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极片、电池和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282976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负极极片、电池和用电装置,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负极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置于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集流体与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设置有粘接部,粘接部覆盖集流体的局部区域,并粘连负极活性物质层和集流体。通过在集流体与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设置粘接部,使得集流体与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结合强度得以提高,减小了后续热压工序中掉粉以及后续充放电过程中脱膜的风险。并且,由于粘接部仅覆盖集流体的局部区域,因此集流体的部分区域仍保持与负极活性物质层直接相连,能够保证负极极片的导电性。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包括上述的负极极片,因此其负极极片不容易发生脱膜现象,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负极极片、电池和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许多二次电池(比如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极片主要以硬碳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承载于集流体上。在制造过程中,是将负极活性物质浆料直接涂覆在箔材集流体上面,负极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的粘附力较差,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剥离力较低,电芯热压后内圈弯折处掉粉,易造成电池短路;更甚者充放电后极片脱膜,容量衰减快,循环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极极片、电池和用电装置,负极极片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与集流体之间的结合强度高,降低了掉粉、脱膜的风险。

2、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负极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置于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集流体与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粘接部,粘接部覆盖集流体的局部区域,并粘连负极活性物质层和集流体。

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粘接部的材质为pvdf胶。

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粘接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粘接部非连续地分布于集流体表面。

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粘接部以点状凸起的形式非连续地分布于集流体表面,粘接部在垂直于集流体方向上的尺寸为0.4μm~2μm。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单个粘接部覆盖集流体的面积为3×10-4cm2~3×10-2cm2。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粘接部为条状膜结构,多个条状膜结构沿集流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或多个条状膜结构沿集流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粘接部的厚度为0.4μm~2μm。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粘接部覆盖集流体的面积占负极活性物质层在集流体上投影面积的10%~50%。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负极极片用于卷绕形成卷芯,卷芯具有平整区和弯折区,负极极片具有沿其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的平整区域和弯折区域,平整区域对应卷芯的平整区,弯折区域对应卷芯的弯折区,弯折区域中粘接部的单位面密度大于平整区域中粘接部的单位面密度。

1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负极极片。

12、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第二方面的电池。

13、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极极片,包括层叠设置的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集流体与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设置有粘接部,粘接部覆盖集流体的局部区域,并粘连负极活性物质层和集流体。通过在集流体与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设置粘接部,使得集流体与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结合强度得以提高,减小了后续热压工序中掉粉以及后续充放电过程中脱膜的风险。并且,由于粘接部仅覆盖集流体的局部区域,因此集流体的部分区域仍保持与负极活性物质层直接相连,能够保证负极极片的导电性。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极极片能够兼顾电池的产品良率以及循环性能。

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上述的负极极片,因此其负极极片不容易发生脱膜现象,性能稳定。

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其电力供应稳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110)和设置于所述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120),所述集流体(110)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12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粘接部(130),所述粘接部(130)覆盖所述集流体(110)的局部区域,并粘连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120)和所述集流体(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部(130)的材质为PVDF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部(1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粘接部(130)非连续地分布于所述集流体(110)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粘接部(130)以点状凸起的形式非连续地分布于所述集流体(110)表面,所述粘接部(130)在垂直于所述集流体(110)方向上的尺寸为0.4μm~2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粘接部(130)覆盖所述集流体的面积为3×10-4cm2~3×10-2c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部(130)为条状膜结构,多个所述条状膜结构沿所述集流体(1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或多个所述条状膜结构沿所述集流体(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粘接部(130)的厚度为0.4μm~2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部(130)覆盖所述集流体(110)的面积占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120)在所述集流体(110)上投影面积的10%~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100)用于卷绕形成卷芯(010),所述卷芯(010)具有平整区(011)和弯折区(012),所述负极极片具有沿其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的平整区域(101)和弯折区域(102),所述平整区域(101)对应所述卷芯(010)的平整区(011),所述弯折区域(102)对应所述卷芯(010)的弯折区(012),所述弯折区域(102)中所述粘接部(130)的单位面密度大于所述平整区域(101)中所述粘接部(130)的单位面密度。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极片(100)。

1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110)和设置于所述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120),所述集流体(110)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12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粘接部(130),所述粘接部(130)覆盖所述集流体(110)的局部区域,并粘连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120)和所述集流体(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部(130)的材质为pvdf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部(1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粘接部(130)非连续地分布于所述集流体(110)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粘接部(130)以点状凸起的形式非连续地分布于所述集流体(110)表面,所述粘接部(130)在垂直于所述集流体(110)方向上的尺寸为0.4μm~2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粘接部(130)覆盖所述集流体的面积为3×10-4cm2~3×10-2c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部(130)为条状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轲于哲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