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铜矿尾矿库原位土壤构建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铜矿尾矿库原位土壤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280247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铜矿尾矿库原位土壤构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铜矿尾矿库原位土壤构建方法中,先在铜矿尾矿库上设置保水层,再在保水层上设置种植层,最后在种植层上种植植被进行复绿,其中,保水层和种植层均包含两种含水率不同的沼渣。一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整保水层和种植层中含水率和粒径不同的沼渣含量,提高重构土壤的保水能力,能有效防止种植层出现土壤板结现象,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有利于保障铜矿尾矿库的长期复绿,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有机固废沼渣富含有机质以及高含水率等特点,与无机固废尾砂结合对铜矿尾矿库进行原位土壤构建,实现了固废资源的大规模利用,大大降低了铜矿尾矿库的修复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涉及一种铜矿尾矿库原位土壤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铜矿尾砂是指选矿厂在特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将铜矿石磨细并选取有用成分后排放的废弃物,一般堆存在尾矿库中。尾矿库闭库后一般需要进行表层生态修复,铜矿尾砂一般显较强的酸性,存在有机质含量极低、粒径细、富含重金属、土壤质地差、板结严重等问题,且降雨时酸性物质和重金属容易溶解,会抑制植物生长,极不适宜植物生存。

2、当前铜矿尾矿库生态修复普遍采用客土修复方式,即覆盖一定客土后进行植物种植。专利cn116967276a公开了一种隔离材料、隔离层及其应用、矿山修复方法,该专利技术可在矿山与隔离材料接触面形成还原性屏障和重金属固化屏障,有效减少嗜酸菌活性,大幅减少酸性淋溶水的产生和重金属溶出,但此方法需要大量异地取土或购土,不仅会导致环境的二次破坏,而且取土及运输费用会导致修复成本显著增高。此外,由于铜矿尾砂保水保肥效果差、对植物根部毒害作用强,使用客土修复后,植物对高温或强降雨天气抵抗能力弱,导致植物死亡率较高,长期修复效果不佳。

3、因此,开发出一种既能够提高保水保肥效果、满足植物生长所需,又能降低生物毒性、保障长效复绿的铜矿尾矿库原位土壤构建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铜矿尾矿库原位土壤构建方法,首先在铜矿尾矿库上设置保水层,再在保水层上设置种植层,最后在种植层上种植植被进行复绿,其中,保水层和种植层均包含两种含水率和粒径不同的沼渣。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保水层和种植层中含水率和粒径不同的沼渣含量,提高重构土壤的保水能力,能有效防止种植层出现土壤板结现象,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有利于保障尾矿库的长期复绿,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有机固废沼渣富含有机质以及高含水率等特点,与无机固废尾砂结合对尾矿库进行原位土壤构建,实现了固废资源的大规模利用,大大降低了尾矿库的修复成本。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铜矿尾矿库原位土壤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铜矿尾矿库上设置保水层,再在所述保水层上设置种植层,最后在所述种植层上种植植被进行复绿;

3、所述保水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40~60份铜矿尾砂、15~30份沼渣a、3~5份沼渣b、0.5~2份熟石灰、2~5份碱性缓冲剂、0.1~0.5份微生物菌剂;

4、所述种植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30~50份铜矿尾砂、5~10份沼渣a、10~20份沼渣b、5~10份粉煤灰、0.5~2份熟石灰、1~3份碱性缓冲剂;

5、所述沼渣a的含水率为35%~45%,粒径<200μm;

6、所述沼渣b的含水率为20%~35%,粒径为0.3~1cm。

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沼渣a的ph为6~8,有机质干重质量占比30%~50%。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沼渣b的ph为7.5~9.5,有机质干重的质量占比为30%~50%。

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沼渣a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将市政污泥厌氧消化后调节ph,再进行干化处理,最后进行研磨筛分得到所述沼渣a;

10、和/或,所述沼渣b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将市政污泥厌氧消化后调节ph,再进行干化处理,最后进行造粒得到所述沼渣b。

