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不同应用条件进行模块化组合。本技术具有安装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控单元,具体地说是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ecu电控单元中,传统的电路板pcb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已难以满足功能迭代与技术更新。

2、为了缩小电控单元的径向尺寸,采用双层pcb结构。由于需要实时工作,双层pcb之间的电气连接较为重要。目前,主要通过常规的接插件实现两板之间的通讯,但是,接插件无法满足双层pcb板间电源及信号不同需求,由于接插件的结构固定,也无法满足不同应用条件。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以通过混合连接实现电控单元正常工作,满足不同应用条件和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以通过混合连接实现电控单元正常工作,满足不同应用条件和需求。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包括上层板、下层板、功率板间连接器、信号板间连接器、套筒、连接器、底座、紧固件,连接器与上层板焊接固定,上层板与下层板之间采用功率板间连接器、信号板间连接器、套筒连接,紧固件依次穿过连接器、上层板、套筒、下层板后,与底座固定,功率板间连接器与信号板间连接器焊接固定,信号板间连接器包括两个定位模块、中转模块组件,中转模块组件的头部和尾部分别安装有一个定位模块,中转模块组件由若干个中转模块本体沿长度方向连接而成。

3、所述的定位模块包括模块本体一、定位柱一、信号pin针一、连接结构一,若干个信号pin针一贯穿模块本体一的上、下表面,信号pin针一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层板、下层板的信号端电性连接,模块本体一的一端安装有定位柱一,定位柱一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上层板、下层板的定位孔一,模块本体一的另一端设有与中转模块组件连接的连接结构一。

4、所述的连接结构一为安装槽或安装凸块中的一种,中转模块组件的头部和尾部设有安装槽或安装凸块中的另一种,安装槽与安装凸块匹配。

5、所述的中转模块本体的表面贯穿设置有若干个信号pin针二,信号pin针二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层板、下层板的信号端电性连接,中转模块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支撑块,支撑块的上、下两端分别抵住上层板和下层板,中转模块本体的两端设有一组连接结构二。

6、所述的一组连接结构二包括安装槽、安装凸块,安装槽与安装凸块匹配。

7、所述的功率板间连接器包括嵌件、定位柱二、功率pin针,嵌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定位柱二,定位柱二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上层板、下层板的定位孔二,若干个功率pin针贯穿嵌件的上、下表面,功率pin针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层板、下层板的功率端电性连接。

8、所述的嵌件的上、下表面设有支撑面,支撑面抵住上层板或下层板。

9、所述的套筒为不锈钢中空结构,套筒的两端分别与上层板、下层板焊接固定。

10、所述的连接器与整车信号端连接。

11、所述的紧固件为螺钉,螺钉与连接器之间设有衬套。

12、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功率板间连接器、信号板间连接器及套筒实现上层板与下层板的连接,满足板间电源及信号不同需求;信号板间连接器的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不同应用条件进行模块化组合。本技术具有安装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包括上层板、下层板、功率板间连接器、信号板间连接器、套筒、连接器、底座、紧固件,其特征在于:连接器(1)与上层板(2)焊接固定,上层板(2)与下层板(4)之间采用有功率板间连接器(3)、信号板间连接器(7)、套筒(8)连接,紧固件(6)依次穿过连接器(1)、上层板(2)、套筒(8)、下层板(4)后,与底座(5)固定,功率板间连接器(3)与信号板间连接器(7)焊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模块(71)包括模块本体一(711)、定位柱一(712)、信号PIN针一(713)、连接结构一(714),若干个信号PIN针一(713)贯穿模块本体一(711)的上、下表面,信号PIN针一(71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层板(2)、下层板(4)的信号端电性连接,模块本体一(711)的一端安装有定位柱一(712),定位柱一(712)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上层板(2)、下层板(4)的定位孔一,模块本体一(711)的另一端设有与中转模块组件(72)连接的连接结构一(7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结构一(714)为安装槽或安装凸块中的一种,中转模块组件(72)的头部和尾部设有安装槽或安装凸块中的另一种,安装槽与安装凸块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转模块本体(721)的表面贯穿设置有若干个信号PIN针二(722),信号PIN针二(72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层板(2)、下层板(4)的信号端电性连接,中转模块本体(7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支撑块(723),支撑块(723)的上、下两端分别抵住上层板(2)和下层板(4),中转模块本体(721)的两端设有一组连接结构二(7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连接结构二(724)包括安装槽、安装凸块,安装槽与安装凸块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率板间连接器(3)包括嵌件(31)、定位柱二(32)、功率PIN针(33),嵌件(3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定位柱二(32),定位柱二(32)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上层板(2)、下层板(4)的定位孔二,若干个功率PIN针(33)贯穿嵌件(31)的上、下表面,功率PIN针(3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层板(2)、下层板(4)的功率端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嵌件(31)的上、下表面设有支撑面(311),支撑面(311)抵住上层板(2)或下层板(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8)为不锈钢中空结构,套筒(8)的两端分别与上层板(2)、下层板(4)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1)与整车信号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件(6)为螺钉,螺钉与连接器(1)之间设有衬套(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包括上层板、下层板、功率板间连接器、信号板间连接器、套筒、连接器、底座、紧固件,其特征在于:连接器(1)与上层板(2)焊接固定,上层板(2)与下层板(4)之间采用有功率板间连接器(3)、信号板间连接器(7)、套筒(8)连接,紧固件(6)依次穿过连接器(1)、上层板(2)、套筒(8)、下层板(4)后,与底座(5)固定,功率板间连接器(3)与信号板间连接器(7)焊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模块(71)包括模块本体一(711)、定位柱一(712)、信号pin针一(713)、连接结构一(714),若干个信号pin针一(713)贯穿模块本体一(711)的上、下表面,信号pin针一(71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层板(2)、下层板(4)的信号端电性连接,模块本体一(711)的一端安装有定位柱一(712),定位柱一(712)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上层板(2)、下层板(4)的定位孔一,模块本体一(711)的另一端设有与中转模块组件(72)连接的连接结构一(7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结构一(714)为安装槽或安装凸块中的一种,中转模块组件(72)的头部和尾部设有安装槽或安装凸块中的另一种,安装槽与安装凸块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单元板间混合式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转模块本体(721)的表面贯穿设置有若干个信号pin针二(722),信号pin针二(72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层板(2)、下层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星谕胡少雄刘颖陈海明钱结苗
申请(专利权)人: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