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热管理部件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热管理部件通过介质流道连通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以使介质流道能够容纳流体介质,以对电池的温度起到调节作用;在减轻热管理部件的重量方面,通过将热管理部件内的部分介质流道的两端均封堵,以阻止流体介质进入部分介质流道,起到减轻热管理部件重量的效果。
2、但是,现有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虽然可以减轻热管理部件的重量,但由于介质流道的两端均封堵,会导致液冷板用料大,成本高,且生产工艺流程也更加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热管理部件及电池包,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成本高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热管理部件,具有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热管理部件包括本体部、第一汇流部、第二汇流部和封堵件,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所述第二汇流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
4、所述热管理部件具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入口设于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所述第二汇流部中的其中一个,所述介质出口设于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所述第二汇流部中的其中一个;
5、所述本体部具有多个介质流道和多个非介质流道腔体,所述介质流道和所述非介质流道腔体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介质流道和多个所述非介质流道腔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布置,所述介质流道连通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所述非介质流道腔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
6、可选地,所述第一汇流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汇流部设有第二空腔;
7、多个所述介质流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
8、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介质出口。
9、可选地,多个所述非介质流道腔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腔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之间,所述第一腔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封堵件,以与所述介质入口隔开,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空腔。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汇流部内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空腔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隔布置;其中
11、所述介质入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12、所述第一流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13、所述第一腔体上设置的所述封堵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用于隔开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一腔室。
14、可选地,多个所述非介质流道腔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腔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之间,所述第二腔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封堵件,以与所述介质出口隔开,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空。
15、可选地,所述第二汇流部内设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空腔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隔布置;其中,
16、所述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17、所述第三流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18、所述第二腔体上设置的所述封堵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用于隔开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二腔室。
19、可选地,沿所述第二方向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平面上,所述介质入口的投影与所述介质出口的投影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20、可选地,所述封堵件与所述本体部可拆卸地连接。
21、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介质流道和所述非介质流道腔体交替布置。
22、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多个电池单体以及如上所述的热管理部件,所述箱体具有第三方向,多个热管理部件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于箱体内,相邻两个热管理部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单体,所述热管理部件与所述电池单体导热连接,且多个所述热管理部件相连通。
23、可选地,所述箱体具有高度方向,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热管理部件的第一方向,所述介质入口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所述介质出口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高度。
24、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本体部中设置有多个介质流道和多个非介质流道腔体,其中,介质流道与热管理部件的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分别连通,以使自介质入口进入的流体介质能够通过本体部中的介质流道流至介质出口处,进而利用本体部与电池进行热交换,实现对电池的温度起到调节作用;其中,非介质流道腔体的一端设置有封堵件,另一端敞口设置,以使从介质入口进入的流体介质无法经由非介质流道腔体流至介质出口,则流体介质只能在非介质流道腔体未封堵的一端经过或停留,且由于非介质流道腔体中本就存在空气,由此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流体介质无法填充满非介质流道腔体,有利于减轻热管理部件的重量。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封堵非介质流道腔体一端的技术方案,既能够起到减轻热管理部件本身的重量,又能够减少热管理部件中流通的流体介质,且所耗费的材料更少,有利于降低成本。
2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理部件,具有相交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部件包括本体部(31)、第一汇流部(32)、第二汇流部(33)和封堵件(34),所述第一汇流部(32)和所述第二汇流部(33)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部(3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部(32)设有第一空腔(321),所述第二汇流部(33)设有第二空腔(3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部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非介质流道腔体(31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腔体(3121),沿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一腔体(3121)位于所述第一流道(3111)和所述第二流道(3112)之间,所述第一腔体(312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封堵件(34),以与所述介质入口(320)隔开,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空腔(3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部(32)内设有第一腔室(323),所述第一腔室(323)与所述第一空腔(321)沿所述第一方向(X)相隔布置;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部件,具有相交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部件包括本体部(31)、第一汇流部(32)、第二汇流部(33)和封堵件(34),所述第一汇流部(32)和所述第二汇流部(33)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部(3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部(32)设有第一空腔(321),所述第二汇流部(33)设有第二空腔(3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部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非介质流道腔体(31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腔体(3121),沿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一腔体(3121)位于所述第一流道(3111)和所述第二流道(3112)之间,所述第一腔体(312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封堵件(34),以与所述介质入口(320)隔开,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空腔(3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部(32)内设有第一腔室(323),所述第一腔室(323)与所述第一空腔(321)沿所述第一方向(x)相隔布置;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部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非介质流道腔体(31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腔体(3122),沿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腔体(3122)位于所述第二流道(3112)和所述第三流道(3113)之间,所述第二腔体(3122)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封堵件(34),以与所述介质出口(330)隔开,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空腔(3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汇流部(33)内设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智仁,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