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池,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极芯入壳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技术由于其经济性和环保性而广受亲睐。近年来,锂电池逐渐成为智能手机、智能平板、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中,在铝壳锂电池生产装配过程中,需要对极芯进行入壳处理。
2、现有的极芯入壳工艺,先由定位机构对极芯和铝壳进行分别预定位,之后驱动结构驱动极芯进入铝壳。然而,在极芯入壳的过程中缺乏定位结构,使得极芯与铝壳的相对位置难以固定,导致存在入壳失败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极芯入壳装置的新技术方案。
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极芯入壳装置,包括:
3、底板和第一驱动件,所述底板用于放置极芯和铝壳,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极芯运动;
4、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定位件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用于对铝壳进行定位,所述第二侧用于穿设极芯,并使极芯能够穿过所述开口进入铝壳。
5、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具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能够与铝壳相抵。
6、可选地,所述限位凸缘和所述开口的侧壁形成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用于对铝壳形成周向定位。
7、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具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用于引导极芯的运动。
8、可选地,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
9、可选地,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二侧的四个侧壁均具有所述导向斜面。
10、可选地,所述第二侧还具有过渡弧面,所述过渡弧面与所述导向斜面相邻。
11、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第二定位块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定位块能够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与极芯相抵,并实现对极芯宽度方向的定位。
12、可选地,所述第二定位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件用于从相对两侧实现对极芯宽度方向的定位。
13、可选地,还包括第三定位件,所述第三定位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三定位件包括第三定位块和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定位块能够在所述第三驱动件的驱动下与铝壳相抵,并实现对铝壳长度方向的定位。
14、可选地,还包括吸附件,所述吸附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吸附件用于吸附铝壳的两相对侧面。
15、本申请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
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芯入壳装置,包括:底板、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定位件,所述底板用于放置极芯和铝壳,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极芯运动;所述第一定位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定位件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用于对铝壳进行定位,所述第二侧用于穿设极芯,并使极芯能够穿过所述开口进入铝壳;从而能够利用第一定位件的两侧分别对铝壳和极芯形成定位,使得在极芯入壳的过程中,极芯与铝壳的相对位置固定,以能够保证极芯入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入壳失败的风险。
17、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31)具有限位凸缘(311),所述限位凸缘(311)能够与铝壳(002)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缘(311)和所述开口的侧壁形成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用于对铝壳(002)形成周向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32)具有导向斜面(321),所述导向斜面(321)用于引导极芯(001)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斜面(321)与所述底板(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5度至35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二侧(32)的四个侧壁均具有所述导向斜面(32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32)还具有过渡弧面(322),所述过渡弧面(322)与所述导向斜面(321)相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芯入壳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4)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件(4)用于从相对两侧实现对极芯(001)宽度方向的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定位件(5),所述第三定位件(5)设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三定位件(5)包括第三定位块和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定位块能够在所述第三驱动件的驱动下与铝壳(002)相抵,并实现对铝壳(002)长度方向的定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附件(6),所述吸附件(6)设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吸附件(6)用于吸附铝壳(002)的两相对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31)具有限位凸缘(311),所述限位凸缘(311)能够与铝壳(002)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缘(311)和所述开口的侧壁形成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用于对铝壳(002)形成周向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32)具有导向斜面(321),所述导向斜面(321)用于引导极芯(001)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斜面(321)与所述底板(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5度至35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二侧(32)的四个侧壁均具有所述导向斜面(32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32)还具有过渡弧面(322),所述过渡弧面(322)与所述导向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研功,盛永权,张鹏,杨旺,阳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弗迪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