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市政污泥的初始含水率>90%,饱和含水率>98%,有机质干重质量占比为40%~60%,ph值为6~8。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铜矿尾砂的粒径为50μm~1000μm,有机质干重质量占比<1%,总氮含量<0.2%,总磷含量<0.2%,ph值为3~6,含水率<40%。

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碱性缓冲剂为碳酸钙、碳酸镁、白云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14、和/或,所述碱性缓冲剂的粒径<100μm;

15、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质量比为(1~2):(1~2):(1~2)的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固氮菌;

16、和/或,所述粉煤灰粒径为10μm~100μm。

1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水层的初始含水率20%~40%,饱和含水率>60%;所述种植层的初始含水率15%~30%,饱和含水率>40%;且所述保水层的饱和含水率高于所述种植层的饱和含水率。

1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水层的厚度为20~30cm,ph为7~9;

19、和/或,所述保水层的容重为0.8g/cm3~1.3g/cm3;

20、和/或,所述种植层的厚度为20~40cm,ph为7~9;

21、和/或,所述种植层的有机质干重质量占比>5%,总氮含量>0.5%,总磷含量>0.5%,容重为0.7g/cm3~1.1g/cm3,种子发芽指数>90%。

2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植被包括草本植物、灌木中的一种或两种。

2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24、1)本专利技术的针对铜矿尾砂粒径较大,保水保肥性差、易板结等问题,构建了保水层和种植层。其中,保水层中含有较多含水率较高的细粒沼渣a,有利于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配合一定比例含水率较低的粗粒沼渣b,可为植物根部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和氧气,而种植层中含有较多含水率较低的粗粒沼渣b,可有效防止板结,配合一定比例含水率较高的细粒沼渣a,可满足植被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需求,从而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25、2)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原材料为市政污泥厌氧消化沼渣、铜矿尾砂、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充分利用有机固废沼渣富含有机质以及高饱和含水率的特点,与无机固废尾砂结合对尾矿库进行原位土壤构建,不仅实现了固废资源的大规模利用,而且能大幅度降低了修复成本。

26、3)本专利技术使用熟石灰快速碱化铜矿尾砂,再利用碱性缓冲剂和沼渣自身的酸碱缓冲能力使重构土壤ph值保持在弱碱性范围内,可固化重金属进而降低生态毒性和防止淋溶污染,也能有效防止铜矿尾砂返酸,形成土壤持续改良-植物快速生长-淋溶污染阻断的良性循环,达到铜矿尾矿库长期复绿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矿尾矿库原位土壤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铜矿尾矿库上设置保水层,再在所述保水层上设置种植层,最后在所述种植层上种植植被进行复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渣A的pH为6~8,有机质干重的质量占比为3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渣B的pH为7.5~9.5,有机质干重质量占比为3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渣A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将市政污泥厌氧消化后调节pH,再进行干化处理,最后进行研磨筛分得到所述沼渣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市政污泥的初始含水率>90%,饱和含水率>98%,有机质干重质量占比为40%~60%,pH值为6~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矿尾砂的粒径为50μm~1000μm,有机质干重质量占比<1%,总氮含量<0.2%,总磷含量<0.2%,pH值为3~6,含水率<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缓冲剂为碳酸钙、碳酸镁、白云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层的初始含水率20%~40%,饱和含水率>60%;所述种植层的初始含水率15%~30%,饱和含水率>40%;且所述保水层的饱和含水率高于所述种植层的饱和含水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层的厚度为20~30cm,pH为7~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包括草本植物、灌木中的一种或两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矿尾矿库原位土壤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铜矿尾矿库上设置保水层,再在所述保水层上设置种植层,最后在所述种植层上种植植被进行复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渣a的ph为6~8,有机质干重的质量占比为3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渣b的ph为7.5~9.5,有机质干重质量占比为3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渣a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将市政污泥厌氧消化后调节ph,再进行干化处理,最后进行研磨筛分得到所述沼渣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市政污泥的初始含水率>90%,饱和含水率>98%,有机质干重质量占比为40%~60%,ph值为6~8。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雪园陈祥童军陈亚松骆国辉李翀林雨霁刘枫王先恺李锟邢振杰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