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穴位贴,具体为一种新型穴位贴。
技术介绍
1、穴位贴是一种贴在身体特定穴位上的贴片,通常用于中医理疗和保健目的。
2、穴位贴通常含有中草药或其他活性成分,通过贴在穴位上,以渗透皮肤的方式向身体输送药物成分,从而达到调节身体功能、缓解症状或促进健康的作用,目前穴位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与膏药贴一样平片的,另一种是带有防渗圈的,但现有的穴位贴存在以下缺点:
3、(1)现有穴位贴的贴敷效果不佳,人体的皮肤是高高低低有弧度的,无论是平片的还是带防渗圈的,其贴敷效果随着人体肌肉的伸缩都不是太好;
4、(2)现有穴位贴的透气性不佳,平片的因为膏药问题,其透气效果不佳,容易产生水汽,且易造成过敏,带防渗圈的透气效果好一些,但是因为与皮肤贴合面积小,功能效果比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穴位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穴位贴的贴敷效果和透气性不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穴位贴,包括基底层,所述基底层的顶端连接有膏药层,所述膏药层的顶端开设有弧度。
3、使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新型穴位贴时,可根据膏药的贴敷位置,设计不同弧度以及厚度的膏药层或者防渗圈的形状,从而增强了贴敷效果,膏药不是满涂。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膏药层的顶端设有全凸面。全凸面穴位贴可应用于圆滑的凹陷圆弧身体部位。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膏药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膏药层的顶端设有全凹面。全凹面穴位贴可应用于圆滑的凸出圆弧身体部位。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膏药层的顶端设有中凹面。中凹面穴位贴可应用于有明显凸出的身体部位。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膏药层的表面开设有缝隙。设置的缝隙保证功效的同时提高透气性。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缝隙的数量≥1,所述缝隙的间距为0.01-5mm,所述缝隙为平行线、圆弧和不规则形状其中之一。设置多条缝隙可进一步提高穴位贴透气性。
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底层采用无纺布和tpu膜其中之一。
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底层的四角和膏药层的四角均设为弧角。弧角的设置降低穴位贴边角对皮肤的刺激及损伤。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新型穴位贴可根据膏药的贴敷位置,设计不同弧度以及厚度的膏药层或者防渗圈的形状,从而增强了贴敷效果;
14、2、本新型穴位贴上的膏药不是满涂,中间有一条及以上的缝隙,保证功效的同时提高透气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穴位贴,包括基底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的顶端连接有膏药层(2),所述膏药层(2)的顶端开设有弧度(9),所述膏药层(2)的表面开设有缝隙(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膏药层(2)的顶端设有全凸面(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膏药层(2)的中部设有中凸面(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膏药层(2)的顶端设有全凹面(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膏药层(2)的顶端设有中凹面(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3)的数量≥1,所述缝隙(3)的间距为0.01-5mm,所述缝隙(3)为平行线和圆弧其中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采用无纺布和TPU膜其中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的四角和膏药层(2)的四角均设为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穴位贴,包括基底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的顶端连接有膏药层(2),所述膏药层(2)的顶端开设有弧度(9),所述膏药层(2)的表面开设有缝隙(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膏药层(2)的顶端设有全凸面(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膏药层(2)的中部设有中凸面(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膏药层(2)的顶端设有全凹面(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霞,吴红雷,
申请(专利权)人:安思润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